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汇总(二):数据库常面试总结

前言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在面试中,数据库常见的面试题。数据库在计算机行业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无论是在开发项目还是在算法岗,我们在做任何的项目之前,都要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不过一般数据库面试问的最多的岗位是后端开发以及测试岗。接下来,本文给大家介绍本人在这两天的面试中问到的数据库相关的面试题以及知识点。

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数据库基础核心问题

1、数据库索引

   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使用索引可快速访问数据库表中的特定信息。如果想按特定职员的姓来查找他或她,则与在表中搜索所有的行相比,索引有助于更快地获取信息。
索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加快检索表中数据的方法,亦即能协助信息搜索者尽快的找到符合限制条件的记录ID的辅助数据结构。

  • 优点:
       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的原因。
       可以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是在实现数据的参考完整性方面特别有意义。
       在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同样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通过使用索引,可以在查询的过程中,使用优化隐藏器,提高系统的性能。
  • 缺点:
       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要耗费时间,这种时间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
       索引需要占物理空间,除了数据表占数据空间之外,每一个索引还要占一定的物理空间,如果要建立聚簇索引,那么需要的空间就会更大。
       当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的维护,这样就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 添加索引原则
       在查询中很少使用或者参考的列不应该创建索引。这是因为,既然这些列很少使用到,因此有索引或者无索引,并不能提高查询速度。相反,由于增加了索引,反而降低了系统的维护速度和增大了空间需求。
      只有很少数据值的列也不应该增加索引。这是因为,由于这些列的取值很少,例如人事表的性别列,在查询的结果中,结果集的数据行占了表中数据行的很大比例,即需要在表中搜索的数据行的比例很大。增加索引,并不能明显加快检索速度。
      定义为text、image和bit数据类型的列不应该增加索引。这是因为,这些列的数据量要么相当大,要么取值很少。
      当修改性能远远大于检索性能时,不应该创建索引。这是因为,修改性能和检索性能是互相矛盾的。当增加索引时,会提高检索性能,但是会降低修改性能。当减少索引时,会提高修改性能,降低检索性能。因此,当修改性能远远大于检索性能时,不应该创建索引。

2、inner join和left join

   left join(左联接) 返回包括左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右表中联结字段相等的记录 right join(右联接) 返回包括右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左表中联结字段相等的记录。inner join(等值连接) 只返回两个表中联结字段相等的行

3、数据库事务

  事务(Transaction)是由一系列对系统中数据进行访问与更新的操作所组成的一个程序执行逻辑单元。事务是DBMS中最基础的单位,事务不可分割。事务具有4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持久性(Duration),简称ACID。
1)原子性(Atomicity)
原子性是指事务包含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删删删]因此事务的操作如果成功就必须要完全应用到数据库,如果操作失败则不能对数据库有任何影响。
2)一致性(Consistency)
一致性是指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
3)隔离性(Isolation)
  隔离性是当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比如操作同一张表时,数据库为每一个用户开启的事务,不能被其他事务的操作所干扰,多个并发事务之间要相互隔离。即要达到这么一种效果:对于任意两个并发的事务T1和T2,在事务T1看来,T2要么在T1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要么在T1结束之后才开始,这样每个事务都感觉不到有其他事务在并发地执行。多个事务并发访问时,事务之间是隔离的,一个事务不应该影响其它事务运行效果。这指的是在并发环境中,当不同的事务同时操纵相同的数据时,每个事务都有各自的完整数据空间。由并发事务所做的修改必须与任何其他并发事务所做的修改隔离。
不同的隔离级别:
   Read Uncommitted(读取未提交[添加中文释义]内容):最低的隔离级别,什么都不需要做,一个事务可以读到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结果。所有的并发事务问题都会发生。
   Read Committed(读取提交内容):只有在事务提交后,其更新结果才会被其他事务看见。可以解决脏读问题。
   Repeated Read(可重复读):在一个事务中,对于同一份数据的读取结果总是相同的,无论是否有其他事务对这份数据进行操作,以及这个事务是否提交。可以解决脏读、不可重复读。
  Serialization(可串行化):事务串行化执行,隔离级别最高,牺牲了系统的并发性。可以解决并发事务的所有问题。
4)持久性(Durability)
  持久性是指一个事务一旦被提交了,那么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性的,即便是在数据库系统遇到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提交事务的操作。

