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客创业日记》2020.03.01-15(周日)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二)

  今天,开始回归正题,分享关于疫情的解决方案。为了能够更全面、更有条理的把我的想法分享出来,我打算从舆论管控、物资管控、慈善管控和疫情管控四个方面来展开思考,当然,也少不了分享惢客产品的产品原型,不管解决方案的水平高低,至少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对惢客的产品认知再上一个台阶。

  好了,接下来就开始分享第一个角度的思考。

  一、舆论管控。

  说到舆论管控,不得不谈的一个话题就是谣言了,说来也奇怪,每逢遇到大的事件,总会有层出不穷的谣言传来传去,本来,国家和老百姓面对疫情负担已经够重的了,而谣言的添乱不仅仅是火上浇油,甚至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比如:哄抢物资、哄抬物价等等。有时候,面对谣言,我们虽然不堪其扰,但却又无能为力,因此,一些文人墨客就有了“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与其说是在表扬、夸赞少数人的智者,不如说是没上当的人事后的对上当后的人的一种嘲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谣言的问题。

  因为,在一本社会心理学的著作《乌合之众》中,描述了这样一句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这句话说明了社会大众的两个心理问题:自我安全感和群体归属感,也就是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利益和成见心态。

  比如疫情期间有一篇报道说研究发现“双黄莲”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报道一出,当天晚上,各个药店和电商平台的“双黄莲”都被抢购一空。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安全感和群体归属感”带来的智商下降问题。因为,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人家并没有说喝了这个可以预防,而是如果感染了可能会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感染,就不需要喝这个,如果感染了,直接送医院了,由医院治疗,买这个也没啥用。因此,不管感染还是没感染,都没啥用。然而,这次抢购却造成了“没有用的人把药品囤在家里,如果医院急需这样的药品,却找不到”的情况。要说,能做出这种事的人,多数应该算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人,当然,智商应该也挺高吧,可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就变得智商低下了呢?仔细想想,不是智商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谣言安慰剂”,有些人愿意相信谣言,明知是谣言,但却愿意相信,因为,主要是为了寻找安全感,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另一种是“谣言变异体”,也就是谣言传着传着就变了味,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双黄莲”能预防“新冠病毒”了,说实话,这种情况还是挺可怕的。第三种情况是“谣言=社交货币”,虽然我知道双黄莲不一定会预防,但我买“双黄莲”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我对家庭的亲人和孩子关心的态度。虽然,我可能也怀疑这是一条谣言,但是,这条谣言可以增加我的社交货币。

  其实,当有了一定的社会心理分析后,我们也就好对症下药了。那么如果把这些情况总结为一个症状应该是什么呢?就是“相信能力低下”,如何提高相信能力呢?就是惢客证明诚信理念中的“求证”。有了这个方法论,就比较容易通过产品角度给出解决方案了。因此,在舆论管控方面,我从三个角度给出自己的思考,我称之为惢客的三板斧,分别为溯源、监管和辟谣。

  第一板斧:溯源。

  虽然我们现在的媒体传播渠道非常的发达,由其是基于“六度空间理论”的社交传播,但是,谣言却仍能大行其道,仿佛谣言也跟病毒似的屡禁不止,在这次疫情中,面对各种对疫情谣言的困扰,我们的媒体采用的方法很值得称赞,一是树立了一个口碑榜样“钟南山院士说”,一提到钟南山说的话,大家都很安心。但是,没过多久,披着“钟南山院士”马甲的标题党们又开始传播各种各样的谣言了。由此可以看出,80%的谣言都很难找到谣言的源头,如果想治理谣言,必须从源头入手,也就是找到谣言的始作俑者。

  在惢客有三个方面来解决溯源问题:

  1、一人一生一账户机制

  在惢客注册的每一位用户都是实名用户,而且是一人一生一账户,这一点类似于网络身份证。在惢客不会出现像其他互联网平台那样,一个人可以通过多个手机号申请多个账户,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就是惢客要追求的不是让一亿人一次用惢客,而是让一个人一生用惢客。这种机制可以确保追溯到谣言发布者的本人,而且,也会让每个人在发表言论时,提前考虑一下自己所承担的后果。

