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通信原理与案例分析-3:“家书抵万金“看书信通信背后的通信原理

引言: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简单的几句诗歌,透析了在古代,人与人之间远距离通信的需求和相应的通信方式以及古人远程通信的困难。

这里提及了两种通信:

一种是烽火通信,这是一种发生在古代战争时期的军用通信方式。

一种是书信通信,这是一种军民两用的通信方式。

本文主要讨论“书信通信”这种通信背后的通信原理。


目录:

1.  什么是通信

2. 通信系统模型

3. 信息发送过程

4. 信号传递过程

5. 信息接收过程

6. 特点


1.  什么是通信

广义的通信定义:是信源与信宿指之间通过某种媒介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本案例通信定义:在家人之间,通过纸张这种媒介,进行远程的近况、情感的传递过程。

交流与传递的区别是,前者是双向的,后者是单向的。


2. 通信系统模型

注:

在上图中,灰色的框图表示在此案例中不适用。


3. 信息发送过程

(1)信源:发信人

(2)待发送的信息:自己近况、对对方的牵挂和思恋

(3)离散的数据/消息:人的情感是信息是连续的,此过程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把连续的情感转换成了离散的语言数据

(4)数据采集与信源编码:此过程是,把离散的语言数据,通过书写的方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纸上的过程,写在纸上的文字,可以是中文简体字、繁体字、英文等,这些都是信源编码。

(5)应用层数据处理:检查数据内容的信息,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有语句错误等,并纠错。

(6)网络层编码:由于数据可能跨越很大的空间距离,跨越国界、行政区域,因此需要把数据封装在信封里,并且在信封上写上收信人的地址,这就是网络层编码。当然,如果是私人一对一的传递书信,就不需要网络层编码了。

(7)信道编码:无

(8)符号编码:无

(9)信号的发送:把书信投递到邮箱中,这就是信号的发送。


4.  信号传递过程

这里的信道和信号传递就是邮差系统或个人。

邮差从信箱中取得信件,通过骑马、轮渡等方式,负责把信件送到目的地的过程,就是信息的传递。

注意:

在此案例中,邮差的骑马过程,并没有被归属成“高频调制”,这是因为邮差是骑马,还是行走,并不是由信件的发送方所决定的,因此,此过程只能算在信号的传递这个过程环节。


5. 信息接收过程

(1)信号接收:接收方收到本地邮差的送过来的信件

(2)符号解码:无

(3)信道解码:无

(4)网络层解码:接收方首先看看信封上地址是否是自己的,还是家里其他人的,或是邮差弄错地址。

(5)应用层数据处理:无

(6)数据的释放:找个看得懂文字的人读信件的内容,就是数据释放的过程

(7)数字数据:收件人听到或看到了一个个书写的文字内容,这就是离散的数据。

(8)信息:收件人从语言中感受到信件发送方近况、对方对自己的牵挂和思恋。


6. 特点

(1)不安全:

此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不安全的,内容很可能在中途被截获,偷看。

(2)不可靠:

此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不可靠的,有可能因为某种因素丢弃,只有对方回复才知道是否真的被对方收到了。

(3)延时大:此信息的传递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信道的物理距离、信道的传输速度(骑马、轮渡),需要的时间短则几天、多则几周,甚至几个月。


7.结束语

现代通信是指基于“电信号”的通信。

此案例,仅仅是广义上的通信,中间的通信过程与狭义上的现代通信过程还有很大的差别。

通过此案例,可以了解一下通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过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iWangWenBing/article/details/10803641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