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队友丨真正限制你的,是你对潜力的一无所知

一一道出的第37篇原创

本文6700字,阅读时长14分钟

作者|柳一一

来源|一一道出(ID:yiyidaochu)

转载|请联系(微信:liu82029088)

大家好,我是柳一一。今天是“成长思维”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关于大脑可塑性。

成长思维,不能依赖于凭空的想象。认识到大脑的可塑性,认识到我们自身所拥有的潜力,才能彻底意识到“成长”的可能性。

00

序言

科幻电影《升级》讲述了改装大脑,升级个人能力的一个故事。

男主人公格雷和妻子艾莎,遭到一伙匪徒抢劫。在格斗中,妻子被枪杀,格雷本人重伤瘫痪。复仇心切的格雷,接受了科学家对他身体的改造:身体中植入人工智能程序STEM。

程序安装完毕后,格雷不只是恢复了正常行动,他还实现了重大升级!

格雷可以做出以前从未训练过的格斗动作。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他甚至成为了一名训练有素的顶尖杀手。

如果有一个全方位升级自己的机会,你会尽可能的抓住吗?这个答案是显然的,没有人想放弃。突破自己,是我们所有人渴求的事情。

接下来,我再加一个附加条件:如果实现升级后,你的大脑会慢慢的失去对身体的控制权,你还愿意吗?相信这个附加条件,会把大部分人的念头掐灭。

电影中的格雷,后来就发现自己逐渐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权。

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策略吗?既能升级,又能保留控制权。

其实有,只不过我们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种升级方式幅度当然不会有植入智能程序那么夸张,能让我们瞬间就成为另一个自己。

而且,你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力气,进行日复一日的练习。整个升级过程,你可能在一段时间里都无所察觉,直到某个时间点,你才突然意识到:“我升级了”。

这种升级方式,尽管慢,也没办法无所不能,但是绝对绿色无害。

你,始终拥有对自己的控制权。

到底用什么方式来实现升级呢?在公布答案前,我们先来了解大脑的特点、运作规律。

01

大脑是先天设定好的吗

《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中提到一个叫派德洛的人,他在65岁的时候中风了。

中风后,他的半边脸和半边身体始终处于麻痹状态,彻底失去了知觉,另外,也失去了开口说话的能力。

好在,派德洛并没有认命,他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挑战。

派德洛最开始是靠着墙爬。训练了几个月以后,又到花园中练习爬,像婴儿一样开始重新学习走路。他还做了很多其他的练习,比如,把手放到盆子里转,或者练习捡铜板等等。

你能相信吗?一年后,派德洛的行动能力几乎全部恢复了。两年后,派德洛可以正常工作,还经常去旅行,爬山。

派德洛尽管没有升级到像格雷那样的程度,但是他仅凭自己的行动,就完成了一次身体的跃迁。

为什么很多中风病人难以恢复到之前的行动水平?这其实和我们背后的信念有关。

我们一般会认为,大脑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来负责不同的感觉,或者行为。比如说,会有对应的负责触觉的区域,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也同样如此,都有对应的区域。

关于大脑的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都是这么认为的。这种观点就是有名的“功能区域特定论”。

这个观点实际上把大脑看做了一个严谨的机器,从你出生那一刻开始,就为你设定好了特定的区域去负责特定的工作。整个大脑内部,是井然有序的专业化分工。

大哲学家笛卡尔认为“大脑是个计算机”。计算机有什么特点?计算机有许多不同的部件,它们的功能都已经事先规划好了,各个部件只需要各司其职。

除此以外,一个部件坏损了,就只能更换了,我们不能指望计算机自己长出新的零件。这其实也是我们对大脑的认知,要是失去了哪个功能,或者大脑哪个区域出现了问题,我们会认为只能如此了。

19世纪30年代,功能区域特定论的理论又向前走了一步,神经外科医生潘菲尔提出了大脑地图的概念。

按照功能区域特定论的观点来看,大脑不同部位会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大脑地图,就是呈现大脑功能划分的全景图。

潘菲尔用了很多年的时间,画出了负责感觉和运动的区域。等完成这份地图后,潘菲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身体上物理距离接近的部位,在大脑地图中也同样是相邻状态。

比如,咱们的五个手指头,在大脑的运动皮质区也是一个紧挨着另一个。

这个地图完成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整个科学界更加坚定的认为功能区域是特定的,不可改变的。

02

大脑可以升级迭代吗

大脑从出生就已经谱好了曲,而我们只能照着曲子去唱。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功能区域特定论,或者说大脑地图的理论,只能说对了一部分,大脑在正常状态下,看起来确实是专业化分工。

不同的区域,负责着不同的活动。而且,从出生起,似乎哪个区域做什么,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为什么只能说对了一部分?