  2、自媒体的原创生态。

  惢客自媒体版块的定位就是一个原创自媒体的生态,口号就是“上惢客,找作者”,因为,在惢客中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等级类型,如:作品、原创、改编和转载等多种形式,而且,还可以直接联系到作者,而不是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篡改别人的原创。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人家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或道听途说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原创怎么办?这也没关系,因为,当你打开文章或作品后,就可以看到一个维权台,这里有第三方的举报、维权生态,而“惢客取证”功能会保存为证据。比如你想举报,这里有该作者所在地的文化监管部门的举报入口,如果想维权,这里边有第三方的律师事务所帮你打官司,如果是谣言,那就更跑不掉了。因为是写疫情,所以,就不展开了。

  3、惢客聊天的社交溯源平台。

  也是一个溯源的聊天平台,这样就有效的控制了谣言在社交领域的传播渠道。如果说自媒体属于阵地战的话,那么,惢客聊天就属于游击战,一个是防守,一个是进攻,只有攻守兼备才能更有效的扼制谣言的传播。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如果聊天都能溯源了,那谁还敢在上面聊天呀。其实,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如果能给社交原创带来红利的话,我想用户还是会买单的。您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聊天社交中,有多少经典的历史聊天记录都被清理掉了,如何能让这些精华沉淀并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媒体,也许会给内容社交带来更大的原创红利。关于这点,在惢客中被称之为“群媒体”,而群媒体的重磅武器就是由贴标签功能产生的社交货币,惢客衡量一个人的靠谱程度的计量单位就是社交货币,当然,惢客具体要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基于靠谱的社交聊天生态,由于是在写疫情,就不展开分享了。

  总之,溯源不但解决的是谣言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可以给原创和版权带来更多的红利。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原创作品特别少?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抄袭的论文和作品?主要原因有三个:

  (1)、不知道谁是作者。

  很多大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主要还是在网上查来查去,但是所能查到的参考资料多数都是二手的,甚至是三手拼凑的资料,别说找到作者,就是想知道作者是谁都很难。但是,在写论文时却有一个要求,所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论文的出处,这就让人犯了难。因此,“上惢客,找作者”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2)、联系不上作者。

  为什么要联系作者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原因一,版权许可问题

  你摘抄和转载人家的原创作品,正常情况下是需要作者允许或授权的。然而,如何找到作者却成了一件麻烦事儿。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联系作者呢?相信这方面的新闻我们都看过不少,某草根明星在某某晚会上未经授权演唱或改编了原创的歌,不出名还没事儿,结果红遍了大江南北,人家原创就站出来要告你了。可你是草根的时候想联系上原创是多么的不容易呀!记得歌手李健在《歌手》节目中焕发了音乐生涯的第二春。让歌迷们尊敬的不仅是他清泉般的嗓音,还有他对音乐的敬畏之心。在《歌手》上他翻唱的每一首歌都会竭尽所能的寻找原创作者,比如这首《父亲写的散文诗》,他联系到了原创许飞,想为这次的翻唱付版权费,然而,他最大的感慨就是找原创作者太难了,甚至找人的精力和费用支出超过了所付的版权费,不得不说,这种现象也反应出目前原创和版权领域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探索空间。

  另外,在我的创业日记中,由其是喜马拉雅FM的有声日记,我的背景音乐使用了《遇见》这首钢琴曲,其实,我也很想找到这首钢琴曲的原创作者,如果价格合理,我会交一些版权费,但是,联系不上作者呀,甚至都不知道作者是谁。没办法,只能在某音乐平台买个短期的VIP,下载下来使用了。我想,本应该作者获得的原创红利,却便宜了音乐平台。其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大家都不去尊重版权,而是,根本联系不上原创版权的作者。而惢客的自媒体版块就是切入的这个领域,凡是在惢客看到的文章和作品,都是可以直接找到作者,因此,就有了“上惢客,找作者”的口号。

