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一步,学会更专业地看待问题,尝试去解决问题。

在科研工作中,有一个很基本的技能,就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工作进行评估(review):分析该项工作的长处、不足和改进方案。事实上,整个科学研究都建立在这种评估的体系中。严肃的科学杂志,顶级的国际科研会议,都会对投稿的文章进行严格的评估。

在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某些课程中,老师会要求学生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估,并且重点说出这些论文的问题。最开始的时候,一般学生很难发现这些论文的不足之处,因为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你不知道这些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你可能也不太清楚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技术知识的全部详情,你也可能不清楚如何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文章所提出的方法下得到了解决。实际上,即便是你不清楚这些问题,老师依然可以启发你去思考如何“攻击”(attack)这个文章。比方说,文章要解决A问题。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有5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B环境下做3种不同类型的实验。那么在不知道任何技术细节的情况下,你可以问如下这些问题:

1. 文章说要解决A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被解决了呢?还是说文章开始说要解决A问题,结果中间解决的是一个比A问题简单的问题A-,于是,这个文章所提出的方法的重要性就可能大打折扣。即便是作者说服你A-问题也是很值得考虑的,并且有价值,但是A和A-的差别能否很容易识别出来?如何量化这个差别?

2. 文章所提出的方法是不是已有5种方法的简单变种?如果是,作者有没有意识到,还是说有意回避?如果这个方法是新方法。那么这个方法是借鉴于其他有别于A的问题?还是全新?如果是借鉴的,作者是不是引用了这些方法,作者有没有意识到原来方法所需要的假设在A问题中是否成立?如果是全新的,那么就需要格外注意,作者有没有理论分析?

3. 文章的实验环境是不是完全的B环境?还是说有所变化?如果有变化,是不是故意隐瞒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实验的结果是不是该种变化引起的?实验是不是在3种不同类型的情况下都做了?结果是不是一致?实验有没有比较其他5种方法?如果没有,为什么?

实际上,我们可以发问的还有很多。作出这些疑问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极端一点的情况下,你总能对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问一个“为什么”。于是你会发现,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作者没有提供任何答案给你的这些为什么。基本上,你可以用类似的问题去问几乎任何一个类别的科学。这一方面说明,质疑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跨领域的技能。然而另一方面说明,这种质疑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而且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

在上面的例子中,A问题也许在现阶段没有人能够解决,于是大多数人都去解决A-问题,并且很遗憾,两者的差别没法量化。文章所提出的方法或许的确是以前的变种,但是作者没有意识到,因为以前的有两个方法发表在不那么有名的期刊或者会议上,所以说以前的方法本身也许就不那么可信。实验环境因为之前的文章没有提供全部信息,所以没法复制,因而也就没法和之前的方法比较。实际上,这才是大多数科研所面临的问题。

所以,越过了一开始的阶段,学生总能从各种论文中找到各种问题。无论论文是多么经典,无论论文是否发表在什么地方。甚至有时候,你总能把很多文章说得一无是处。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满足感是很强的。你以为你俨然发现了科研的真谛。你以为你洞穿了这个领域的种种问题。

遗憾的是,你很快发现,发现了这些所谓的问题,到要提出哪怕任何一个改进,这中间有着非常难以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在大多数人科研生涯的初期,甚至很长一段时期,要想首先发表一个漏洞百出的论文都不是那么容易。原因在于,真正的专家,比你更清楚这些问题,并且比你更会挑毛病。

比如,专家会告诉你,A问题和A-问题的差别,虽然没有直接量化结果,但是在某种情况下,这种差别在“多项式计算时间内可以小于一个无穷小量”(注意,此处为杜撰),而且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论文发表在1940年的贝尔实验室的科研期刊上(注意,此处为杜撰)。你,没有读过这个文章。于是,你找到了这个期刊,下载了论文,发现文章中80%的数学符号没有见过。所以你明白了,关于这两者差别的讨论已经是学术常识(囧),不是所有文章都有必要包含这些讨论了。再比如,实验环境虽然不同于以前的论文,但是你也很难提出该如何改进。比方说,论文用了1000个实验数据,你觉得实验数据太少,但是你自己也不清楚该用多少。所以,攻击别人实验数据少经常是一个万无一失的质疑,然而也经常是最没有用的。

慢慢的,你会发现,任何一个领域,不是铁板一块。它有问题,有常识,有约定俗成,有暗礁,有欺骗。当然,你可以问十万个为什么,但是这丝毫不可能带给你任何声誉和成果。实际上,在严肃的科学领域,没有纯粹的科学批评,你不可能见到有人是完全依靠对别人的科研成果评头论足而自己没有任何科研成就的人。越是科研成就大,越是在领域有知识的人,评价别人的工作时往往越谨慎。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局限。

因此,你会问十万个为什么了,你会质疑了,那么恭喜你,你终于成长了。然而,你会问,别人也会问,有人还比你问的好。这个世界没有因为你问的那个十万个为什么而变得美好了一点点,你应该拿出勇气去尝试解决哪怕其中的一个为什么。

 

所以,你会质疑,很好。请你再往前一步,学会更专业地看待问题,尝试去解决问题。

 

 

参考:

你不能总问为什么

猜你喜欢

转载自irwenqiang.iteye.com/blog/153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