4、数据库的三大范式

  • 第一范式:当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不能再分解为更基本的数据单位时,称R是满足第一范式,即属性不可分
  • 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满足第一范式,并且R得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R的每一个候选关键属性,称R满足第二范式
  • 第三范式:设R是一个满足第一范式条件的关系模式,X是R的任意属性集,如果X非传递依赖于R的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称R满足第三范式,即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键码

5、数据库连接泄露的含义

  数据库连接泄露指的是如果在某次使用或者某段程序中没有正确地关闭Connection、Statement和ResultSet资源,那么每次执行都会留下一些没有关闭的连接,这些连接失去了引用而不能得到重新使用,因此就造成了数据库连接的泄漏。数据库连接的资源是宝贵而且是有限的,如果在某段使用频率很高的代码中出现这种泄漏,那么数据库连接资源将被耗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

6、数据库中的聚类查询

   聚集索引中键值的逻辑顺序决定了表中相应行的物理顺序。聚集索引确定表中数据的物理顺序。聚集索引类似于电话簿,后者按姓氏排列数据。由于聚集索引规定数据在表中的物理存储顺序,因此一个表只能包含一个聚集索引。但该索引可以包含多个列(组合索引),就像电话簿按姓氏和名字进行组织一样。聚集索引对于那些经常要搜索范围值的列特别有效。使用聚集索引找到包含第一个值的行后,便可以确保包含后续索引值的行在物理相邻。例如,如果应用程序执行的一个查询经常检索某一日期范围内的记录,则使用聚集索引可以迅速找到包含开始日期的行,然后检索表中所有相邻的行,直到到达结束日期。这样有助于提高此类查询的性能。同样,如果对从表中检索的数据进行排序时经常要用到某一列,则可以将该表在该列上聚集(物理排序),避免每次查询该列时都进行排序,从而节省成本。当索引值唯一时,使用聚集索引查找特定的行也很有效率。

7、数据库事务、主键与外键的区别?

  • 数据库的事务:事务即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它具有四个特性,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 主键是能确定一条记录的唯一标识,比如,一条记录包括身份正号,姓名,年龄。
  • 外键用于与另一张表的关联。是能确定另一张表记录的字段,用于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8、请问count和sum的区别,以及count(*)和count(列名)的区别

  • Count和sum区别:求和用累加sum(),求行的个数用累计count
  • Count(*)包括了所有的列,在统计结果的时候不会忽略列值为null
  • Count(列名)只包括列名那一项,会忽略列值为空的计数

9、请问什么是幻读

  脏读就是指当一个事务正在访问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了修改,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提交到数据库中,这时,另一个事务也访问这个数据,然后使用了这个数据

二、Mysql面试问题

1、mysql的四种隔离状态
  Mysql主要包含四种隔离状态:

2、介绍一下mysql的MVCC机制

   MVCC是一种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是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实现隔离级别的一种具体方式,用于实现提交读和可重复读这两种隔离级别。MVCC是通过保存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快照来实现该机制,其在每行记录后面保存两个隐藏的列,分别保存这个行的创建版本号和删除版本号,然后Innodb的MVCC使用到的快照存储在Undo日志中,该日志通过回滚指针把一个数据行所有快照连接起来。

3、请问SQL优化方法有哪些

  • 通过建立索引对查询进行优化
  • 对查询进行优化,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
  • 调整数据结构的设计,对于经常访问的数据库表建立索引
  • 调整SQL语句, ORACLE公司推荐使用ORACLE语句优化器(Oracle Optimizer)和行锁管理器(row-level manager)来调整优化SQL语句。
  • 调整服务器内存分配。内存分配是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优化配置的,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根据数据库运行状况调整数据库系统全局区(SGA区)的数据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和共享池的大小;还可以调整程序全局区(PGA区)的大小。
  • 调整硬盘I/O,DBA可以将组成同一个表空间的数据文件放在不同的硬盘上,做到硬盘之间I/O负载均衡。

