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稿的视角来看大四的毕业论文,往死里扣细节(面向新手型,会一周更新一次)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论文周都推迟,并且辩论也由线下转为线上。许多大四苦不堪言地写论文,写完论文之后提交负责老师,负责老师还可能反馈要改这改那,少则几处地方,多则几百处。就算过了老师的审查,还可能要查重,查重过了还要跟别人进行拟辩论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我刚好从我的老师那边接受到审稿的任务,大概过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才审完一篇论文,说实话那篇论文研究的范围是真的完全跟我的专业毫无相干,要看懂一篇论文真的非常困难,并且审稿一开始是先翻译然后找错误单词,再找找语法错误,最后才看逻辑性和合理性……

  总而言之,我在一周时间内的审稿经历让我总结出很多与论文相关的经验,那么怎样提升论文的通过率(Acceptance r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正式化

Don’t speak Chinglishs.(不要说中式英语)

  这一段就算不讲,大家也能知道为啥不要说中式英语,你想哪有直接把每一字字硬生生翻译成一词词的,就好像Long time no see(好久没见),这个就要靠自身的英语语感,如果遇到想翻译的词,但翻译不出来,可以试试用谷歌引擎来谷歌一下看有没有相关词汇,如果结果很少可能不是太正式的。而且专业词汇最好还是按国外著作的解释来做,国内的书册对专业词汇解释可能有部分是错误的(比如说我上周审稿的文章里面就有confidence domain(置信区间)虽然这个非常接地气,但不是正式的写法,正式写法应该是Confidence interval)。

Don’t write a run-on sentence.(不要连句)

   我之所以说Don't write a run-on sentence是因为它真的不利于论文的卷面。如果你在论文中写了较少的连句,甚至是一个,可能都会以此为理由而被退回重新修改。在这里我举个例子:
  l walk,she drives. 这句话在中文来看是没问题的,但英语来看是个错句,为啥呢。因为这是两句话,是两个完整的句子。I walk可以看成主+不及物动(SV),另一句话同理,故应该改成
  I walk;she drives.用;分号
  I walk.She drives.用.句号
  I walk,but she drives.用but连接词
  因此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改分号句号或者直接加连接词就可以解决。

Don’t forget articles.(别忘记冠词)

   在论文中,冠词a/the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词为名词。如果用不好冠词,会给自己的论文打上一个大红叉。那么在论文中冠词应该怎么用,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novel test……
  The test is based on……
以上test之所以有这个变化,是因为test本身有复数形式,在文中第一次提到的时候应该加a/an,然后再次提到就加the。注意,如果你是在文中不同的部分出现,那么应该把每个部分当作一个文章,比如说:在摘要已经出现了这个名词两次,你在前面加上了a/an,而在后面的加上了the,在引言部分再次出现时候,还是遵循第一次使用冠词a/an,而不是the。当然如果是已经存在的物体等等,并且特指,就可以不用a/an而直接用the。如果是抽象名词,复数或者名词在标题中,不要用冠词。

Don’t overuse styles.(不要过度使用样式)

  在学术性论文中,像黑体,斜体和下划线等等的字体样式是非常不欢迎,可以说学术性论文中绝对不会用大字报那样的风格来写,很多作者认为专业性名词必须要大写才能凸出重要性。这个是没有必要的,审稿人又不是瞎子,如果你写得太多样式,反而还会让审稿人开始反感。因此学术性论文最好采用事实论证,不要用这种花里胡哨的……

Don’t use abbreviations.(不要缩写)

  缩写,在高中写作时候经常会有写信这样的格式,可能各位都会习惯写I‘m,在论文中是不允许这个写法的,因为论文是严谨的,你写缩写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缩写的是什么意思,并且这个方式太口语化了,应该杜绝缩写习惯风格,能展开尽量展开。而且也有部分专业学术性词语会用缩写,比如说Cooperative Awareness Message(CAM),这段写法是允许的,但最好在正文内容中只出现一次,以后就用缩写来代替,并且不是所有专业性词汇都要写,这个基于读者和论文的水平来决定。

Don’t use polysemant.(不要用多义词)

  一般来说,部分论文为了语气轻松,特意使用非正式词。这个写法是错误的,作者千万不要在严谨的学术性论文中使用do,take,ask和make等等一些多义词,严谨就是严谨,在论文中使用这些含有多意思的动词本身就是扣分点,如果真的必须要用,最好用更加详细的单词,比如说make/do experiments可以被perform an experiment代替。

Don’t use personal pronoun.(不要用人称代词)

  I,we,you,he,she,they等等在论文中显得非常主观,尤其是大量出现的情况下,这个论文必定被毙下去。一篇优秀的论文很少出现人称代词,甚至一个都没有都是常见的现象,并且论文用人称代词最多的是“We”,之所以人称代词会引起主观,你可以想象下论文全是我,你,她等等词语的现象,这个就非常像一种写散文的感觉,论文没必要人称代词来引导读者走。在使用人称代词的最多情况是要强调作者的方法和贡献……而且用We的出现次数是最多,是因为一篇论文往往都是一群人合作著作的。比I更有强烈的合作和实力强等主观印象。

逻辑化

Don’t disturb the structure.(不要打乱结构)

  一般来讲,论文有5大部分:1.概要 2.介绍 3.实验的原理 4.实验的实践 5.总结.
  你们可以通过看一篇论文的大段落的题头来判断,如

  1. Abstract
  2. Introduction
  3. Simulation design
  4. Validation results
  5. Conclusion.

Don’t slurred over.(不要一带而过)

  在介绍各种实验的变量和验证方法等等,很容易忽略掉无关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关系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以及误差性的范围大小。在写实验的过程中,不要全是文字,应该写数据,以数据来论证实验才是最合适的方式。比如:
某个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
某个因素在50%到90%以内
  后者的论证更有效,并且全是文字的论文也会毙下去。

价值化

Don’t be low Key.(不要低调)

  尽管是你做的论文,但一直没有强调自己的贡献确实非常奇怪,作者应该在文中多次强调贡献和方法,但最好不要太密集于一地方,最好分开平均一下,比如说你可以在概要说下你在文中提到的方法的大概过程,还有对现有的技术上有什么贡献……

Don’t be short of innovation.(不要少创新)

  创新点是论文的最大决定点,如果一个论文没有创新点,写得再好,也绝对百分之百被毙下去,最好写两到三个创新点,越多越好,而且在论文中写创新点一般都集中在Introduction和experiment之间,比如说在Introduction和Simulation design之间有一个Related work,这个是与前人相关的论文进行对比,要写出你提出的创新点与前人的论文的各种优点和缺点,对前人相关的论文介绍要一概而过,对对比前人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要写的非常详细。这样论文的含金量就会相对较高,能在审稿人的眼中放出一团亮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博客目前还未完结,会跟着论文热潮的进行而持续更新,请各位等待更新。

发布了2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59 · 访问量 950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5677047/article/details/10560182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