首先,大脑的功能区域其实并不是从出生就已经划分好的,而是在和环境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大脑功能区域还是一张粗略的草稿,没有进行专业细致的分化。

大脑结构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呢?当你开始有了第一次的外界经验,这个草稿就会慢慢的进行细致描绘。

这意味着,不同的描绘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区域分化。

比如,我们大部分人的右脑负责身体协调、美术、音乐、情感等,左脑负责语言、概念、数字、逻辑思维等。然而,有一些出生时就只有右脑的人,他也同样可以发展出语言、计算能力,因为右脑会接管左脑的工作。

在刚出生的时候,左右脑的发育是相似的。一些婴儿的核磁共振图显示,左右脑都可以处理声音。发展到后来,才开始出现分工。原因是左右脑各有所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左脑和右脑只能做默认的这些事情。

其次,我们的大脑有极强的可塑性,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区域分化,都可以通过训练来产生重大改变。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把受试者的眼睛蒙住,让他们没办法用眼睛看到任何信息。五天后,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的视觉皮质已经开始处理听觉和触觉信息了。

大脑有很强的弹性。一个区域并不会承诺只处理某件事情。必要时候,区域之间会提供帮助,比如,视觉区域去处理听觉信息,或者听觉区域去处理触觉信息等等。

大脑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经常根据情况去调整功能从而适应环境。

大脑功能区域的可塑性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实现升级。

03

为什么大脑可以重塑

大脑功能区域的形成、分化、改变,这种可塑性背后的根源,是因为大脑始终遵循“用进废退”的活动原则。

从小尺度到大尺度的所有活动,大脑都遵循这个原则。

先来看小尺度上,神经元的用进废退。

大脑会修剪掉不经常使用的神经元。当我们成长到青春期,大脑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剪。成年后,也会继续进行小规模的修剪。

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同样也是用进废退。

如果一些神经元之间经常配合,一起工作,它们之间就会建立联结,然后形成一条神经回路。

然后,如果你经常使用某条形成的神经回路,它就会越来越坚固。

这就像我们走路,大家经常走的那条路,一定是清晰好走的。假如很长时间不走,这条路就会长满荒草。

最后来看大尺度上的用进废退。

大脑中的功能区域,或者说地图,比如,处理视觉的区域,如果不经常使用,它就会失去处理视觉的能力。

盲人的大脑地图中,用点读字的食指地图就比另一只手的食指地图更大,也比我们普通人的食指地图大。

当一个区域被闲置后,没多久就会被其他神经占领。这就是用进废退。

不同的神经元如果在同一时间活跃,它们之间就会建立联结。多次重复后,联结就会变得越来越紧密。这时,新的地图就形成了。

想保留甚至扩大的自己的地盘,就要持续使用,否则,就可能彻底丢掉地盘。相反,如果使用越频繁,面积就会变大。

而大脑之所以可以快速重组,产生用进废退的效果,是因为大脑的任何部位,其实从来没有承诺只处理某种信息。

科学家认为,负责处理某种功能的某个区域,只有中心区域的神经元会高度投入工作,而外围的神经元处于“三心二意”的状态。

周围其他区域,会和这个区域进行神经元的抢夺大战。抢夺的对象就是这些边缘区的神经元。哪个区域赢了,这些神经元就会跑去处理新的工作。

04

我们可以重塑哪些能力?

大脑可以重塑,意味着很多能力我们都可以重塑。

最常见的就是运动能力的重塑。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派德洛,他在中风后通过长期自我训练,不只恢复了正常的行动能力,而且还能爬山。

除了运动能力,我们的记忆能力、学习能力也都可以重塑。

美国有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课程,一共有7种不同的练习,涉及分辨语音和理解语音,比如有一种练习是去准确分辨长音和短音,还有一种练习时分辨元音,播放声音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患有语言障碍的孩子们,一天要练习1小时40分钟。有500多名孩子,在训练6周后,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都和正常孩子没什么差别了,还有一部分还超过了正常孩子。

后来研究人员扫描这些恢复正常的孩子们,发现他们的大脑已经正常化了。

很多人在年老后,会发现反应迟钝,思维能力下降,记性也越来越差。研究发现,这些能力同样可以重塑。

在一个实验中,60-87岁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8-10周的听觉练习,每天训练一小时,一周训练五天。