4、请你说一下MySQL引擎和区别

1、MySQL引擎
   MySQL中的数据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存储在文件(或者内存)中。这些技术中的每一种技术都使用不同的存储机制、索引技巧、锁定水平并且最终提供广泛的不同的功能和能力。通过选择不同的技术,你能够获得额外的速度或者功能,从而改善你的应用的整体功能。
  数据库引擎是用于存储、处理和保护数据的核心服务。利用数据库引擎可控制访问权限并快速处理事务,从而满足企业内大多数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应用程序的要求。使用数据库引擎创建用于联机事务处理或联机分析处理数据的关系数据库。这包括创建用于存储数据的表和用于查看、管理和保护数据安全的数据库对象(如索引、视图和存储过程)。
   MySQL存储引擎主要有: MyIsam、InnoDB、Memory、Blackhole、CSV、Performance_Schema、Archive、Federated、Mrg_Myisam。但是最常用的是InnoDB和Mylsam。
2、InnoDB
  InnoDB是一个事务型的存储引擎,有行级锁定和外键约束。
  Innodb引擎提供了对数据库ACID事务的支持,并且实现了SQL标准的四种隔离级别,关于数据库事务与其隔离级别的内容请见数据库事务与其隔离级别这类型的文章。该引擎还提供了行级锁和外键约束,它的设计目标是处理大容量数据库系统,它本身其实就是基于MySQL后台的完整数据库系统,MySQL运行时Innodb会在内存中建立缓冲池,用于缓冲数据和索引。但是该引擎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索引,而且它没有保存表的行数,当SELECT COUNT(*) FROM TABLE时需要扫描全表。当需要使用数据库事务时,该引擎当然是首选。由于锁的粒度更小,写操作不会锁定全表,所以在并发较高时,使用Innodb引擎会提升效率。但是使用行级锁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执行一个SQL语句时MySQL不能确定要扫描的范围,InnoDB表同样会锁全表。经常更新的表,适合处理多重并发的更新请求。 支持事务。 可以从灾难中恢复(通过bin-log日志等)。 外键约束。只有他支持外键。 支持自动增加列属性auto_increment。
索引结构:
  InnoDB也是B+Treee索引结构。Innodb的索引文件本身就是数据文件,即B+Tree的数据域存储的就是实际的数据,这种索引就是聚集索引。这个索引的key就是数据表的主键,因此InnoDB表数据文件本身就是主索引。InnoDB的辅助索引数据域存储的也是相应记录主键的值而不是地址,所以当以辅助索引查找时,会先根据辅助索引找到主键,再根据主键索引找到实际的数据。所以Innodb不建议使用过长的主键,否则会使辅助索引变得过大。建议使用自增的字段作为主键,这样B+Tree的每一个结点都会被顺序的填满,而不会频繁的分裂调整,会有效的提升插入数据的效率。
3、Mylsam
  MyIASM是MySQL默认的引擎,但是它没有提供对数据库事务的支持,也不支持行级锁和外键,因此当INSERT或UPDATE数据时即写操作需要锁定整个表,效率便会低一些。MyIsam 存储引擎独立于操作系统,也就是可以在windows上使用,也可以比较简单的将数据转移到linux操作系统上去。不支持事务的设计,但是并不代表着有事务操作的项目不能用MyIsam存储引擎,可以在service层进行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进行相应的控制不支持外键的表设计。 查询速度很快,如果数据库insert和update的操作比较多的话比较适用。整天对表进行加锁的场景。MyISAM极度强调快速读取操作。 当然, MyIsam存在缺点:就是不能在表损坏后主动恢复数据。
索引结构:
  MyISAM索引结构:MyISAM索引用的B+ tree来储存数据,MyISAM索引的指针指向的是键值的地址,地址存储的是数据。B+Tree的数据域存储的内容为实际数据的地址,也就是说它的索引和实际的数据是分开的,只不过是用索引指向了实际的数据,这种索引就是所谓的非聚集索引。
4、InnoDB和Mylsam的区别:
1)事务: MyISAM类型不支持事务处理等高级处理,而InnoDB类型支持,提供事务支持已经外部键等高级数据库功能。
2)性能: MyISAM类型的表强调的是性能,其执行数度比InnoDB类型更快。
3)行数保存: InnoDB 中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也就是说,执行select count()
fromtable时,InnoDB要扫描一遍整个表来计算有多少行,但是MyISAM只要简单的读出保存好的行数即可。注意的是,当count()语句包含where条件时,两种表的操作是一样的。
4)索引存储: 对于AUTO_INCREMENT类型的字段,InnoDB中必须包含只有该字段的索引,但是在MyISAM表中,可以和其他字段一起建立联合索引。MyISAM支持全文索引(FULLTEXT)、压缩索引,InnoDB不支持。
   MyISAM的索引和数据是分开的,并且索引是有压缩的,内存使用率就对应提高了不少。能加载更多索引,而Innodb是索引和数据是紧密捆绑的,没有使用压缩从而会造成Innodb比MyISAM体积庞大不小。
   InnoDB存储引擎被完全与MySQL服务器整合,InnoDB存储引擎为在主内存中缓存数据和索引而维持它自己的缓冲池。InnoDB存储它的表&索引在一个表空间中,表空间可以包含数个文件(或原始磁盘分区)。这与MyISAM表不同,比如在MyISAM表中每个表被存在分离的文件中。InnoDB表可以是任何尺寸,即使在文件尺寸被限制为2GB的操作系统上。
5)服务器数据备份: InnoDB必须导出SQL来备份,LOAD TABLE FROM
   MASTER操作对InnoDB是不起作用的,解决方法是首先把InnoDB表改成MyISAM表,导入数据后再改成InnoDB表,但是对于使用的额外的InnoDB特性(例如外键)的表不适用。
  MyISAM应对错误编码导致的数据恢复速度快。MyISAM的数据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所以在跨平台的数据转移中会很方便。在备份和恢复时可单独针对某个表进行操作。
   InnoDB是拷贝数据文件、备份 binlog,或者用 mysqldump,在数据量达到几十G的时候就相对痛苦了。
6)锁的支持: MyISAM只支持表锁。InnoDB支持表锁、行锁
  行锁大幅度提高了多用户并发操作的新能。但是InnoDB的行锁,只是在WHERE的主键是有效的,非主键的WHERE都会锁全表的。

