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 第二章 中学课程

第二章 中学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类型

1、在我国,课程最早出现在唐朝,孔颖达指出,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与现在课程含义不符。
2、宋代朱熹:宽着期限,紧跟课程。
3、西方: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将课程作为专门术语

(二)课程类型

1.内容属性
学科课程:分科设置学科知识,分科设置课程,分科组织教学,如数学、语文、英语。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从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比如课外活动,参观博物馆、动物园。

2.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单科形式,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知识。
综合课程:学科整合,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比如自然科学。

3.实施要求
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共性,所有学生必须修习。
选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学生可以选择性学习。

4.开发主体
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地方课程: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5.课程任务
基础型课程:培养学生基础能力
拓展型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
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

6.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开呈现,具有计划性。
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无计划。

(三)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代表人:赫尔巴特----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主张分科教学。

活动中心课程----代表人:杜威----以儿童活动为中心,课程组织应心理学化,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社会中心课程----代表人:布拉梅尔德----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教会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课程层次理论----代表人:古德莱德----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请简述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1)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为杜威。
(2)主要观点包括:
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与兴趣

第二节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安排合成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

(二)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被誉为教育史上的课程评价之父
泰勒的目标模式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四阶段:确定目标、选择目标、组织目标、评价目标。

(三)课程内容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不打破学科体系,按照同一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组织安排;横向组织打破了学科体系,以学生兴趣和问题为依据形成一个个专题。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的关键词是学科的知识体系心理顺序的关键词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直线式和螺旋式直线式的关键词是不重复螺旋式的关键词是重复

简述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原创文章 44 获赞 8 访问量 387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692299/article/details/1044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