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国内竞争格局及新动向

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国内竞争格局及新动向

2014-09-24 数据GO

主题: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国内竞争格局及新动向
时间:2014年9月4日
主讲人:陆风
参与:互联网金融千人会数百位核心会员

  【嘉宾介绍】

  陆风,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工商联执委,浦东新区工商联副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Wind资讯)是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业的领导者、中国的彭博。

  【主要内容】

  国内金融行业最近2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Wind资讯也在这种高速发展中得到了发展,相信群中有多位Wind资讯的用户,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用户表达感谢!同时也对组织方,对互大对互联网千人协会表示感谢。

  金融信息业国际现状:

  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数据和信息的行业,在欧美发达国家作为软件业分支的金融信息服务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业,根据专门研究金融信息服务业的美国咨询公司Burton-Taylor的研究报告,2013年全球金融信息服务业的整体产值为255亿美金,折合大约1500亿人民币。

  美国和英国是该领域的先行者,彭博(Bloomberg)和汤森路透(2008年由路透Reuters与Thomson公司合并而成,合并后公司名称为Thomson Reuters)两家公司是该领域的代表性龙头企业,合计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详见下图:全球金融信息服务业市场份额)。

  除彭博和汤森路透之外,国际领域的知名金融信息服务公司还包括英达数据(IDC)、辉盛(FactSet)、穆迪(Moody’s)、麦格希(Capital IQ)、SIX Telekurs、捷讯(Quick)、道琼斯(Dow Jones)、晨星(Morningstar)等。他们各自在不同细分领域或地域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如IDC在衍生品市场及OTC市场估值定价方面领先;辉盛(FactSet)在研究细分市场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穆迪(Moody’s)是全球最重要的两大资信评级机构;捷讯(Quick)则是日本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的本土领袖企业,抗衡于国际厂商在日本本土市场的拓展;道琼斯(Dow Jones)是最知名的金融经济新闻通讯社;晨星(Morningstar)在基金分析与评价方面拥有全球品牌。

  金融信息服务业在全球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成熟的产业,近几年增速趋缓,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机构大多采用开源节流的紧缩模式,金融信息服务商的发展也受到制约,全行业的增长速度徘徊于2%左右。

  金融信息业国内现状: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各大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中国的金融信息服务需求在最近10年间保持着30%以上的高速增长。根据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金融产品创新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金融机构对各类金融信息和分析产品的需求越发增强,国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的增长也将越来越快,初步估计10年后中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整体规模将超过500亿元。

  与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主要面向专业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不同,国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细分为面向金融机构和面向广大中小投资者两大领域,在这两大领域内不管是企业构成、客户需求、产品形态、商业模式都有较大差异。

  在中国,以散户为主的中小投资者更倾向于自主决策投资,而非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专业理财的模式与需求,催生了国内炒股软件、炒股网站这一类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在此领域客户普遍的需求相对初级与趋同,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大量免费用户中筛选少量收费用户为主,近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商业模式中又增加了重要的理财产品网络代销平台等。

  该领域的主要金融信息服务商包括大智慧、东方财富、同花顺、益盟操盘手、和讯网、新浪网财经频道等上市企业,行业呈充分竞争态势且参与厂商绝大部分为国内本土的企业。

  除了上述以广大中小投资者为服务对象的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外,和国际主流市场相类似,国内也存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服务视角的一批金融信息服务企业。国内该市场整体表现为,以上海万得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业,同彭博、汤森路透为代表的国际厂商相抗衡的大格局,以销售额计算,本土企业的整体市场份额约占46%,国际厂商的市场份额为54%(详见下图:国内金融信息服务业市场份额)。

  但换一个角度看,彭博、汤森路透等国际厂商的产品单价远高于国内企业,从覆盖金融机构的实际用户数量计算的话,国际厂商的市场覆盖率将大幅下降至11%,国内厂商占据市场的主流。

  金融信息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动向之一:构间即时通讯系统的斗争

  金融信息服务商除了向金融机构提供传统的数据与信息之外,通讯平台也是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Bloomberg提供的即时通讯系统Instant Bloomberg(IB)一直是金融专业投资者社交的重要渠道之一,在IB中可以轻松的找到任何一个在Bloomberg系统上线的用户,而Bloomberg覆盖全球的32万个终端涵盖了主要金融机构中的积极活跃分子,特别是交易、销售领域。

  然而,彭博“泄密门”事件和市场操纵的调查频繁引用交易员在彭博聊天记录,让各大金融机构非常头疼。摩根大通CEO戴蒙更是直接警告员工“不要随便在即时通讯工具上瞎扯”。

  2013年5月上旬,彭博社一名记者询问一位高盛合伙人是否已经离职,事实上该合伙人仅仅是在过去几周内没有登录彭博数据终端,高盛对于彭博记者居然对用户在彭博终端上的行为信息了如指掌感到担忧。

  高盛已经邀请多家华尔街的金融公司都来投资建立一个新的交易员网络聊天平台,以替代现在交易员们普遍使用的彭博聊天平台。高盛筹建的新金融聊天系统,收费将低于彭博终端,同时邀请华尔街的公司各投资500万到600万美元来参与。

  目前高盛已经联络的华尔街巨头包括贝莱德、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汇丰、美国银行以及纽约梅隆银行。高盛想要投资建立的交易员聊天室是由即时通讯初创企业Perzo开发的。

  除了高盛与Perzo的合作外,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玩法也在金融机构市场中盛行。美国旧金山一家初创网络安全公司Wickr正与各大投行和金融信息服务商Markit接洽,研究开发针对交易员和基金经理的实时通讯App。该款App功能与用法将与彭博终端机内聊天室功能相近,但不同之处为其具备“阅后即焚”的功能,有助于交易员避开监管机构审查。

  传统的两大金融信息服务巨头Bloomberg和汤森路透的即时通讯系统IB和RM(Reuters Messenger),在过去10年间为他们牢牢绑定金融机构用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最新形势下,已经受到了高盛/Perzo和Wickr/Markit等新兴企业与服务的挑战,虽然保守的金融从业人员仍旧相信IB、RM是他们无法或缺的必要沟通工具,但是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新生态下,新物种新业态的诞生往往异常迅速,说不定小小的即时通讯工具市场就会演变为颠覆Bloomberg廿年终端销售盈利模式的最重要的支点!