5、mysql删除语句

1.drop语句。可以用来删除数据库和表。
  用drop语句来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db;
  用drop语句来删除表:drop table tb;
2.delete语句。用来删除表中的字段。
  delete from tb where id=1;
  如果delete语句中没有加入where就会把表中的所有记录全部删除:
3.用truncate来删除表中的所有字段:
  truncate table tb;

6、数据库mysql中CHAR和VCHAR的区别

1、char(n)类型
  char类型是定长的类型,即当定义的是char(10),输入的是"abc"这三个字符时,它们占的空间一样是10个字节,包括7个空字节。当输入的字符长度超过指定的数时,char会截取超出的字符。而且,当存储char值时,MySQL是自动删除输入字符串末尾的空格。 char是适合存储很短的、一般固定长度的字符串。例如,char非常适合存储密码的MD5值,因为这是一个定长的值。对于非常短的列,char比varchar在存储空间上也更有效率。取数据的时候,char类型的要用trim()去掉多余的空格,而varchar是不需要。
2、varchar(n)类型
  varchar(n)类型用于存储可变长的,长度为n个字节的可变长度且非Unicode的字符数据。n必须是介于1和8000之间的数值,存储大小为输入数据的字节的实际长度+1/2. 比如varchar(10), 然后输入abc三个字符,那么实际存储大小为3个字节。除此之外,varchar还需要使用1或2个额外字节记录字符串的长度,如果列的最大长度小于等于255字节(是定义的最长长度,不是实际长度),则使用1个字节表示长度,否则使用2个字节来表示。取数据的时候,不需要去掉多余的空格。

