电脑网络的两面性

由于网络科技一日千里的飞跃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见的变革。全世界的电脑与人们,无论自愿与否,都逐一被相互串连而卷入这个将引起大转变的旋涡里来。而在这个造成大转变的旋涡里,互动的方式却是人们始料所未及的。目前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总数为3089万台(据2004年1月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截至2003年12月31日)。同上一次调查(2003年7月)相比,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半年增加了1150万人,同1997年lO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现在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128.2倍。也就说,现在有超过7950万人与3000多万部的电脑由于互联网而被串连起来。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每天不断地增加。新一代的电脑科技革命,由电脑网络的急速扩展、即时信息的同步传接、线上数据库的普遍建立,一直到电脑网站的串连等等,已根本改变了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如此新奇的生活经验,是人类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经验现象。电脑网络、虚拟空间,这些当代人类社会所共同创造出来的新新事物,在弹指之间建构了新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的社会结构。这个崭新的网络社会,将帮助现代人类寻回久已失落的参与感、附属74感和被需要感,而民主的真谛,也将在这既虚拟又真实的领域中获得实践。人类社会终极的理想社会,似乎有了到临的曙光。然而,情况真的如此美好吗?电脑网络这个人类自己弄出来的新事物,对人类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正是当代社会科学工作者们需要正视与努力思索的问题。事实上,有三个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在当今学界仍争论不休。一群乐观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及哲学家认为电脑是近几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文化最伟大的发明。

1.电脑为个人,特别是年青人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他们通过这个虚拟的平台部分地实现人的价值需求。现实社会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地域不平等、身份不平等、地位不平等、机遇不平等⋯⋯任何一个不平等,都能让青年人在人生的关口感到压抑、被动,甚至沮丧。同时,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一般只能从事社会分配给他的那份工作。因此,青年人的能力、价值,因为这些不平等或无奈的限制而被社会所忽视。网络时代的到来,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有了网络小说,所以有了网络作家;因为有了网络购物,所以有了网络商家;因为有了网络游戏,所以有了网络玩家,还有一些游戏高手,可以在国际比赛中,赢得几十万元的奖金,而且还是美金。没有网络之前,谁会想到玩游戏也能挣钱呢?如今的网络玩家,完全改变了玩物丧志的传统观念。
2.网络教学为更多的个人提供了非正规院校学习的机会。受教育的程度,已经日益成为人生含金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今,农村的口号是“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城里人则在业余时间忙着参加各类补习班,忙着给自己充电。网络教学,为那些想上大学上不了大学、想进名校进不了名校、想听名师的课而苦无机会的年青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由于网络的无限扩展,网络教育的覆盖面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原先老师只是面对课堂里的几十个学生,如今他要面对遍布全国,甚至遍布全球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学子。仅就利用教育资源来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3.扩大了青年的社交范围,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年青人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宽容、更多的理解。他们热衷于交友、集会,开PaIt。在现实社会里,一个人的交际是非常有限的,亲朋好友,也就那么数得出来的几个人。大社会、小圈子,是旧式社交的特点。网络交友,网络聊天,为年青人社交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而网络交往的隐蔽性,也迎合了愈加增强的私密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相比较而言,网络交网更轻松、随意。加之网络交往不受地域、行业、年龄、性别、爱好的影响,所以年青人的思想更容易得到沟通,情感更容易得到释放,心灵更容易得到交流。这种心灵的开放,无疑是做一个当代健康人的必要条件。