  原因二、与作者交流探讨。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当看到一篇精彩的文章和作品后,一瞬间产生了共鸣,仿佛找到了知音,非常想关注作者的更多情况,甚至还想跟他合作或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但现实是想与作者交流太难了。一般情况下都去搜索碎片信息,比如:找他的百科,找他的聊天号或者找他的微博或媒体号,然而,各个平台之间的相互竞争、壁垒限制又让你很难找到联系上作者的沟通渠道。看过我日记的朋友知道,我在一年前也曾试图找《创业时代》的作者付瑶老师,但是,还是要通过拼智商、拼人脉的高成本方式来实现。其实这是一个双向的红利,一方面有想法的人想找作者,而另一方面作者也想找一些有想法的人,然而,两个人的思想共鸣却很难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中产生交际。

  比如,一个明星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粉丝,而一个草根粉丝即使提供的内容对明星本人帮助很大,也很难把信息传递给明星本人。对于明星来说,有时也希望粉丝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灵感,但是,由于一些网络喷子、键盘侠或表情党的干扰,使得这些有价值的信息都被埋没在成千上万个垃圾信息的海洋中。导致明星及助理每天根本顾不过来看这成千上万的留言。如果谁都能发私信,那么明星的私信就会泛滥成灾,想在巨大的信息洪流中,捞出几只鱼来,成本太高了,因此,不如直接放弃。

  这就是我们现在社会遇到的典型的“跨维社交难”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无论是明星大V还是粉丝草根,都深受其害。而惢客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基于粉丝的一个信用生态。比如:你写了一首歌或一个剧本,想与某明星或某导演合作,但在现实中,很难联系到明星大咖。在惢客中,明星如果希望能收到一些有想法、建议、素材及合作,就可以开放他在惢客中的“虫洞信箱”,而虫洞信箱可以设置发信人的条件,比如:社交信用货币超过100万才可以发到明星的邮箱,这样,就过滤掉了很多的垃圾信息。如果你很有想法,但是,你的社交信用货币达不到100万的条件,那么,你还可以通过其他社交信用货币高的人推荐,那么,推荐人的社交信用货币也会累积到你的社交信用货币上。即使没有熟人,你也可以加入当地城市的明星粉丝群,然后,再经过本地群粉丝管理员的过滤与背书来实现与明星的跨维社交。

  此时,可能有想法的朋友会说,如果有人通过这个方法再发垃圾消息怎么办?没关系,因为,明星有贴标签的权力,被明星贴一个黑标签,所有做信用背书的人都会扣掉大把的社交信用货币,这就是惢客为跨维社交设计的诚信版的“六度空间社交理论”。

  当然,此时,又有人会对社交信用货币生产质疑。别着急,这是一环套一环的分享。社交信用货币是惢客证明诚信平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惢客“贴标签”机制的数字化体现,如果深入去分享,估计又要写上个一万字来,由于本篇日记分享的主题是疫情,等产品原型全部做出来之后,我再做详细的分享吧。当然,我也会尽量在《惢客》草稿书的二次修订中诠释这个话题。

  原因三、原创或版权红利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原创作品特别少,主要原因还是原创的红利太小了,有些时候,并不是大家都不尊重原创,不想给原创付费和打赏,最主要的问题是这样的平台太少了,即使找到这样的平台,但还是很难找到作者。而另一方面,一个草根,想通过原创来去获得红利,更是难之又难。虽然某位草根歌手因自己创作的一首歌登上了某平台的排行榜,一时间,大街小巷都放着他的歌,甚至某些明星也翻唱着他的歌,可是他所获得的原创红利并不是这首歌本身带来的,而是因这首歌间接的让大家认识的脸庞和名气,然后,通过一场场线下的卖唱和刷脸走秀来谋生计。不得不说,在版权红利方面,是一种悲哀和讽刺。

