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分钟了解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概述

发展历史

用户需求提升和硬件技术的进步驱动操作系统的发展。

硬件的四个发展阶段

  1. 电子管时代【1946-1955】
  2. 晶体管时代【1955-1965】
  3. 集成电路时代【1965-1980】
  4.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80-至今】

速度、容量、稳定性、可靠性得到逐步的提升。

操作系统的四个发展阶段

  1. 手工处理操作,50年代早期
  2. 单道批处理时代
  3. 多道批处理时代
  4. 分时系统

手工操作(电子管时代)

结构特点
  • 硬件:电子管、接线面板(按钮、开关)
  • 程序:二进制程序,打孔:纸带或者卡片存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特点

程序的准备启动与结束,全部为手工操作,繁琐耗时。

缺点
  1. 效率极低(CPU运行效率低)
  2. 用户独占(单用户模式)
  3. 缺少交互

单道批处理系统

工作特点
  • 管理员事先将多个作业输入到磁盘形成作业队列
  • 操作系统依次自动地处理队列中的每个作业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OEvanVBU-1590640036793)(C:\Users\ASUS\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528085547066.png)]
  • 自动完成执行过程
  • 运行结束,通知用户结果

批量:作业队列;自动:识别作业,装入和撤出;单道:依次、串行

执行流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tlFmZ4HA-1590640036798)(C:\Users\ASUS\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528090916273.png)]

CPU的利用情况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tJ0alWQ0-1590640036800)(C:\Users\ASUS\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528091123721.png)]

用户程序在发出IO请求后,操作系统会去调用相应的IO命令,然后执行IO操作,IO操作完成之后,又通过OS将数据返回给CPU,继续执行下一步程序,在进行IO操作的时候,CPU是处于空闲的状态的。

结论:外设与CPU交替空闲和忙碌,CPU和外设的利用效率低。

我们能不能在CPU空闲的时候,让用户的其他程序来使用CPU?进而提高效率?答案是可以——多道批处理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

机制

在内存中存放多道程序,当某个程序因某些特殊的原因放弃CPU(IO操作等)时,操作系统便从内存中调用另一个程序装入CPU继续运行,尽量让CPU处于忙碌状态,进而提高系统效率。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TvT2FzpZ-1590640036802)(C:\Users\ASUS\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528093456103.png)]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916X7qFq-1590640036804)(C:\Users\ASUS\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528093554234.png)]

提高了CPU的使用效率
提高了吞吐量
特点
  • 多道:内存同时存储多道程序
  • 并行:宏观上
  • 串行:微观上
缺点
  • 作业时间长
  • 交互能力差(运行过程中,用户无法交互)
  • 运行过程不确定(一个程序退出CPU后需要等待CPU空闲)

分时技术与分时操作系统

中断技术

CPU收到外部信号(中断信号)后,停止当前工作,转去执行该外部事件,处理完毕后,回到原来的工作中断处继续执行原来工作

通道技术

专门处理外设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处理机。

多终端计算机

高性能主机+多个终端

主机的硬件配置高,终端机负责输入和显示程序结果。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NjG3RcCt-1590640036805)(C:\Users\ASUS\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528100608164.png)]

主机采用分时技术轮流为每个终端提供服务,每个终端都感觉自己“独占”主机。

分时技术

主机以一个很短时间片为单位,轮流把CPU分配给终端使用,直到所有的作业执行完毕。由于时间片(比如50ms)短,在终端的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每个终端很快都会重新得到CPU ,使得每个终端可以得到及时的响应。

等待时间 = 时间片 * 终端数量

特点
  • 多路调制性:多个用户联机使用一台计算机
  • 独占性:用户感觉自己独占计算机
  • 交互性: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
大型分时系统的实践: Multics项目

■1962年由ARPA支持:有MIT、BELL和G.E参与。

■开发一种“公用计算服务系统"

■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

■同时支持波士顿地区所有分时用户

UNIX

  • 第一个实用化的分时操作系统
  • 第一个真正体现操作系统领域各种先进概念和技术的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可移植
  • 实现硬件无关
  • 引进特殊文件的概念:把外设看成文件,实现统一管理
  • 启发Windows等

典型操作系统

微机操作系统

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发展,进入个人计算机时代

良好的层次结构:BIOS把操作系统和硬件分隔

易学易用

CPM操作系统、Mac OS 、微软MS DOS(磁盘操作系统,单用户单任务)

网络操作系统

普通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网络服务

功能:

  • 存取控制
  • 透明存取

实时操作系统

硬实时系统&软实时系统

实时事务:军工,工业控制等

要求某些任务要优先紧急处理。

强调作业的完成时限。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软硬件可裁剪,软硬件一体化

比如:安卓、Linux(嵌入式)、usOs、WinCE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5744501/article/details/10640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