4.及时了解信息,为个人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参考。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毫不夸张地说明了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知识、信息密集并且以几何速度不断膨胀的社会。幸好有了计算机、有了互联网,让人们坐在家里、办公桌旁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浩如烟海的数据库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学习、就业、旅游、写作、购物等个人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网络将无可置疑地对当代的人类社会产生积极而正面的革命性影响(Simon,1982)。根据这个理论的观点,电脑化将有助于帮助人类从当代社会的病症中解放出来。以社会层次而言,电脑将有助于社会资源依“效率”及“增产”的原则而重新分配。世界上粮食、资源等的不足与不均将可借此得以避免;而世界性的、突发的饥荒或天然灾难,人类也将能够借电脑网络之力,而得以更有效地应付,因而可以大大地降低国际问的不平与紧张。在个人的层次上,电脑也有能力将个人从单调的、例行的工作生活中彻底解放出来,因而使得人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各自独有的潜能与兴趣(Dek—en,1981)。换言之,电脑及电脑所架构的网络将使人类社会更人性化,而个人生命的存在价值,也将因而获得无限的提升而更被强调与重视。个人借此可重拾生命的尊严,人生亦将从而变得更为深刻、更有意义。一些悲观学者的相反看法。

1.与虚拟世界的沟通和互动,代替了和现实社会的沟通。不少年青人沉溺于网络,甚至患上“网瘾”,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社会问题。“网瘾”的最本质的危害,就在于使得年青人对现实社会漠不关心,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对周围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亲人,都显得冷漠麻木。既没有同情心,也没有责任感,更没有改变和创造生活的理想和信念。他们关注的,仅仅是那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长此以往,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缺乏责任心的一代,是无法承担起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重任的。戒除“毒瘾”,以隔离、服药,甚至动手术;而戒除“网瘾”,远比戒毒困难得多。

2.虚拟的成功代替了现实的成功,从而强化了青年对社会的脱离。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巨大的反差,让缺乏阅历的年青人更容易通过网络寻找到成功的满足。现实社会中,雨雾多于阳光,磨难多于幸福,坎坷多于坦途,苦恼多于开心,眼泪多于微笑;前辈的生活,让他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劳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和抚育儿女的愁苦。对于追求美好时尚的一代年青人来说,他们不愿意再重复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实现理想需要奋斗、需要流汗、需要牺牲,他们明显地对此缺乏心理准备。愿意享受,却不愿意付出,这样的心态根本就无法适应现实社会。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去找感觉。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了他们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的倾向。

3.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导致了青年人中轻视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倾向。信息网络的国际化趋势,势必造成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萎缩,甚至消失。世界上几百种语言也将面临不复存在的危险。因为全球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系统正在增强英语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操其他语种上网者可能会发现,如果要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掌握英语是必备的通行证。最终,英语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母语。这样,以英语为语言载体的全球网络文化随着信息网络的延伸而扩大,而网络文化中所携带的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观点也冲击着非英语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逐渐征服本地文化,最终形成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全球网络文化。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弱化,日益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和担心。

4.网络的消费文化影响青少年的消费活动,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在青年中出现。现在的中学生,家里有电脑,上学带手机,放学去网吧,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在部分学生中出现的网络消费上的攀比风。电脑开始是兼容机,换成了品牌机,又换成了笔记本。手机也由黑白换成了彩屏,由单模换成了双模,由单响换成了彩铃。学生是没有收入的,他们花的钱一般都是父母掏腰包。因此,这样的消费观念同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相去甚远。这不但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也会毒化社会空气,误导青年人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其理论重点在于一个简单的逻辑辩驳之上:电脑也可能有同等的机率,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消极而负面的冲击。Brod (1984)指出:电脑科技的发展,无论是软件或硬件,都有愈来愈让即使是第一次的使用者都能轻易玩上手的趋势。如此一来,这些悲观论调的支持者非常忧虑地预见了电脑在社会上的、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甚至是对个人自身的,使人更加异化、从而与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更加疏离的潜在破坏力。这些学者恐惧的是:在“一切电脑化”的路途上,人类所需付出的代价,无疑的将是很昂贵而且沉重的。比较折中的看法:电脑是一个本身不好也不坏的东西,既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的事物,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对待电脑。

