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讲述以太坊的发展史

万事达币团队对此印象深刻,但是他们并没有兴趣放弃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去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我越发深信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此,大约在 12 月,第二个版本 面世了。

 

在这个版本中,你可以看到完成了大量重构的结果。这些结果很大一部分都是 11 月份我在旧金山的一次长途漫步时想到的。到那时,我意识到智能合约具有完全通用化的潜力。比起脚本语言只能简单地描述双方关系,合约本身就是完成成熟的账户,并且具有持有、发送和接收资产的能力,甚至可以维持永久存储(在当时,永久存储被称为「内存」,并且唯一的临时「内存」是 256 寄存器)。只不过语言从基于栈的虚拟机转变为更符合我意愿的基于寄存器的虚拟机。我对此几乎没有异议,除了它看起来似乎更加复杂。

 

「以太(ether)」的字面意思是醚(即燃料,等同于 gas)。在每一个计算步骤完成之后,一笔交易所调用的合约的余额将会减少一些。如果合约的资金耗尽,那么执行过程将会停止。请注意,这个接收者支付机制意味着合约本身必须要求发送者向该合约支付一笔费用。如果这笔费用没有到账,则立即退出执行。这一版本的协议分配了 16 个免费执行步骤的限额,从而允许合约拒绝不支付费用的交易。

 

截至此时,以太坊协议还是完全由我一个人构建的。然而,从这时开始,新的参与者开始加入以太坊的阵营。到目前为止,在协议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加文,他在 2013 年 12 月通过 about.me 的私信开始与我联系。

 

杰弗里·威尔克(Jeffrey Wilcke),Go 客户端(当时被称为「ethereal」)的首席开发者,也在同一时期联系了我并开始编程。尽管他的贡献更多是在客户端开发而不是协议研究方面。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d13001625780/article/details/10774535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