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之经济学: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主题:明晰生命唯一的财富——时间&别做一只快乐的小老鼠&资本中不可替代性:事业起点的重要性

货币,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了解世界的基础。
市场与经济

Begin:

经济学家:用简化的模型解释复杂经济现象的人;
没有对的经济学理论,只有好的经济学理论;

  1. 政府需要一个好的经济学去应对当下市场
  2. 民众,需要一个好的经济学去帮助自己理解这个被资本控制的工业社会运行机制,并在市场活动中,趋利避害赚到更多钱。

1. 货币的真相

  1. 鱼鹿交易:分工带来的生产力提升;
    信任是分工的基石;
  1. 人类社会的每次变革都伴随着社会信任关系的重构。
  2. 酋长——>国家——>国际贸易真正形成,信任关系遍布整个地球:人类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挑战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如:电脑、手机和火箭。
  3. 不管是单个的交易,还是大规模的交易市场,都依赖信任关系——信用体系
  1. 构建一个信用完善,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的信用链,就能让更多的交易达成,从而让经济得到发展,“人人都过上好日子”。(理论上)
  2. 人类实践过程中碰到的一堆问题:分配问题、国家对抗和金融危机。
  1. 弱信用链:铜币+谷物与绢帛
  2. 强权社会带来稳定,商品经济发展,手工业发展:官府要求钱币(货币不够用就会值钱,物价下跌=通货紧缩)+绢帛(铸币<生产)
  3. 以金属为原材料铸造的货币,因为稀缺性和相对好管控的特点,流通成为通货,建立起一条长长的信用链(强权的保证:基础,通货紧缩的天生特性,官府干预市场:好坏不定)
  1. 现代经济学:(个人银行账户上代表的含义)即以银行发放贷款创造出存款货币的银行信用货币体系。

鱼鹿交易:债券:第二天对于抓鱼的一种承诺;(债券的本质:信用)

  1. 石器时代:私人信用体系;
  2. 古代:政府信用体系(金属货币时代:货币理解为特殊的商品;实质是皇帝信用的大规模转让——动荡时期,发生债券不值钱,流通增多,通货膨胀的现象
  3. 现代:银行信用体系:
    随着交易越来越数字化,实物货币用的人越来越少;货币理解成一种债,它并不是一张具体的纸钞,而是由信用和清算体系所构成的债务系统。

现代货币:没有货币,只是一串串数字;(支撑现代经济的信用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古代:铜钱=债务,无脑铸造 = 对外发债(无法实质兑现的债,白白向老百姓征收铸币税)

  1. 古代官府使用税收作为担保,发行铜钱这种债务,让百姓去使用;
  2. 不发生外国交易情况下:国有部门盈余(收入-支出)+私人部门盈余 = 0(一个人的支出=另一个人的收入)

现代:
实际上分为两个部门:

  1. 一个政府:政府负责收税和为公共事务制定花钱的计划
  2. 一个是中央银行:负责创造货币
    货币即使债券,债券就是承诺——需要为创造出来的货币,找到其背后的价值。
  3. 中国的中央银行为人民币找到的主要价值,是在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美元(政权稳定,国内价值货币与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美元价值相当,信用链条由此产生)
  1. 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来给商业银行塞钱,刺激经济。
    例如疫情期间,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宣布无限量化宽松(印钱),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与其他商业票据。
  2. 中央银行造币:外汇(65%)+商业银行债券(36%)+对政府债券(5%)+其他资产 - 10%政府存款 = 基础货币的信用保证

高潮部分:存款货币

  1. 古代政府信用体系:自上而下地创造货币;
  2. 现代经济的银行信用体系(最大转变):自下而上的去创造货币——基数够大,把戏可以一直玩下去(信贷扩张,数字!=纸钞;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存款货币”——>目前依托于商业银行信用体系的存款货币机制,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匹配的货币机制)
  1. 人类的经济状态:螺旋式上升:生产力发展——>经济危机——>试图解释——>改革经济制度。
  2. 面对经济危机
    短期问题:各国政府干预市场的手,强行加大力度;
    长期问题:(还是多年前的武器)关税、制裁、贸易战。

2. 现代货币体系下的个人

发展本质

现代货币体系可以解决创造问题,却解决不了分配的问题。
——自由资本本就不是为了解决分配问题而设计出来的

  • 其目标在于扩张
  • 而大部分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本质是扩张带来的副产品(一句话:物质的丰富,分配上不平等)

现代货币体系跟古代相比,另一个最大特点:集中性更强
1.现代资本结构:一个个红酒杯叠起来的金字塔结构:红酒从上往下倒,只有上面倒满了,下面才接的到&越上层红酒杯越巨大——垄断资本集团(产业链越来越长的红利,从而掌握了财富密码的生意人)。

  1. 马克思早年提出:
    资本对人的异化概念:劳动产品是由人的时间和精力凝聚的产物
  2. 在资本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劳动产品逐渐异化为独立的存在物
概念原理阐释(现代体系下的个人)

劳动产品逐渐异化为独立的存在物:

  • 人的贪欲出现时,为了不停地购买产品,就需要不停地获得货币;
  • 而货币是债,拿到债,就意味着你已经付出过你作为一个生命所拥有的的唯一财富:时间
  • 你耗费时间去劳动,换来别人给你的债,用债去交易产品,这份产品,同样意味着别人的债;

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参与大生产,于是,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关系失衡,并随着工业化逐渐走向极端,劳动者反过来被劳动产品所分配和奴役。——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无力解决分配问题。

  • 工人得到的少,无法占有生产资料,于是工人只能严重依赖于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去参与社会生产,否则就会被现代经济排除在外。
  • 造成的结果就是:工人的身份变成了经济学中的某一要素,而并不首先是一个人。
  • 对于资本来说,工人和机械设备并没有区别,等到那天机械设备也可以以足够低的成本工作时,这里人的位置就会被直接替换掉。
    -而这个工人终其一生所做的循环工作终其一生也只能为他换来一栋房子,一些工业品,再加上一些食物。

这些循环本身并没有意义,他是立足于满足其他人类欲望之上的一个环节,却要在现阶段要牺牲掉某一个人类,去做年复一年的重复体力劳动;
满足另一个人的欲望所产生的利润还不是这个工人(产业资本的螺丝钉)获得,而是资本获得。

经济体系下的消费

支出是经济的驱动力,支出就是需求。归根结底则来自于消费主义

没有消费主义,就无法扩大需求,而扩大需求,是资本主义经济维持运转的基本条件之一。
消费主义:

  1. 现代商品在交易过程中,由消费者的欲望所带来的价值占比越来越高;
  2. 一个东西能不能卖得好,越来越取决于它能不能让消费者在比较中获得满足;
  3. 一切欲望,都被异化为商品;作为一个人,从出生一瞬间,其他的一切都已经加入了资本的熔炉。——从诞生开始还债,(只要你的欲望存在,只要资本根据稀缺性定价的属性存在)

现代自由经济体系
——极强者维持了地位,保证了对弱者的剥削,同时分出去一部分利益给中间阶层,换来所谓的“稳定”。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本质。
——弱者智能供养强者,除非你胜过他(尖端科技与金融)。

万事皆有代价。
现代由贷款创造货币的银行信用体系,给予新世界,同样也自下而上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欲望和需求
——需求一旦推动,就无法停止,一旦停止,带来的就是摧枯拉朽般的经济危机

每当一份新的欲望产生时,一份新的存款货币就被创造出来了。
货币的本质是债,是债就要用时间来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3642447/article/details/10790250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