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中的数据分析

作为一名数据从业人员,从日常的工作需求和思考中,我愈发认为: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是统计,核心是业务理解和逻辑推理。
为了能更全面地介绍数据分析,这篇文章我将从:什么是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数据分析的误区和构建指标监控体系的必要性这四个方面展开。

1.什么是数据分析?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数据分析,在我看来,就是:数据分析是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体系应该是如下图所示:

完整的分析体系 内容 报告类型 层级
发生了什么事? 常规报表、即时查询、多维分析、监测预警 描述性报告 描述阶段
这事为什么发生? 统计分析 探索性报告 挖掘阶段
会产生什么影响? 预测和预报 预测性报告 挖掘阶段
应如何应对? 优化策略 咨询性报告 挖掘阶段
能达到什么效果? 验证分析 验证性报告 挖掘阶段

其中,描述性数据分析属于初级分析方法,是我们工作中最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探索性数据分析侧重于数据中探索性的特征,验证性数据分析侧重于验证之前假设的真伪性。

2.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般而言,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6部分:

  • 明确分析目的
  • 数据收集
  • 数据处理
  • 数据分析
  • 数据展现
  • 报告撰写
    这里,我会着重介绍以下数据分析的目的,数据分析的其他步骤,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已经有写到,这里就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https://blog.csdn.net/Monica114/article/details/108195231

2.1 明确分析目的

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不仅是数据分析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数据分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梳理分析思路并构建分析框架,把分析目的分解成若干个不同的分析要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常见的分析目的包括:

  • 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必要的数据试验才能追溯到问题源头,进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彻底解决问题;
  • 支持运营活动:公司的产品功能上线后效果怎么样?A方案和B方案哪个效果更好?
  • 评估产品机会:产品机会评估对后期产品设计及迭代都至关重要,甚至说决定了一个产品的未来和核心理念。
  • 预测优化产品: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预测未来发生了什么,缩短迭代周期,进而精益求精。

3.数据分析的误区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走近误区。这里,我会列举一些常见的数据分析误区:
(1)忽略沉默用户:用户的迫切需求≠产品的核心需求
从产品的用户角度出发,可以大致将产品的用户分为粉丝、呐喊者和沉默的大多数。这三类用户群对产品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A、粉丝:无条件地热爱一个产品,盲目地推崇产品的一切,认为他们热爱的产品是完美的;
B、呐喊者:因为产品使用中碰到的问题而大声呐喊,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投诉,给出一些意见反馈或建议;
C、沉默的大多数:如果满意,他们下次就会再来;如果不满意,他们就会默默地离开。
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很容易忽略沉默用户,而很多时候,这部分沉默用户在整个用户群占比很大,因此,忽略沉默用户会给我们的分析带来很大的偏差。
(2)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这个误区,我举一个例子来解释:因果关系错误,或者我们忽略了关键因素,比如A和B的数据高度相关,有人就片面地认为A影响了B,或者B影响了A。但真实情况很可能是这样:C同时影响了A和B,而C被我们忽略掉了。
(3)样本量足够时,误差才会较小,结论才会可靠。
比如:A的三分投篮命中率为100%,B的三分投篮命中率为32%,看似A的命中率比B高,但实情很可能是:A只投了一个三分球,而B投了53个。
(4)平均数使用不当
当比尔·盖茨走进一个普通的酒吧时,一瞬间,酒吧里面的所有人都变成了亿万富翁。
所以,当数据的分布极度不均匀时,看“平均数”不如看“中位数”和“众数”。
(5)不匹配的对比
在我们使用对比分析时,不同变量必须是同类的或具有相同性质的,而且必须是处于同一个时间区间内。否则,这样的对比其实没有啥意义。
(6)别被数据的表达技巧所蒙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两个图是一样的数据,却是不同的图形。因此,有时候,虽然图表很直观,但也很容易欺骗你的眼睛。
(7)基于个案下结论
(8)分析目的不明确,为了分析而分析
(9)缺乏行业、公司业务认知,分析结果偏离实际:数据必须和业务结合才有意义
(10)忽略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
(11)盲目依赖数据,对数据中呈现的问题缺乏求证

4.构建指标监控体系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就会发现,对某个业务的数据分析逐渐增多之后,对该业务的数据指标监控体系的搭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是数据沉淀的必然结果。

4.1为什么要搭建指标体系?

1.建立业务量化衡量的标准
指标体系就是你对业务理解的量化呈现,无法量化,也就无法衡量。
2.避免重复造轮子(直接减少数据分析师的工作量)
指标体系建立后应该能覆盖大部分临时的数据分析需求。
3.快速定位问题(间接珍惜数据分析师的生命)
有了指标的前后关联关系,就可以通过回溯与下钻,快速找到关键指标波动的原因。

4.2如何搭建有效的指标体系?

1、多和业务方交流,他们基于自身的业务,基于考核关键指标应该去关注哪些数据?
2、最好从关键点出发,认识当前业务的关键问题,先解决当前阶段最重要的第一优先指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onica114/article/details/10879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