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研三随笔

今天颈椎出奇的疼,白天看了看锁与mmap相关的东西,就燥到不能平静;但是一想到队友都在等我的IO方案,还是忍痛继续看这些枯燥的知识吧。从5月8日离家到今天的6月21日已经过去了44天,而这44天几乎每一天我都是在煎熬中度过的。

开学到现在,桂林基本每天都在下雨,闷热、潮湿、蚊虫,单独一项都使来自北方的我难以忍受,甚至于桂林的洪涝灾害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前十。言归正传,出于对疫情因素的考虑以及自己毕业所带来的烦恼,决定写这一篇博客,留给十年后的自己。从研一来到现在的学校的读研,我的心情用文字是不能够表达清晰的。纵观整个学生生涯刻度尺,给我灵魂打上沉重印记却是那句:你作为一名研究生,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该有自己的认识。两年的研究生生活,让我逐渐变得自私、现实、而又独立。

自私毋庸置疑是一个贬义词,不管如何洗它都不会变成一个歌颂赞美的表达式。忽然想到一句歌词: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也突然间明白未来的路不平凡,难道说这改变是必然。而我在短短两年,由于各种现实原因也变的自私起来,这似乎成为了我成长的必然之路。读研的两年,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就在我自诩不会在遇到比某某人更扯淡的人的时候,命运总是降临赠送我一记响亮的耳光,然后对我说:谁TM告诉你没有的?!对,就是这么讽刺,赤裸的,不加修饰的。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滚打,把我从棱角分明打得八面玲珑,如果以后我去当老师了,我必先传授他们一套李式太极拳,以慢打快,以柔克刚,因为这是生活必备技能,不会就只能跌跟头,甚至会被别人按在地上锤。

明天就要开始投简历了,而简历基本没有可以大改的地方,也实在找不到可以被修饰的地方,作为菜狗我还是拥有菜狗本该拥有的觉悟。虽然很多知识点还没有复习到位,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给我任何的宽容,希望一切顺利吧。虽然我也有丰富的面试经验,但是校招面试却是第一次。提到2021校招计划,身边的人似乎后知后觉,似乎还沉浸在要不要,能不能,怎么做的思维局限中,也可能正如同门所说,他们家里有安排。而像我们这些从大山走出去的孩子(手动狗头),毕业后我们面对的选项实在是太少。

如果有人问我后不后悔读研,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只是我一直感觉我的事件总线中缺少一盏明灯,也没有人做我职业引路人,这反而令我步履维艰。早在研一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人工智能,开发与研发什么区别,专硕与学硕什么不同。不会有人告诉你学校不是985,最好不要入机器学习的坑,大家研究生毕业大多都拿到的是传统开发岗位,双非学生做NLP,深度学习,数据挖掘,就业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也不要妄想自己是幸运儿,外加新冠的影响,让前方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没有人有义务为另一个人的人生负责,而这也是现实。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也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鉴于博主才疏学浅,不做过多阐述。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像之前愚蠢般的一一躲过。我会好好学习高数、线代等知识参加数据挖掘比赛,分类也好,回归也好,在不同的模式场景下体验竞赛的乐趣。我会放掉所有程序设计的订单,去打磨技术,去读书;我会压缩学校的上课时间,节约更多的时间去提升我自己。我会好好规划每一次比赛,去结交很多优秀的人,不再像原来一样闭塞,我会把握每一次机会,早些像现在一样杀伐决断毫不犹豫。我不会选那门那讨厌的计算机视觉课程,我要有足够的辨识力,去分辨那些对我好的人和那些给我挖坑的人。

幸运的人啊,如果你还没有面临毕业,还没有找工作的苦恼,那就大胆的尝试吧,未来本就绚烂多彩,不要被眼前的雾霾蒙蔽了双眼。Lucky的你可以去ACM、去KCode,去HUAWEI软挑、哪怕是蓝桥杯,你可以去到各大平台体验程序设计带给你的成就;去天池,去kaggle,去各大开放平台体验人工智能的乐趣;抑或是通过自己严谨的数学思维,去参加国赛,美赛,认证杯,mathorcup等数学建模,去参加电子设计,物联网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等。每一次竞争都会成为你生命中一颗颗闪耀的星,照亮你的人生。

最后,感谢那个在背后一直支持我的她。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1341713 查看本文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478250/article/details/10688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