三、redis面试题问题

1、mongodb和redis的区别

  • 内存管理机制上:Redis 数据全部存在内存,定期写入磁盘,当内存不够时,可以选择指定的 LRU 算法删除数据。MongoDB 数据存在内存,由 linux系统 mmap 实现,当内存不够时,只将热点数据放入内存,其他数据存在磁盘。
  • 支持的数据结构上:Redis 支持的数据结构丰富,包括hash、set、list等。
    MongoDB 数据结构比较单一,但是支持丰富的数据表达,索引,最类似关系型数据库,支持的查询语言非常丰富

2、Redis的定时机制怎么实现的

  Redis服务器是一个事件驱动程序,服务器需要处理以下两类事件:文件事件(服务器对套接字操作的抽象)和时间事件(服务器对定时操作的抽象)。Redis的定时机制就是借助时间事件实现的。
  一个时间事件主要由以下三个属性组成:id:时间事件标识号;when:记录时间事件的到达时间;timeProc:时间事件处理器,当时间事件到达时,服务器就会调用相应的处理器来处理时间。一个时间事件根据时间事件处理器的返回值来判断是定时事件还是周期性事件
  一个时间事件主要由以下三个属性组成:id:时间事件标识号;when:记录时间事件的到达时间;timeProc:时间事件处理器,当时间事件到达时,服务器就会调用相应的处理器来处理时间。一个时间事件根据时间事件处理器的返回值来判断是定时事件还是周期性事件。

3、Redis是单线程的,但是为什么这么高效呢?

  虽然Redis文件事件处理器以单线程方式运行,但是通过使用I/O多路复用程序来监听多个套接字,文件事件处理器既实现了高性能的网络通信模型,又可以很好地与Redis服务器中其他同样以单线程运行的模块进行对接,这保持了Redis内部单线程设计的简单性。

4、Redis的数据类型有哪些,底层怎么实现?

1)字符串:整数值、embstr编码的简单动态字符串、简单动态字符串(SDS) 2)列表:压缩列表、双端链表
3)哈希:压缩列表、字典
4)集合:整数集合、字典
5)有序集合:压缩列表、跳跃表和字典

5、请问Redis的rehash怎么做的,为什么要渐进rehash,渐进rehash又是怎么实现的?

   因为redis是单线程,当K很多时,如果一次性将键值对全部rehash,庞大的计算量会影响服务器性能,甚至可能会导致服务器在一段时间内停止服务。不可能一步完成整个rehash操作,所以redis是分多次、渐进式的rehash。渐进性哈希分为两种:

  • 操作redis时,额外做一步rehash
    对redis做读取、插入、删除等操作时,会把位于table[dict->rehashidx]位置的链表移动到新的dictht中,然后把rehashidx做加一操作,移动到后面一个槽位。
  • 后台定时任务调用rehash
    后台定时任务rehash调用链,同时可以通过server.hz控制rehash调用频率

6、Redis和memcached的区别

1)数据类型 :redis数据类型丰富,支持set liset等类型;memcache支持简单数据类型,需要客户端自己处理复杂对象
2)持久性:redis支持数据落地持久化存储;memcache不支持数据持久存储。)
3)分布式存储:redis支持master-slave复制模式;memcache可以使用一致性hash做分布式。
4)value大小不同:memcache是一个内存缓存,key的长度小于250字符,单个item存储要小于1M,不适合虚拟机使用
5)数据一致性不同:redis使用的是单线程模型,保证了数据按顺序提交;memcache需要使用cas保证数据一致性。CAS(Check and Set)是一个确保并发一致性的机制,属于“乐观锁”范畴;原理很简单:拿版本号,操作,对比版本号,如果一致就操作,不一致就放弃任何操作
6)cpu利用:redis单线程模型只能使用一个cpu,可以开启多个redis进程

