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和开学第二周总结

第二周总结

前言

今天周末,回顾这一周。算是第一期。内容不局限这一周,顺带把之前的回顾一下。

开学第二周

今天周末,顺势回顾一下这一周。

这一周上课了。上了四门课:《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

每一门都打破我对这么学科的认识。在没上课之前,我原本只是打算上课听听,下课不花时间,作业上课做。上完课之后发现每一门都不简单。也许这就是基础学科的魅力。知识都是相通的。

上《管理学》之前,我以为管理学是管人的学科。万万没想到管理是计划、决策、组织设计、组织力量整合、领导、沟通、激励、控制这八个方面的知识。看完之后,我马上意识到管理学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其实我学数字媒体技术的时候就有许多和这些相关。如创意策划、软件工程。写策划的知识就和计划和决策相关;软件工程的内容是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测试、交互。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计划、测试、组织设计、组织力量整合、领导、沟通、激励、控制。从管理我又想到了我在暑假工作的那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沟通。我发现管理学处处在使用。策划是管理、组织设计是管理、合作是管理。管理帮助我们多人协作,让我们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

上《微观经济学》之前,我以为经济学就是供需关系,是低买高卖,是赚信息差。上完第一课发现微观经济学原来研究的是市场理论和博弈论,一个系统的学科。里面有许多让我拍案叫绝的定义。如资源稀缺和选择、机会成本、纳什均衡。后悔没早点知道(大三时还买书去看了,但是看得很零散,老师的画龙点睛很重要)。联系管理学,发现经济学可以借鉴管理学的决策方法。经济学就是做选择的学科。比如我八月份在继续工作和读第二学位中,我就做了决策,付出了机会成本。

上《会计课》之前,我以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顶多用Excel做报表整合,弄弄sum函数。上了第一节课,发现会计也不简单。老师给的说法是会计是核算。并且除做个人的账,还做企业的账,并且做出财务报表。虽然我还不太懂,但是财务报表对于我进行商业数据分析应该很重要。

上《金融学 》之前,只听过金融大亨,证券,股市,不懂什么是金融。老师说完之后,我找到定位了。原理金融金融就是把金子融在一起。在资本初期,有一个问题,资金富裕单位有闲钱,想找一个投资的地方却找不到;资金短缺单位缺钱,却不能马上筹到一大笔资金。

这时候有一个德高望重的大钱庄,它对资金富裕单位说你钱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把闲钱给我吧,我给你利息。资金富裕单位一想可以啊,反正也想不到在哪投资,投小的产业也懒得分散精力,并且你一个大富豪还是可以信赖的,不担心你不还钱,于是把钱交给大富豪(金融机构,如银行)。接着大富豪对其他有好项目在筹钱的人说要钱不,不过要算利息。资金短缺单位一想利息就利息,我挣得更多,先借一部分钱。于是就向大富豪借钱(银行)。

就这样金融形成了。老师有一句话说得很有意思,他说金融业是资源再分配。不生产资源,但分配资源,可以赚大头。美国的金融业就很发达。但是这次疫情,美国总统突然发现没制造业不行,出现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实体产生才是真正创造价值的地方,所以这次他们很被动,往后几年可能会将一部分制造业搬回自己的国家。而中国就是一个制造大国,可以自给自足,国家在这次疫情可以抗住。并且将经济外循环转为内循环也比较顺利。

另外老师还说金融最核心的就是货币。货币是金融学的本源性元素。其次就是信用。因为有了信用体系,货币才能流通。进而产生了利息。有了金融活动。

然后我想到了我大三接触的理财的知识。那些理财中的基金、股票什么的不就是金融吗。核心一个是货币,一个是信用体系建立的利息。我们有闲钱,然后找个地方存在,还能钱生钱。(《人人都懂的宏观经济》笔记《简七理财》笔记

我课下根据回忆写了几篇文章(我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第一课都没做笔记):