训练结束后,很多人的记忆力都提升到了十年前的水平,甚至有些人的记忆力回到了25年前的水平。

一个人的习惯,也可以重塑。

不少人患有强迫症。强迫症可以说是大脑中相当顽固的一个坏习惯。

科学家发现,人之所以有强迫症,是大脑失去了换挡功能。也就是说,大脑没办法主动中断一件事情,注意力始终会陷在其中,而没办法关注其他事情。

研究人员扫描强迫症患者的大脑时发现,患者有三个部位会异常活跃:眼眶额叶皮质、扣带回、尾状核。眼眶皮质负责把犯错的信号发射给扣带回。扣带回在收到这样的信号后,会产生焦虑感。

尾状核是大脑中负责自动换挡的部位。尾状核过度活跃,就会被卡住,没办法进行注意力的切换。

在整个过程中,眼眶皮质会持续发送信息,扣带回会持续产生焦虑,加上尾状核没办法跳档,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强迫症的根源。

要想终止强迫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尾状核主动换挡。

怎么让尾状核换挡呢?研究人员让病人主动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个积极快乐的行为上。

比如,一旦强迫症发作了,不停的想回家查看门有没有锁好,接下来,病人可以主动去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可能是种花,除草,也可能听音乐,或者去踢足球、游泳。

新的活动方式会生成并固化新的神经回路。这个新的神经回路,会和旧的神经回路形成竞争关系。此强就一定彼弱。神经元只有一起发射,才会紧紧的连接在一起。

当偏执的念头和偏执的行为,被强行打断后,相关神经元就不再会像以前一样持续共同发射。

旧的偏执回路越用越少后,这个神经回路就会越来越弱。

除了强迫症,其实其它各种习惯的重塑,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解决一个旧的习惯,就要用新的习惯去替代它。当大脑中旧的神经回路退化,新的神经回路形成,你就成功重塑了一个新的习惯。

最后再来说一个可塑的能力:情绪风格。

情绪风格,是说一个人情绪反应在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异。

神经学专家理查德.戴维森提出了情绪的六个维度:情绪调整、生活态度、社交直觉、自我觉察、情境敏感、专注力。

情绪调整:陷入困境后,一个人能不能即使调整好情绪。是一蹶不振还是缓慢恢复,抑或短期内就恢复到正常值。

生活态度:在生活工作中,一个人是乐观还是悲观倾向。

社交直觉:对他人情绪、感受的察觉和理解。

自我觉察:对自我的了解。比如,你是否知道自己为某件事情生气的原因,自己内心的渴望等,

情境敏感:对不同社交场合的觉察,能不能根据不同社交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

专注力: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这六个维度,可以用来衡量、观察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情绪风格。不同的人在六个维度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最终呈现的情绪风格会千差万别。

怎么调整自己的情绪风格呢?

这六个维度,每个维度都对应着大脑的活动。比如,前额皮质和杏仁核之间信号的传递情况,决定了情绪调整能力;用来辨认脸孔的梭状回面孔区激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交直觉是敏锐,还是迟钝…

所以,如果想改变情绪风格,可以通过训练大脑来达成,比如进行较长时间的禅修。

禅修能够改变大脑。大脑发生改变后,六个维度会有相应的变化,情绪风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05

重塑自我的科学方法

要想重塑大脑,重塑行为,你需要非常专注的完成大量的练习。

《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中提到一个医生陶伯,成立了复健中心。在他的诊所,病人要做的复健训练远比其他康复中心量大。

一般来说,都是一周三天,一次一小时。而陶伯诊所要一天六小时,而且10-15天持续训练,中途不可以休息。除了时间上的量大,训练的项目也非常多,一次要练习10-12种不同的项目。

经过这样的艰苦训练,很多中风病人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一个53岁的病人,中风已经45年,在训练一年后,把摔跤 次数从一年150次降低到了36次。结束训练后,三年里只摔倒了7次。

陶伯和同事扫描中风病人的大脑后发现,受损部位的大脑地图,会萎缩大约一半。

比如,手瘫痪后,手部的大脑地图就只有原来总面积的一半了。经过高强度的训练后,陶伯再次扫描病人的大脑,发现有六个病人,他们手部的大脑地图扩大了两倍。

大量持久的练习,才能够彻底改变大脑地图。

这种练习不只是说动作、行动这种实体性练习,包括我们在训练学习能力时做虚拟性练习,比如阅读、写作、逻辑训练、冥想、禅修等等。

不管是哪种练习,在量上一定要充足。而且,练习的时候也要足够专注。

如果不专注,或者练习的量不够,大脑就不会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今天我主要想聊的,是接下来的第二种练习方式:心智练习。

