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热搜的背后:「李开复」到底是不是口误?

loonggg

读完需要

6

分钟

速读仅需 2 分钟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校长。

最近这两天,我连续两篇文章都讲过数据主权的问题,一直在强调: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所以,各个国家对于数据的保护和各种外来 App 审查力度将会加大。

而在这其中讲述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过类似的观点,那就是:

中国人对于隐私数据不太敏感,所以有利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1

   

事件热点

通过昨天李开复和蚂蚁金服回应相关的热搜事件,正好我们再来聊一下关于中国用户关于隐私数据的问题。

昨天李开复在 HICOOL 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表示,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随后,蚂蚁金服对此进行了回应:

蚂蚁集团在与旷视科技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先生有过接触,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双方过往合作仅限旷视科技授权其图像识别算法能力给蚂蚁单独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那到底有没有数据往来呢?到底李开复说的是不是口误呢?这个我们不得而知,自己肯定都有自己的判断。

我只是想通过这个事件再来聊一下关于我们中国用户关于数据隐私的话题。

2

   

从数据主权来看各个国家对于隐私数据的保护问题

现在所有的国家,包括欧洲,美国都在实行一个政策就是:即使全球化的公司,你在哪个国家运营,数据就必须留在哪个国家,不允许带出本国。

之前,欧洲和美国有一项 “隐私盾” 协议,是在 2016 年签订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美国公司严格遵守我们欧洲数据隐私的最高标准的话,那么数据是可以传回美国的,但是就在今年的 7 月份,欧盟法院裁定欧美 “隐私盾” 协议无效。

欧盟法院作出判决,认定用于保护数据隐私的标准格式条款(SCC)合法,但是欧美之间签署的 “隐私盾” 协议无效。此为 2015 年以来,法院第二次推翻欧美间数据传输及使用协议。

法院认为,美国的数据监视制度不尊重欧盟公民权利,并将美国国家利益置于公民个人利益至上。如无法确保目的国数据保护合乎欧盟准则,则不得转移数据。

“隐私盾” 协议无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像 FaceBook,亚马逊,Google 这样级别的公司不允许将用户数据传回美国了,前几天的新闻 FaceBook 因为将欧洲用户数据传回美国的事情,要面临几十亿的高额罚款。

你看,其实这项协议无效,也会让更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数据作为未来的战略性资源又多么重要了。那么未来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会不允许数据之间是打通了,所以,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将会越来越割裂。

为什么数据会这么重要呢?原因很简单,这些数据涉及到很多人的隐私,掌握了这些数据的公司,就会很了解这个人,那么未来可能通过信息的渗入改变一个人。数据就跟人的基因一样,很重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国家掌握了另外一个国家的人的基因,就可以根据基因序列制造基因武器,那么掌握数据是同样的道理。

大西洋理事会说:

过去那种自由、开放和全球互联的互联网的愿景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种前景:要求数据在本地存储,建立虚拟边界,形成几个封闭的互联网世界。

3

   

关于数据,中国目前的现状

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个人隐私没有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那么看重,因此搜集数据信息更加容易。

报告举了个例子 —— 人脸识别,说人脸识别方面全球最领先的初创公司就是一家中国企业 —— 商汤科技,而在美国的社会文化当中,人脸识别这种人工智能应用基本上就没办法开展。

所以报告的结论是,如果目前的趋势不变,那么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有 5 年的微弱优势,之后会被中国超过。美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因为美国民众对数据隐私的保护太敏感了,以致于这技术没有数据的支撑发展缓慢。

看到这种观点之后,你们什么感受呢?

就是中国在数据方面的优势,不仅仅是人口规模带来的,还有一点就是中国用户最隐私数据不太重视,这就会让中国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比美国更有优势,因为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更多的用户隐私,用这些数据去训练人工智能。

总下来就是两点优势:

  1. 中国人口规模大,所以数据量级高很多;

  2. 中国人对隐私数据重视不够,大部分用户会把隐私收据授权给用户,所以获得了更多隐私数据。

上面这个观点,我在昨天的文章中提到过。

4

   

对比一下美国的做法

看看美国企业和政府是怎么的?这么一对比,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乃至企业都在阻碍自己的发展。

IBM 周五 (9 月 11 日) 建议美国商务部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向侵犯人权的 “专制政权” 实施技术出口管制,以防止部分政权滥用大规模监控系统,

据路透报道,IBM 在声明中建议,美国政府应将用以建立大规模监控、种族特征等侵犯人权行为的人脸识别技术,列入新的出口管制项目。

波特兰通过了禁止企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法案。

人脸识别等 AI 技术在中国野蛮生长的同时,三家美国科技巨头:IBM、亚马逊、微软反而接连叫停了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关乎伦理问题,而非基于钱。

“技术可以提高透明度、帮助警察保护社区,但绝不能放大歧视与种族不平等。”

IBM CEO 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向美国国会议员发出公开信,宣布不再提供通用人脸识别软件,提议制定负责任的技术政策;紧接着,亚马逊亦声明暂停向警方提供人脸识别技术一年时间;微软也表态停止向警方销售人脸识别软件,直到有相关国家法律出台。

三家公司是美国科技业的代表,市值总计 3 万亿美元。年过百岁的 IBM 是最老牌的科技企业,微软则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而亚马逊旗下 AWS 是最大的云服务商,同样服务着数以百万计的政府机构和企业。三家此次决绝的态度,也让人工智能(AI)伦理争议再起。

人脸识别是近年 AI 浪潮中的标志性技术,在特定领域远超人眼,被广泛应用于安防、金融等领域。

但由于数据量不足、数据种类单一等,识别算法更容易在深色皮肤、儿童等人群中出错,被视为 “算法歧视”。AI 技术上难以排除小概率问题,使大型科技公司屡遭指责。

AI 系统的供应商和用户负有共同的责任,确保 AI 通过对偏见的测试。所以 “暂停服务是个伦理上的决定,而非基于钱”。

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在应用优先的环境中,人脸识别等一众新技术仍在野蛮生长。“全靠企业自觉。” 一家云服务商主管称,行业中还未有治理共识。中国的监管很强,但属于事后监管,所以在恶性事件曝光之前,用户的数据权利就看企业的道德水平。“争论哪里能做人脸识别没有意义了,因为已然遍地都是。”

所以 AI 和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野蛮生长的同时,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我们民众自己都没有足够重视自己的隐私数据,随意就把人脸识别,指纹,音色授权给各个应用。

看到这里大家什么感受呢?

最后,我想做一个调查,可能有点 ZZ 不正确,但是,我还是想看一看大家的看法。

最后,对话框回复关键字:“社群”,可以加入我新建的一个优质社群,进入「突破圈层,个体崛起」星球,成为我们超体中的一员,欢迎你来加入,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亦或者关于社群的具体内容和详细信息,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突破圈层,个体崛起:在不确定的时代,确定的生活


另外,我的视频号开始更新了,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微信视频号,每天分享一条有价值的视频,让你的生活「有点意思」

我的私人微信号:Bug2Note 欢迎骚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oongggdroid/article/details/10857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