管理学(第二课)笔记

微观经济学(第二课)笔记

会计学(第一课)笔记

金融学(第一课)笔记

此外这周除了上课,我梳理了一下未来的路线。用微观经济学的观点说就是机会成本。每一个选择都需要付出机会成本。

多了解一下信息,才能不盲人摸象,方便我更好选择方向。

写了《二学位工商管理教学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学计划

9月中旬到12月中旬的学习规划

商业智能的介绍

商业智能BI能做什么

爱焦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有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才能不被温水煮青蛙;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现在才刚刚开始。风起云涌就是现在。

一主一备双引擎、开源商业两相宜。

马上就开始下一周了。九月也马上就结束了。接着就是十月份、十一月份、十二月份、期末、第二年;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机会成本),下半年主线是积累理论知识,辅线是技术。

  • 理论上的积累主要有统计学、经济学相关、网络与前端、英语与时事;重点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时事;
  • 技术上的积累主要有前端、数据库与后端、爬虫与人工智能;重点是前端。

梳理一下,发现时间完全弄不过来,许多项目的投入时间上限基本一周起步。都蜻蜓点水,势必半吊子水平。要先找一个立足点。再围绕立足点展开。

还好我现在是边学习课堂知识边学习想学的知识,时间比边工作边学习要充裕得多,并且更自主一些,不会被打断。好好珍惜这三个月。

每周大约有一百个小时,能用多少是多少。每周完成一个知识闭环。一个月巩固好所学的知识体系。目前有三个体系,一个是数学体系(包含高数、线代、概论)、一个是时事体系(包含英语、政治、经济学)、一个是专业体系(包含数据结构、网络、前端、爬虫、数据挖掘),很显然这些可以相互关联。

规划这些,让我想到我以前规划游戏体力一样。为了让游戏角色更厉害,合理利用体力是很关键的一点。除了规划体力,还有规划职业也和我现在规划学习内容很相关。不同职业有不同侧重,对应学习内容的不同侧重安排。

经济学在这三个体系都有关系,不过暂时归纳到时事体系。

数学的统计在经济学中有用到;时事也和经济息息相关;专业体系的商业分析也要用到经济学;

不过经济学不急着学,上课听听,然后连贯这些体系;

在课下安排的学习就有些关键了。我属于那种一口气学完的。更擅长集中学习。按优先级来排,以此是数学、时事、专业。大概率事件后延。抓紧。

下周重点在数学,上课正常听讲。

更新地址:GitHub

更多内容请关注:CSDNGitHub掘金

两年前

今年三月份,3月10日发了博客。阔别一年多。

之前是2018年8月7日开始写第一篇博客《博客要不要坚持更新,更新些什么内容》。其中也讲到了当时我的规划。那是我大二暑假的时候。并且我们暑假一个小学期,需要做一个安卓程序,我还是组长,所以肩负重任。那时候我捧着一本《第一行代码》(第2版)啃。一边写策划一边研究Android Studio。

在那个过程中写的主要内容是Android的布局还有一些阶段性总结。也曾气馁过,感觉怎么什么都不会,策划出的东西做不出。(大学计算机学习心路历程1——2018.8.23的感受)、(暑假小学期安卓开发笔记1——设计思路)。

我最后发的一篇博客是《知乎话题读后感2——计算机专业真的那么完美吗?》,本来还有一篇《大三上学习梳理》

三四五月份

三月份重新在CSDN平台上重新写博客。内容是四级、前端;我的毕业设计也是那时候开始准备的;

四月份内容主要是后端(SSM框架)和前后端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将理论联系实际。回顾大学教的理论,把数据库软件工程servletJSP网络知识等捋了一遍;同时找最前沿的知识和交流会。我还在这个时候写了《第一届前端早早聊笔记–wsdchong》;在寻找前沿知识的时候还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同行和同龄人。他们激励着我。最后还写了写心得《这段时间写博客的感受》、《这段时间使用eclipse的心得

我那时候其实是准备用JSP来做网站后端的,但是网上了解知识的时候,才发现JSP被SSM框架取代了,中间还经历了好几次技术变更。

虽然学校教的内容有些跟不上时代。但是我却感觉学校教的东西都是本质。因为道理都是相同的。如果学校老师教框架的话,那么这些框架大部分是三四年更新一代,也许今年教了,明年被淘汰了,还不如一直用JSP来教,更有利于学生透过JSP看出本质是servlet。老师教的不是使用JSP,而是其底层的原理,那些不会变的原理。一旦出现新技术,用的原理还是这些。万变不离其宗。