7、请你说说redis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类型)。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

8、请问对缓存技术了解吗

   Redis可以实现缓存机制,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 list(链表)、set(集合)和zset(有序集合)。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当前 Redis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国内像新浪、淘宝,国外像 Flickr、Github等均在使用Redis的缓存服务。
   Redis作为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具有以下特征:
1、多样的数据模型
2、持久化
3、主从同步

  Redis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最为常用的数据类型主要由五种:String、Hash、List、Set和Sorted Set。Redis通常将数据存储于内存中,或被配置为使用虚拟内存。Redis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可以实现持久化数据,通过两种方式可以实现数据持久化:使用RDB快照的方式,将内存中的数据不断写入磁盘;或使用类似MySQL的AOF日志方式,记录每次更新的日志。前者性能较高,但是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数据丢失;后者相反。 Redis支持将数据同步到多台从数据库上,这种特性对提高读取性能非常有益。

四、数据库设计过程

  在昨天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到一个很宏观的问题:你说一下数据库设计的过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瞬间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在面试之后,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总结如下。或许大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库设计决定了以后数据好不好维护。后期需求好不好展。同时也决定了系统的性能。一个坏的数据库设计一个功能点的改动可能会设计多张表的改动。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引起数据的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数据库设计之初就要考虑这些问题。减少后期系统维护量。说了这么多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那么数据库设计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呢?
1、范式与反范式的设计
  范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冗余从而节约存储空间提高查询效率,同时也使得数据一致性容易得到维护。反范式的设计主要考录历史数据要反应历史问题。需要将数据冗余到表中。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我们设计数据库时一定要考虑范式和反范式设计。 具体采用什么方式就要分析我们的业务是属于哪种情况视具体情况而定采用哪种方式。这种情况更多用到涉及到财务方面。涉及到以后财务对账。所以数据冗余相当重要。
2、扩展性设计
  项目初期业务场景数据模型是一对一,并且分析后期有可能会变成一对多。这种情况不要为了前期方便设计成一对一数据模型。这样做到后期可能得不尝失。这就是数据拓展性设计需要考虑。
3、数据库约束
  数据约束最好是在数据设计之初就定义好。包括非空约束数据唯一性约束。这样可以解决很多系统空异常,并且使得数据更好维护。如果不这个做,当系统运行一时间后。
4、数据库访问权限界定
  数据库访问权限一定要控制在自己的系统范围内,严禁其他系统直接操作数据库。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或者数据变更,应该采用本系统开发接口给外部系统进行调用并且对接口调用进行日志记录,而不是直接开放数据库给对方。这么做主要是方便核查异常数据写入场景分析问题源。快速定位问题源。同时通过分析接口调用日志分析外部系统问题。
5、表字段最好考虑添加创建时间和修改时间
  这个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平时数据维护和数据分析用,不一定时业务上使用。如果某段时间业务出问题,可以通过数据的创建时间和修改时间来找到这部分异常数据。是人就会犯错,我们尽量做到犯错可挽回,当我们临时需要手动处理一些数据。一不小心把数据有弄错了,通过这两个字段还可以找到并重新处理这两个数据同时做数据复原。代码删除了可以重新写一份。数据库删除了就什么都完了。所以数据是系统的灵魂。维护数据的正确完整至关重要。而做好上面这些事项。可以使得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加轻松。

总结

  本文简单的对数据库高频率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自己以后面试的复习,另外也是给大家再次面试相关岗位的时候提供复习方向以及思路解答。这里就需要我们对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有一个较为深层次的理解。于是,我们在准备的时候,首先就应该夯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最后希望大家不断进步,都能尽早拿到自己比较满意的offer!!!!继续加油,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Oliverfly1/article/details/10844474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