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d::function与std::bind使用总结

C++中函数指针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回调函数,接口类的设计等,但函数指针始终不太灵活,它只能指向全局或静态函数,对于类成员函数、lambda表达式或其他可调用对象就无能为力了,因此,C++11推出了std::function与std::bind这两件大杀器。

std::function vs 函数指针

C++函数指针相信大家用的很多了,用法最广泛的应该就是先定义函数指针的类型,然后在声明一个函数指针的变量作为另一个函数的入参,以此作为回调函数,如下列代码所示:

typedef void (*PrintFinCallback)();
void print(const char *text, PrintFinCallback callback) {
    printf("%s\n", text);
    callback();
}

void printFinCallback() {
    cout << "hhh" << endl;
}
print("test", printFinCallback);

毫无疑问,函数指针的用法非常简单,但是它只能指向全局或静态函数,这有点太不灵活了,而且我们都知道在C/C++中,全局的东西都很可怕,稍有不慎就会被篡改或随便调用。幸好,在C++11之后,我们多了一种选择,std::function,使用它时需要引入头文件functional。std::function可以说是函数指针的超集,它除了可以指向全局和静态函数,还可以指向彷函数,lambda表达式,类成员函数,甚至函数签名不一致的函数,可以说几乎所有可以调用的对象都可以当做std::function,当然对于后两个需要使用std::bind进行配合,而至于指向其他类型可以参考以下代码:

typedef std::function<void ()> PrintFinFunction;
void print(const char *text, PrintFinFunction callback) {
    printf("%s\n", text);
    if (callback)
        callback();
}
// 普通函数
void printFinCallback() {
    cout << "Normal callback" << endl;
}
// 类静态函数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FinCallback() {
        cout << "Static callback" << endl;
    }
};
// 仿函数,重载()运算符
struct Functor {
    void operator() () {
        cout << "Functor callback" << endl;
    }
};
print("test 1", printFinCallback);
print("test 2", Test::printFinCallback);
print("test 3", Functor());
print("test 4", [] () {
	cout << "Lambda callback" << endl;
});

当然,任何东西都会有优缺点,std::function填补了函数指针的灵活性,但会对调用性能有一定损耗,经测试发现,在调用次数达10亿次时,函数指针比直接调用要慢2秒左右,而std::function要比函数指针慢2秒左右,这么少的损耗如果是对于调用次数并不高的函数,替换成std::function绝对是划得来的。

std::function与std::bind双剑合璧

刚才也说道,std::function可以指向类成员函数和函数签名不一样的函数,其实,这两种函数都是一样的,因为类成员函数都有一个默认的参数,this,作为第一个参数,这就导致了类成员函数不能直接赋值给std::function,这时候我们就需要std::bind了,简言之,std::bind的作用就是转换函数签名,将缺少的参数补上,将多了的参数去掉,甚至还可以交换原来函数参数的位置,具体用法如下列代码所示:

typedef std::function<void (int)> PrintFinFunction;
void print(const char *text, PrintFinFunction callback) {
    printf("%s\n", text);
    if (callback)
        callback(0);
}
// 类成员函数
class Test {
public:
    void printFinCallbackInter(int res) {
        cout << "Class Inter callback" << endl;
    }
};
// 函数签名不一样的函数
void printFinCallback2(int res1, int res2) {
    cout << "Different callback " << res1 << " " << res2 << endl;
}
Test testObj;
auto callback5 = std::bind(&Test::printFinCallbackInter, testObj, std::placeholders::_1);
print("test 5", callback5); //函数模板只有一个参数,这里需要补充this参数
auto callback6 = std::bind(&printFinCallback2, std::placeholders::_1, 100);
print("test 6", callback6); //这里需要补充第二个参数

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到,std::bind的用法就是第一个参数是要被指向的函数的地址,为了区分,这里std::bind语句的左值函数为原函数,右值函数为新函数,那么std::bind方法从第二个参数起,都是新函数所需要的参数,缺一不可,而我们可以使用std::placeholders::_1或std::placeholders::_2等等来使用原函数的参数,_1就是原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如此类推。

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 一旦bind补充了缺失的参数,那么以后每次调用这个function时,那些原本缺失的参数都是一样的,举个栗子,上面代码中callback6,我们每次调用它的时候,第二个参数都只会是100。
  • 正因为第一点,所以假如我们是在iOS程序中使用std::bind传入一个缺失参数,那么我们转化后的那个function会持有那些缺失参数,这里我们需要防止出现循环引用导致内存泄漏。

lambda表达式

lambda表达式其实也就是匿名函数,而Python、Java都有了自己lambda表达式,那么作为古老的语言C++同样也不能落后,C++11也推出了自己的lambda表达式语法,如下所示:

[capture](parameters)->return-type{body}

语法分析:

  1. 方括号内是匿名函数内要捕获的外部变量,而且分为值捕获和引用捕获,下面列出了几种捕获变量的写法:
    • = 匿名函数内所用到的外部变量都按值传递
    • & 匿名函数内所用到的外部变量都按引用传递
    • &, a, b 匿名函数内除了a和b是按值传递,其他变量都是按引用传递
    • =, &a, &b 匿名函数内除了a和b是按引用传递,其他变量都是按值传递
    • a, &b 匿名函数只捕获了a和b两个外部变量,其中a是按值传递,b是按引用传递
  2. 圆括号内是匿名函数的所需要的参数,也可以分为按值传递和按引用传递两种方式,某种意义上说,方括号中捕获的外部变量其实也可以作为参数传入,只是更为方便罢了。
  3. 箭头后面是返回值类型,如果返回值类型为void,箭头和返回值类型都可以省略,如第一部分给出的例子一样。
  4. 函数体在花括号范围内。 跟std::bind一样,如果我们在iOS中使用lambda表达式,而且函数体内捕获了外部变量,我们需要注意避免出现循环引用。

总结

以上是笔者这几天学习C++11关于函数指针的改进技术的总结,希望各位大神不吝指正,也希望对各位的开发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3377887/article/details/1087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