  而惢客自媒体则把名气变成附属品,把作品和版权变成原创的主要红利,把标签作为一个人一生职业生涯的红利,让每一个标签都是推销员,把每一篇文章或作品都变成商品。在惢客自媒体中不会出现“不经过作者同意,禁止转载!”的无力提示,而是直接有一个版权超市的链接,转载我的文章付1元钱,使用我的歌曲进行商业活动需付多少钱等等,这是惢客与目前自媒体平台的差异化所在。当然,还有一个创新的共享分成机制,比如:你写了一首歌,如果有人转载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圈,有人选择了打赏和付费,那么,转载的人也会获得相应的分成。

  第二板斧:监管。

  虽然,现在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在舆论自由的同时,也方便了谣言的传播,由其一些社交渠道,更是借着人情和信任的翅膀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目前,处理谣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依照法律法规处罚,二是警告和教育,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多为事后处罚和补救,如何在事前把苗头掐死?事后能警示社会大众?这是惢客要考虑的解决方案。因此,惢客在四个方面给出舆论监管的解决方案。

  (1)、“信用标签举报”机制

  在惢客的每一篇文章或作品中都会有举报功能,而且,举报机制可以反馈到匹配的管理部门,比如:如果是版权问题,可以匹配到当地文化监管部门,谣言问题,可以匹配到当地谣言举报平台或各地的网信办等等,甚至还可以举报到粉丝讲理委员会等。当然,还有举报标签机制,不但对原创作者具有一定的信用影响,还会给予举报者一定的标签奖励。目前,各大平台的举报方式还是举报到平台,由平台管理员来处理,这就出现了管理人员少,管理成本高,处理方法人为因素多,用人机处理误删、误判多等情况,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就是平台本身与某些“客大欺店”的VIP客户属于利益共同体,就比如之前我在全国最大的视频平台投诉不雅视频广告的问题,不可能解决,因为,人家就是利益共同体,怎么可能自己处罚自己呢?不过,您也可能会问,对于举报,仅仅是一个个人信用标签的奖励,举报意愿是否不大?不如,我们再大胆的设想另一种解决方案,就是管理部门处理的罚款是否可以一分为二,让举报者也拿到一半的奖励。总之,惢客平台要针对举报可能出现的五种现象(如:举报无反馈、举报无利益、举报怕报复、举报没有用、举报无溯源)进行设计和调整。

(2)、“第三方维权生态”机制

  这也是惢客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的差异所在,其他互联网平台都想自己做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而惢客既不做裁判,也不做规则制定者,而是提供一个第三方的规则生态。维权机制也是被嵌入到原创文章和作品中的,而且惢客的维权并非只是一个链接,而是一个维权领域的电商超市平台,比如,当你看到在惢客发布的一篇文章、一首歌是抄袭你的,直接在文章的顶部就有一个维权入口,在维权入口中,惢客直接会为你保存当前文章的快照作为维权的证据,然后,您可以像电商平台一样,直接选择第三方的维权机构(如:律师事务所、维权机构等)提供的维权服务,甚至还可以不出一分钱与第三方的维权机构协商维权所得的收益分成。

(3)、“面子教育”机制

  虽然大家对造谣者都非常痛恨,但是却并没有很好的招。因为,80%的谣言都是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灰色地带,大多数属于“法律够不着,道德又管不了”的盲区,因此,打蛇要打七寸,我觉得这个七寸就是“面子”。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罚钱都不管用,面子能值几个钱?但此面子非彼面子。在惢客中有一个版块,就是惢客教育,如果按正常思维理解,教育主要的使命就是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而惢客教育还多了一个思维,就是教育人们“不应该”做什么?另一个差异就是惢客教育不会讲一些大的道理,而是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来让受众者自己感悟。这些案例的来源就是惢客的“道歉警示台”。

  我们都知道,每天都有很多生活中的“道德擦边球”事件,“制造和散播谣言”、“扶老人被讹诈”、“食品安全”、“偷拍、猥亵”等等事件,虽然,我们有很多的曝光和谴责手段,但这些事件不会因为社会的谴责而停止发生,我们应该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惢客的“道歉警示台”。