五月份的内容主要是实践和心得。写了《我的技术栈准备》,学习了Java、spring、springmvc、mybatis、mysql、navicat;在那短短十天里,技术有了快速进步。《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之后知道5月31号才更新。一直在忙毕设的事情。

六七八月份

在5/31号前,我写博客的技术选型是用Word写笔记,然后复制到CSDN上。但是我的电脑打开Word比较卡,于是我开始寻找写笔记的软件。于是写了《typora使用体验》。

其实我两年前就开始用markdown工具写博客。不过那时候没找到心仪的软件,就将就用Word。但是三四五月我经常写博客,每次打开Word都需要等几秒,感觉体验极差。于是开始找软件,最终我找到了typora

其实我选择typora的更大的原因是我毕设做完了,开始找工作,在找工作中,总提到git(两年前团队开发的时候用过)。于是我重新了解git,写了《git使用体验》。在重新了解git的时候,经常在GitHub上逛,发现许多程序员用markdown写笔记。连介绍都是README.md。我Word打开markdown文件会乱码,用vscode嫌打开慢,风格也不接受。最后我找到了typora。

六月份的笔记主要是vue框架的学习。因为我准备面试前端开发工程师。也因为前三个月的积累,在这个月完成了我理论上的闭环。从三月份的初步涉足,到四月份的联系理论和前沿,五月份的实践。六月份把大学所学的知识和前沿知识联系起来。把老的理论的知识和新的技术的知识结合起来。写了《Front-end-study-notes》、《Vue的基本知识》、《《前端技术架构与工程》之编程语言笔记》、《《前端技术架构与工程》之性能笔记》、《前端三大件的学习》、《《JavaScript设计模式》初次笔记》。六月下旬还去深圳面试了。写了一个面试复盘《20届本科应届生深圳面试复盘》。

七月份的笔记主要是vue全家桶和vscode的使用。我七月份之后投了几家,总算有offer了。七月份我收获很大,不过笔记很少。我也在七月份走入了职场。和一线的前端开发工程师一起工作,老板还是深大的博导,同事还有深大的研究生、西南交大的本科生。虽然是初创团队,但是团队氛围很好。

八月份我收到了学校第二学位的录取通知,权衡继续工作和第二学位,我最后选择了第二学位。在八月份我的主要笔记是团队协作(vscode自动格式化代码使用SVN更新自己的文档)、数据可视化(前端可视化echarts使用理解mapbox的初次笔记),还有工作相关的笔记(Windows10安装oracle 19c数据库+PLsql详细安装过程将dump文件导入oracle之后导出为CSV文件和SQL文件premiere软件的使用)。

此外还回顾了一下《前端体系认识和我的技术栈》。是我在《Front-end-study-notes》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思考。里面不仅写了前端知识体系、还写了前端架构、技术文章网站、常用工具、学习网站。之后的日子就是复习考研。

九月份

首先写了和数学相关的:《高等数学知识框架初步》、《考研数学一的基本计算与应用以及对概数的膜拜》、《有趣的微积分历史

然后由于看了一篇文章写了《从商业数据分析产生的随笔

image-20200920143041561

因为我即将学工商管理,而我之前的那家工作的工作内容也和数据分析相关(时空大数据、智慧城市)。

最后就是vuepress的文章。我当时只是在GitHub上的trending上随便看看,然后入坑。不过收获很大。

写了《我对博客网站的认识

vuepress-theme-vdoing使用体验

Typora+PicGo图床配置以及PicGo上传失败的解决办法

对vuepress以及vuepress-theme-vdoing的认识

VuePress+Gitee快速搭建个人博客的尝试(成功)

使用vuepress-theme-vdoing搭建个人博客

使用vuepress-theme-vdoing搭建个人博客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得我切入了vuepress的使用。

  • 熟悉了GitHub搜集资源的方法。可以使我找到了很多我需要的vue的库。如awesome-vue awesome-vuepress
  • 使得我明白了技术文档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帮助我更好地使用和借鉴其他大佬的库。

收益匪浅。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875245/article/details/10869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