1.网络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的是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一大批相关技术,如微电子、激光、生物、空间、海洋工程等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进而使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比以往更为突出和重要,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性要素。而信息作为社会经济、科技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开发使用也因网络而变得更为容易。在宏观上,网络使得国家经济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信息基础上,使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网络在微观上的作用,使企业可以围绕信息流来组织生产和经营,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引人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后,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网络使人的劳动方式发生质变。人类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者为主体、劳动工具为中介、劳动对象为客体的几个生产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以往或传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主体总是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直接结合在一起的,而且生产力水平越低,所付出的体力劳动越繁重。然而,网络正在改变着这一切。首先,home一幽ce的工作方式,使人们利用电脑网络不必耗费过多的精力于往返的工厂、写字楼和住处之间,使人们获得了解放,可以在家中上班。其次,计算机网络正越来越多地把我们思维的任务接管过去。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设计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产品加工可用计算机来控制,产品装配过程有机器人柔性化装配系统。而在一个工厂里,各台分机又是与总机相连接成整体的网络系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协调处理。这样由于网络进入生产过程,人们可以逐步地从生产过程中超脱出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从不超脱过渡到超脱,从代替体力劳动到代替脑力劳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3.网络开辟了电子化政府时代。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政府”的设想成为现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可以用电子方式行使管理事务的职能,并开发深层次的电子政府信息系统。政府的网上公告牌,将第一时间发布政府的法令和政治和各种网上讨论组可为社会提供信息完备、索取方便的资料库;而政府也可以借助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及时整理反映到政府首脑处,利于其制定和调整政策。电脑网络使政治家不可能把社会封闭起来,从而方便了群众监督,增加了政治透明度。电脑网络也改变了传统的投票方式,即利用网络,选民能在投票前审查候选人的生平和政治立场,电子投票既轻松又花费少,这都可以鼓励选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而政府也比较容易经常举行选举和公民决议,从而使政府与公民之间联系更密切。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226031 查看本文章

4.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电脑网络切人人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领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崭新的形式。四通八达的高速电子网万方数据络将向人们提供可以想像得出的任何服务。电子邮件、电子付款、特别新闻节目、统计资料检索、居家购物、视频点播、可视会议等服务,网上大学、网上图书馆、网上会诊等都已成为现实。上面谈到的这几点,主要是着眼于网络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积极影响。我们不能因为网络世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把计算机和互联网打入冷宫。关键是要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自觉地认识到如果操作不当,网络可能给自己成长带来的危害。同时,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要把网络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减少网络时代的社会成本。电脑对于人类,犹如一种文化的罗氏墨迹测验(Turkle,1984)。在当代这个凡事信息化的年代里,电脑是当代人类生活的一个隐喻或象征,人们将他们对“电脑”这一新奇事物的感觉、忧惧与期望,全部都投射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这些人同时也将电脑视为一个机会,认为电脑将能够帮助人类更深入地理解其自身的意识、价值与本体。这些持折中观点的学者提醒我们:电脑对于人类,是敌是友、是好是坏,是机会还是噩运,完完全全是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这三种不同的见解,反映出电脑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冲击,事实上仍在混沌未明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若欲前瞻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或是预示电脑科技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进程,必须重新审视、深思近代电脑科技的发展结果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总之,一个以电脑网络架构而成的新的社会,不管人类愿意不愿意或准备好了没有,已以雷霆万钧之势,不断冲击、挑战当代社会。人类又将面临另一次的大转变时刻。在这新一波的电脑科技对人类社会进行巨大的冲击之时,在面对电脑科技到底为我们的社会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是社会不平等的缩小还是扩大?是促进社会更民主化还是反其道而行等等宏观的问题,以及电脑科技对个人而言,到底是更大自由空间的解放还是更多心灵的禁锢?是个人前途发展的助力,还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是个人追求幸福的承诺还是人们将经历更多灾难的预言等等微观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仍没有具体准确的答案。这是人类社会继“知道用火”和“工业革命”之后,又一次面临了历史发展的大转变时刻。面对这样的变局与挑战,人类应深入观察,仔细了解,把握机会,将其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建设得更理想、更美好。

猜你喜欢

转载自leixiaohua1020.iteye.com/blog/210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