  你散播了谣言,不仅仅是拘留、罚款或警告教育就此了事,还要做“公益大使”,当一个“反面教材”,来宣传和教育他人。因此,惢客需要你自拍一个“道歉视频”,在惢客圈(类似朋友圈)让身边的亲朋好友点赞,超过100个赞之后,你的信用备案才算真正的了结。因为惢客圈都是实名,且都是自己身边靠谱的、打交道最频繁的人,包括了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同事、朋友、同学和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因此,这一招也算是釜底抽薪吧。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丢人的事,并不害怕在陌生人面前丢脸,恰恰相反,最怕的是在熟人面前丢脸,这可比罚钱要厉害的多,还要让他们给你点赞,这样做,既让当事人有一种丢不起人的感觉,又可以警示和提醒身边的100个人不要学他,后果很严重。这种宣传和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正能量的“六度空间社交理论”的诠释。

  试想一下,一个开着宝马车的中年人,撞了一位扫地的环卫工,不但不去扶老人,还用脚踢或用手扇老人的脸。为什么敢这么做?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太低,踢几脚、扇几下脸最多就是赔个钱,关键是人家不差钱,赔个几千元跟玩似的,此时,罚钱和教育对有钱人来说,反而给其作恶提供了方便之门,但造成的社会风气是非常严重的。不但一个臭虫坏了一锅汤,还会引发更多的效仿。那怎么办呢?好说,面子来解决。让他到他子女的学校班级去念道歉信,让他在自己的惢客圈中发道歉视频,让他身边100个包括七大姑、八大姨、同事、朋友、同学和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为他点赞,这一招,估计比罚钱还要痛苦100倍,由其是让他在自己的职场圈或生意圈道歉求点赞,所造成的经济后果一定是灾难性的。

  除了在惢客圈点赞,还会发布在惢客教育栏目中,未来,在惢客道歉台上会有很多关于道歉的分类,也许在未来,学校的每周五下午会有一节社会课,就是组织学生到道歉台看别人做错的事,或者未来,看道歉台也许会成为学生的一项了解社会、了解犯罪的家庭作业。希望他们能用自己的“以身示法、以行育德”的案例来教育更多的社会公众,也算是为这个社会做的另一种公益吧。

  第三板斧:辟谣。

  如果找不到谣言的源头或谣言已经被传播,那么,这个时侯要做的事就是辟谣了。先看看目前辟谣的主要形式,首先,是渠道辟谣,比如在主流互联网媒体平台或成立专门的辟谣平台,如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等。其次是口碑辟谣,也就是由当事人或第三方大众信任官来辟谣,比如,官方辟谣、当事人辟谣或者是这次疫情中,我们就树立了一个大众信任官“钟南山”,虽然大众对谣言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但只要是钟南山院士说的,就靠谱,这也是政府一次很成功的媒件公关。

  虽然,以上方式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用来对付谣言只能是被动防守,而不是主动进攻。

  面对谣言带来的种种现状,惢客中的辟谣版块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维权式辟谣。

  在惢客看到不实言论,不管是自媒体还是社交聊天,都可以溯源到原创,而第三方维权入口就在当前页的功能菜单中,这就让谣言无处遁形,不敢随意捏造事实。

  第二、求证式辟谣。

  这也是对谣言宣战的一种主动进攻式的有效方式。为什么“双黄莲事件”的辟谣跑不赢谣言,除了谣言在先,辟谣在后之外,缺少的就是一个认知求证平台,当民众看到一条新闻事件后,第一个想法就是想知道事件的真假,而目前却很少能找到一个专业的求证平台。大多数平台的辟谣版块,虽然都有一个“谣言粉碎机”栏目,但只是给这个谣言扣上了一个“谣言的红章”,并没有解释或求证正确的事实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就是求证内容的缺失。就拿辨别一次性口罩真伪来讲,版本有很多,有人说用口罩盛水看漏不漏,也有人说用火烧中间的夹层,看能不能点燃,还有人说看能不能吸碎纸屑,有的来自朋友分享,有的来自短视频媒体,有的来自转发的文章,到底该如何辨别?到底谁说的对?让大家眼花缭乱,也不知该相信谁。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专业的求证平台。如果能有一个辟谣平台,让更多的专业人士来举证辟谣,比如:让协和医院的医生们来参与,让口罩品牌商来参与,甚至形成一个PK举证机制,那么,谣言就会不攻自破,而大众又学习到了很多的鉴别知识,这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

