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数字城市应用问题显露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是对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一次大考。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在打破疫情信息封锁、促进国家决策形成、改进督促地方作风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也为非常时期的资源调配、医疗救护和生活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这场疫情当中,一些城市的数字化应用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在防控初期的人员摸排中,电子政务虽已推行多年,但前期建设的大量信息化手段却没有发挥应有效应。

然而,不少城市在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打通数字经济脉搏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理解其真正的目的与含义,哪怕安装了一千台服务器和一万个摄像头,汇集、储存到了更多的数据,如果这些政府数据、城市数据不能激活、流通、融合、产生新的应用,那就不是真正的数字城市。

新一代信息技术给城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对城镇化改革的进程都影响深远。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将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是十分正常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动力源泉,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在科学认识数字经济这一全新经济形态、理性分析两种数字经济成长路径的基础上,避免大数据产业推动过程中出现浑水摸鱼现象。

在经历了疫情考验之后,数字城市的建设思路也值得对照和反思。各城市在进行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时,除了充分考虑政府财政投入、项目绩效目标、未来运营难度等因素,更重要的是科学选择建设运营模式,鼓励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引导各方力量的深扎钻研,合理计划建设时序,确保当地大数据产业发展既要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求,又能兼顾未来发展可持续,实现从土地财政到数据财政的根本性创新变革。

在数据资产运营模式下,大数据产业形成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参与的发展格局。政府部门作为数据资源供给方,企业作为需求端对数据进行利用,并以其开发的创新应用服务于社会公众,从而推动政府进一步开放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共同服务于社会公众。

政府和市场力量形成合力,明确政府和企业合作建设运营的边界和结合点,将为推动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据红利加速释放提供良性土壤,培育城市数字化新模式和经济新增长点。

推荐阅读

线上升温!看数字经济如何对冲疫情影响

后疫情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四个新”

锁定新基建!多省市发力数字经济支点

疫情下的科学决策,大数据产业仍需突破再升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r6Auo52bK/article/details/10508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