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型公司测试经历:接触广,深入要时间

试用期间

又是几个月没有写博客了,一直想写点东西来着,但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工作上很多业务巨细的内容也不便拿出来共享,而最近也一直在思考:我有什么可以分享给大家的。五一以后,我算彻底进了一家比较大的厂,也符合了我规划中的期待。这段时间经历了试用和转正,我深刻感觉到自己对于轻重缓急和时间管理方面有迫切的需求。接下来会重点提升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

喜提两个月996

目前公司招聘人员要求有经验且现在也强制本科学历以上,希望是入职三天内能上手做事。公司规模越大,跨部门协助和沟通基本是不可脱离的。入职到上手适应强度花费了两个月,测试成员增至两位,其间共事合作,不断学习新技术和业务,一直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无论是知识面还是为人处世,在这个阶段部门还做了冲刺计划执行996,说实话,那段时间有点奔溃,每天就是工作工作,有点透支身体和精力,但是这段时间也是涨知识最快的,很多测试经验是从无到有,比如企业微信环境的应用测试,或者微信服务号用户标签批量同步测试,多平台小程序测试,还有app测试以及Linux实战;还有就是很多平常不多用的工具变得很常用,Jmeter,fiddle,postman几乎每天都需要使用。
所有这段时间的学习灌入是多维度的,尽管是真的蛮累的。那么现在就总结一下这短时间的这些应用的测试经验。

微信环境相关测试经验

企业微信环境,以前基本不知道企业微信可以用到这么多功能,里面有第三方应用和可以自有开发应用,企业会需要创建一个应用,开发对应把H5页面放置到后台配置好,后台应用可见范围设置给对应人员查看。应用可添加到工具栏,相当于一个小插件,对群聊或者市场运营人员跟进用户做一些筛选和分类跟进。以上是业务场景,正常的测试的话就是基于这些应用场景针对里面的功能去设计用例执行。比较困难的就是企业微信没有测试环境,我们只能创建多个应用,对应应用使用不同域名来区分测试和正式。其中如果涉及到企业微信本身的功能就没办法,只能本地模拟用户数据,开发配合跑脚本过滤展示,比如企业微信的客户详情,展示的用户标签,这个是企业微信本身的功能。
微信服务号粉丝标签同步,公司会拥有比较多服务号进行运营推广,运营人员需要对这些批量粉丝打上关联标签以区分做对应营销策略。所以需要我们将粉丝关联用户,把用户关联的行为标签返回给服务号后台进行展示。这个过程还是踩了比较多坑,比如粉丝量很大的时候,几十万及以上,几十个服务号,脚本执行会很慢,影响验收速度和数据检验过程,还有初始化脚本会挂掉等等预想不到的情况都有发生,还有就是用户行为标签更新覆盖问题,也因为量上去了,影响比对覆盖。
落地页推广链接,这个以往没有相关测试经验,相当于移动端的页面测试,要考虑比较多的是在微信环境内和微信环境外,还有就是投放到各种平台的兼容和手机兼容。期间会考虑弱网兼容和海外用户访问,交互和支付是否正常。

多种小程序和app测试经验

之前测试过的只有微信小程序,但是来了这里,除了常见的微信小程序,还测试百度小程序、抖音小程序,以及app应用。小程序测试主要依赖不同平台的开发者工具,相对来说,微信的是最成熟的,其他平台的话响应也是照葫芦画瓢,功能大同小异,但是没有微信的强大和功能顺畅使用一些,我们用得最多的还是调试看接口返回。
app测试对我是蛮有挑战的,在测试环境,手机兼容以及需要下载安装不同的包,有新旧版本兼容测试,还需要实时抓包看接口调取情况,在灰度验收情况,需要更新最新版本的包,对应用户数据需要提前准备,也需要考虑海外用户访问情况。另外就是app是一个集成体,很多入口和跳转兼容需要考虑,各跳转间传参和用户注册是否丢失注册来源等等。

Linux实战

这个期间,公司业务也在大量发展海外用户,所以出现海外用户访问功能的故障比较多,所以对于上传/下载视频功能迫切需要更换海外环境桶加速,测试比对阿里云、腾讯云以及AWS S3 三者的海外桶测试上传下载文件速度,这个比较临时的任务,对我来说比较有挑战,前期准备虚拟环境搞了半天,后来CRT远程SSH失败,用了Xshell,建立会话很快就实现了联通海外服务器,然后开启命令输入创建文件夹和上传文件,重复上传下载,记录上传速度和下载速度。熟悉后就成了重复工作,不同的桶测试需要不同的上传命令和下载命令,后来开发同学看我这样操作说了一句:你怎么不写一个脚本跑的?这样复制粘贴效率很低。我苦笑不得~~,我页希望自己能操起键盘撸码了。。。最后这个海外加速测试用了一天把测速结果给出,但对于熟练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两个小时的工作量,所以这次算磨练涨知识。

投放平台

以前没有接触过去投放相关知识和测试经验,但是这次有机会参与到别组的测试工作,发现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现在推广的自媒体或者短视频平台很多,我们和第三方就又很多投放交易,把推广的商品链接放到第三方平台扩大推广率和转化率,当然这样的推广是每分每秒有点击就需要付费给第三方的,所以投放回调成了很有必要的环节。所以在这个过程,我接触了几个第三方管理后台配置,通过把链接和触发、回调事件等设置好,再模拟用户操作对应付费等互动后,查看数据回调到我们后台,这种偏技术一点的工作,让我觉得拓展不少新见识。

业务线长,逐步偏重海外用户

以往的工作经验都是为服务传统行业,所以几乎没有考虑过国外用户。但是现在公司随着国外用户增多,很多业务测试都需要纳入海外用户操作场景,海外用户除了平常需要关注的区号传参、注册入库、短信推送等,还有地区地址选择,国内有省市三级和特别行政区;国外可能只有二级,手机号长度跟国内不一致,区号长度也有各异,美国和加拿大的区号都是1等等很多场景需要考虑。
我们业务线很长、关联性很强,所以平常工作中的沟通和找人会需要花费居多时间,静下身子和心思坐在位置上做事的时间几乎与沟通走动平局,可能很多人也是只有加班才能静心完成事务。

总结

一个简单的总结:在过去,我一直培养的是自己业务逻辑,现在在这个业务逻辑的基础上,需要我懂得更多的工具或者技术层面的东西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偏技术侧的交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orkie_Lin/article/details/10888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