  金融信息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动向之二:可投资的新闻

  随着量化投资的不断深入挖掘,以及计算机技术特别是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完善,“可投资的新闻”成为各大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对高端机构客户提供的又一项关键产品。

  “可投资的新闻”的假设前提是来源可靠的新闻会直接影响金融交易决策,比如交易员读到利好消息会引起股价上涨,GDP或CPI等重要基本面信息的变化(最快速的变化信息来自于新闻)会影响汇率、商品、衍生品价格从而影响到更多证券品种。这个过程除了通过交易员的信息获取、投资方向判断、交易执行这种传统的操作流程外,也可以被计算器自动化。

  NLP自然语言处理有一种叫情感分析,就是试图去对文本进行理解,来判断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感。有研究人员就通过来源于Twitter网上的信息群的情感分析来预测股票市场指数波动趋势,发现两者波动曲线重合率非常高!而且Twitter上的情感波动一般会提前股市波动几天。

  除了自然语言处理外,“可投资的新闻”往往还需要连接高频交易系统,可以让程序自动控制买入卖出。这些API接口是有优先级之分的。高优先级的API,可以允许更快的进行买入和卖出,一般都是实时毫秒级别的。而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做决策,必须要靠计算机介入。机器学习统计模型在这里发挥作用,综合当前各种因素,以及刚刚文本分析结果,迅速在毫秒之间作出判断,自动执行买入卖出。

  为了适应“可投资的新闻”这样一种量化投资需求,Bloomberg和Thomson Reuters等金融信息服务公司除了传统的终端销售外,还直接提供Streaming News Feed这样的专门为机器服务的新闻源实时信息服务。

  为了提升各类金融机构客户对于新闻的分析速度,Bloomberg等公司也通过自己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对新闻打上各类关键字Tag。如此运转的结果自然是各类基于Bloomberg News Feed的量化投资系统的效率大大提升,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Bloomberg本身作为一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对于市场运行方向与趋势的控制力也得到了提升。

  金融信息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动向之三:资产管理在云端

  作为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最主要的客户群体——资产管理公司一向重视投资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为了确保在投资管理业务中的领先优势,有实力的公司在技术领域不甘落后,纷纷采用最先进的软硬件技术,采用最高速的市场接入方式,唯恐自己落后于同行,这俨然是一场投资管理平台的技术军备竞赛。

  在这场军备竞赛之中,行情更新速度和交易频率的不断加快,催生了无数成功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和投资管理公司。大型的资产管理公司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投资交易速度等方面的优势,往往让小公司或者个人投资者在投资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

  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前沿技术迅速的在投资领域落地,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原来依赖于诸如Bloomberg、Thomson Reuters搭建的高速的、但又是封闭的网络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云计算大幅降低了资产管理业务的运营成本,数据和资讯也不再仅仅由专业机构所垄断,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消费者和创造者,一个开放、平等、分享、协作的,基于社会化网络的投资平台将可能主导未来的资产管理生态系统。

  在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下,金融用户可以最大限度的从信息技术运营中解放出来,集中优势力量投入到自身最核心的投资融资业务中去。云服务运营商也能够集中最先进的技术和资源,为客户提供一般模式下个体企业无法获得的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服务,同时获得信息技术规模效应所带来的业绩增长。

  资产管理云平台,云计算的服务模式,这是未来资产管理业务的大趋势,众多中小型资产管理公司将受惠于此。

  【互动环节】

  Q1:几个问题 1.作为金融信息服务商,发布可投资新闻是一个很好的盈利来源,可是在美国经常被监管和评论家拿来批评,说这样造成金融咨询的不公平,普通投资者永远比机构和有钱人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 你对这个信息公平如何看?(蔡凯龙)

  A:新闻不是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不可以失去公平,新闻则没这个要求。
蔡凯龙:2.同意文中说的bloomberg 等对市场趋势和控制越来越强。 国内外监管有没有响应的法规,来避免金融信息服务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play the maket 甚至操纵市场获利?

  A:我觉得市场的力量大于法规的监管力量,如果客户觉得自己被利用,客户会找替代品,毕竟这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他会退订Bloomberg。Bloomberg每年利润超过30亿美金,他也没动力去博一个波动的市场,等于说一个制药厂不愿意制造假药来盈利。

  蔡凯龙:我觉得靠市场力量估计不够。因为他是信息新闻发布者,因此能比市场上预先得到信息,front run任何一个maket,几笔交易利润很容易就超过30亿全年利润,不过这个就是属于“内幕交易”,和制造假药一样,查出来就全毁了。因此他们退一步,提供“可投资新闻”服务。

  这种可投资新闻和药厂高价药有点不同。 出的钱越多,买到的越贵药效果约好,但是吃了好药的人不会影响买普通药的人,因此无可厚非。金融信息不一样,能够花钱去买“可投资新闻”获得投资先机,大部分是建立在没花钱去买的人的成本上。 在这点上还是存在很多质疑。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anghuihua911zha/article/details/10912467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