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软件开发流程的感觉

最近软件开发圈子内最流行的似乎已经不是某项技术,最热门的话题仿佛都是关於软件开发流程的,大堆的“SCRUM”、“敏捷”、“XX驱动开发”等等新书搬上了书架,似乎要改朝换代的样子。infoq、CSDN等网站也闹个不停,连登专题,国内XX之父、XX教主、XX第一人等等大角色纷纷登台亮相,一时间豪杰辈出,绚丽非常。

如果是未经历过炒作漩涡的新手看了,往往会被唬住,但是看得多了,经历得多了逐渐就有了疑问,这些真的像广告里说的那么有效吗?

目前风头最劲的莫过於敏捷(Agile)了,介绍“敏捷开发”的书籍杂志,从原创到翻译,再到影印,能排满一面墙,广告里一个比一个吹得邪乎,但通过观察一些想借实行敏捷开发改善流程的团队发现,效果并不像吹嘘的那样好,项目往往仍然混乱,冲突没有削减的迹象,对敏捷的效果似乎全无感觉,可仍然视“敏捷”为救命稻草,甚至出现了“不是敏捷不好,是其他人做得不好”等等抱怨和指责。不过冷静地分析一下,多少能看出问题出在哪儿。

“敏捷开发”最吸引人的,莫过於减少浪费,但是我们首先要看到的是“敏捷开发”以及“SCRUM”、“XX驱动开发”等等开发“流程”,实际上只是个改进的方法或一些补充,离开了团队的原有风格它就什么也不是。比如要减少浪费,我们首先要对现有花费进行核算,否则我们如何知道其是否减少了浪费,以及减掉的是不是浪费?我们想要改进交流,首先我们要将思路整理一下,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开会?提出的问题如何处理?讨论的内容如何处理?会後谁来总结?总结过後应该怎么办?有人改动了源代码,我们如何知道改动是否合理?用什么标准去衡量?这些问题如果尚未解决,再敏捷有什么意义?白花了冤枉钱,甚至带来更大的混乱。做项目如同烹煮菜肴,用天然气和电炉代替烧柴火显然更加经济,要改进的就是这些方面,切不可为了消除浪费而去削减购买食材的花销,後果可想而知。

虽然我没有十足的证据,但是感觉,新的概念出现的背後,往往都有咨询公司的影子,一个团队想要引进如上文所述的那些新的概念,往往要求助於咨询公司,此等玛门之事如没有充分的把握和强烈的呼声,还是不要轻易涉足的好,倒不如花在一些公司管理课程和商务礼仪培训上更加实用些,因为真正的成功经验和合理的组织案例,在团队里往往视为珍宝,至少在国内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

现在手头珍藏着几本软件工程方面的书,当初看过後感觉不仅上了一堂工程理论课,更是上了一堂历史课,比如系统集成和测试,原先是为了装配大型机械设计的,配置管理则是起源於美国海军用来管理战斗机的工作手册,在二战後逐渐进入了各个行业,这些是那些浅显的概念所无法比拟的。

不仅在IT行业,其他行业中也有不少人也在羡慕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同行,职位相同,但收入却多很多,但是咱们不能太看贱自己,一味地追风逐影,最後终究会害了自己。

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讲得很有道理:“中国真厉害,外国的好东西,来一样毁一样”。诸位不可不察。

猜你喜欢

转载自cyberblue20071001122735.iteye.com/blog/35382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