在大脑中,只通过想象来完整的完成一个活动、动作,就是一次心智练习。比如,你没有实际去运动,而是在大脑中去完成某项运动。

心智练习,也可以重塑大脑,让我们拥有某种能力,或者实现某种能力上的重大突破。

在一个实验中,受试者分成了两组,一组是实际去做运动,练习手指头的肌肉。

另一组呢,就单单是通过心智练习来锻炼手指头的肌肉。练习的时间和强度仍然是一样的,都是进行了四周的练习,每周练习五天,每天练习15次。

最后的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只是进行了想象练习的那一组,肌肉强度竟然也增加了22%,而实际练习的这组,肌肉强度是增加了30%。

《飞驰人生》里沈腾饰演的男主张弛,被禁赛五年。

在这五年里,张弛就是在通过虚拟的心智活动来完成赛车练习。他每天都会在大脑里演练如何在巴音布鲁克飞驰,怎么过那1462道弯,以及怎么走完109公里的赛程。他还把脸盆、飞镖盘、蒸盘等都想象成方向盘。

张弛说:“这条赛道,我每天都在脑海中跑二十多遍,五年,三万六千多遍,我能记住每一个弯。”

所以,尽管多年没有碰过车,但张弛的技术并没有生疏。

再来说一个故事,主角是萨拉斯基,俄国人。1977年的时候,因为被指控为美国间谍,他开始了长达9年的监狱生活。

在这9年里,其中有400多天的时间,萨拉斯基是被单独关起来的,房间黑乎乎的,没有光进来,整个房间就他一个人。

在这种环境里,萨拉斯基却发明了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他和自己下棋。他的大脑里,仿佛住了两个小人,一个拿白棋,一个拿黑棋,然后一步一步的下完整盘。

等萨拉斯基出狱后,赢了当时的西洋棋冠军。

9年从来没有实打实的下过一盘棋,单是靠大量的心智练习,萨拉斯基就能打败世界冠军。

为什么心智练习能真的改变大脑呢?这真的不是一个玄学吗?

这是因为想象一个动作和实际执行一个动作,对大脑来说其实差别不大。

比如,你想象把胳膊举起来的整个过程,和你实际去举起胳膊,方式是一样的,花费的时间也是差不多的。

再比如,你想象自己在阅读一个汉语词组“白色”。当你想象的时候,你的视觉皮质会活跃起来,就像你真的看到了这两个字。

科学家在扫描大脑时发现,当你实际执行动作和只是去想象一组动作时,大脑活跃的区域有很大范围的重叠。

这意味着,我们的心智活动,其实和真实的活动一样,会调用相同的神经元,会形成相同的神经回路。

学会做心智练习,你就像拿到了一个人生作弊器。轻轻松松的,你就可以做到碾压他人。

06

结语

泰国西海岸有一个民族叫“Chao Ley”,也就是海上吉普赛人。这是一个水上民族。

几百年来,他们有一半的人从生到死都在船上。孩子们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学会游泳了。而且,一些小孩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可以深潜到30英尺的海底去寻找食物。

他们不需要戴潜水镜,就可以看清楚海里的东西。

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让海上吉普赛儿童和欧洲的孩子们,都在海底读扑克牌,前者正确率是后者的两倍以上。

你能想象吗?他们甚至可以控制自己瞳孔的大小。

《生命3.0》里提到,生命3.0是生命的第三个版本,一个人既能够升级硬件设备,又能够更新软件系统,这就是生命的3.0形态。

就像海上吉普赛人,他们对瞳孔大小的控制,就是硬件的一次升级。

在3.0版本下,生命个体才能称得上是掌控自己命运的真正主人。

当一个人掌握了重塑自我的方式,你会发现,他已经走上了接近3.0版本的升级之路。

确实,我们是没办法直接安装一个新的身体硬件。但是,我们却可以打破桎梏。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你的力量就会解封。

我们经常说终身成长,但却忽略了对自己潜力的认知。

事实是,一个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无穷潜力,才能不被束缚,最终实现不可思议的超越。

主要参考资料:

1、《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作者诺曼•道伊奇,机械工业出版社

2、《大脑的情绪生活》,作者理查德•戴维森,上海人民出版集团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unduiyou/article/details/1102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