  而且,在惢客的辟谣方式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否定方式,以往都是你说我有问题,我辟谣说自己没问题,但并不会提供有力的证明自己没问题的证据。

  比如,某谣言说某明星离婚,马上某明星微博辟谣说没有离婚,纯属谣言,并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真的是离婚了。这就造成了谣言和辟谣的真假混淆,降低了辟谣的相信能力,甚至大家有时侯连辟谣都难辩真假,一时间竟然还出现一些李逵和李鬼颠倒认知的情况,不得不说,辟谣公信力的降低受到此因素的影响。

  再比如这次疫情期间,有一件新闻获得了不少人的关注,当国家建立方舱医院时,由于床与床之间没有隔断,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和担忧。虽然,官方表示不用担心,但还是有很多人质疑,后来,当一位方舱医院的病人“看书哥”成为网红之后,方舱医院的所有质疑全部被打消了,是呀,人家在方舱医院的患者都这么淡定,旁人瞎操什么心呀!这就是一个用求证来辟谣的很成功的案例。

  听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了,难道谁质疑,我们都要通过求证的方式来辟谣,岂不是每天要忙着应付很多这样的事吗,而且,有些事,一旦求证还会涉入到隐私。不过,在惢客,还有一个谣言PK台,双方有一个对赌,我辟谣也许不会放出证据,但谁敢来挑战PK,结果会让失败的一方付出一定对赌的代价,如果没人敢挑战,自然谣言就不攻自破了。这不但增加了辟谣的曝光率,还增加了造谣者的成本,当然,最主要的是提供社会大众的相信能力。

  第三、跨界式辟谣。

  解决谣言的一个最大问题是谣言的渠道过于分散,也就是传谣和辟谣不在一个平台上。也许社交聊天中有谣言,也许媒体号中有谣言,而你却只能在其他平台来辟谣,比如在你的微博上,这就使得你的辟谣效果大打折扣,也让辟谣者面对谣言深感无力。试想一下,有谁看到一篇文章或观点后,马上去搜当事人的微博看看有没有辟谣?而在惢客,则通过第三方的规则生态让跨界式辟谣成为现实,因为,当所有平台加入到惢客的第三方规则生态中,你看到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链接入口,当事人虽然删不掉你写的文章(惢客生态以外),但是可以直接增加一个辟谣或求证的声明入口。

  另外,这种无缝式跨界还可以应用到电商中。当你在电商平台买口罩时,很担心会买到假口罩,但是你又不知道如何辨别真假口罩?有一次我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个医生分享的辨别真假一次性口罩的视频,就是把口罩剪开,把里边一个用于过滤的布烧一下,如果能点着,就是假的,而且,还专门从市面上挑出三种常用的口罩做对比。先不说求证的真假,但是,目前我们遇到的很多平台都是这样的问题,在电商中买口罩,在自媒体中看求证,而且,所谓的求证也只是单方求证,如果能使各平台实现无缝对接,那么,就实现了跨平台式的无限对接。虽然,目前惢客在产品原型中体现了自我生态的对接,但是在未来,一定会实现全网平台的第三方规则生态的植入和无缝衔接。

  这就是惢客针对舆论管控的三板斧。也希望有一天,惢客的产品原型能真正成为每一位中国人手中的APP软件,能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现象级的解决方案。针对舆论管控就写到这里,下一篇日记分享第二个方面:物资管控。

  最后,分享今天日记的感悟:“惢客针对舆论管控的三板斧:作者式溯源、维权式监管和求证式辟谣。”

  好了,今天的日记就分享到这里,《惢客创业日记》,咱们明天继续......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xnn520/article/details/10699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