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统集成-路由交换

动态路由
即路由直接分享路径信息的协议。且具有以下特点:

  1. 自动生成路由且为双向
  2. 自动调整
  3. 自动通告
  4. 生成的表项为特定网络地址的表项

静态路由
由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具有以下特点:
5. 不随网络变化而变化
6. 不可通告,但可以通过动态路由重分布
7. 单向
8. 接力性,若去往目标地址跳数大于1,则需一条一条像接力一样配置下去
9. 在相同目标ip地址的情况下,除了直连路由外,优先级最优的路由

路由协议

协议类型 路由协议 协议号 路由更新时间 路由邻居数 传输模式 端口号 自动汇总 默认AD 最大跳数 应用范围 说明
内部网关协议 RIPV2 - 30S 50 UDP广播 520 120 15 小型LAN 距离向量算法 应用较少
内部网关协议 OSPF2 89 1800S 30 IP组播 89 110 无限 大型LAN MAN 链路状态算法 无路由自环回路 支持百个区域 负载均衡能力弱
内部网关协议 ISIS 80 - 30 ip广播 - 115 1024 大型MAN 链路状态算法 支持数百个区域 每个区域百台路由器
外部网关协议 BGP4 179 30S 无限制 tcp广播 179 外部20 无线 大型man wan 距离向量算法 允许策略路由 协议配置复杂

管理距离AD
判断路由获得方式是否可靠的度量值,值越小越可靠。

补充:ip default network/gateway 默认路由区别

指定默认路由(last resort gateway)的指令供有3种,可以分成两类:
1、ip default-gateway
当路由器上的ip routing无效时,使用它指定默认路由

2、ip default-network和ip route 0.0.0.0 0.0.0.0
两者都用于ip routing有效的路由器上,区别主要在于路由协议是否传播这条路由信息。比如:IGRP无法识别0.0.0.0,因此传播默认路由时必须用ip default-network

当用ip default-network指令设定多条默认路由时,administrative distance(AD)最短的成为最终的默认路由;如果有复数条路由AD值相等,那么在路由表中靠上的成为默认路由。

浮动静态路由
作为冗余备份的路由,即设置的AD值比主路由更大的路由,当主路由失效时,它生效。

路由算法

  • 距离向量算法 D-V:以跳数作为度量值,通过交换路由表,计算所有**已知的最短路由,再更新路由表,实现简单。

具体工作原理: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0994312 查看本文章
  1. 初始化:路由器启动,对每个直连路由生成表项,hop都为0,并计算到每一个已连接的链路成本
  2. 路由交换:路由器周期性向相邻路由器广播自己整个路由表
  3. 路由表更新:原则通俗来说"到达目的ip地址的,若比我优,则更新,若路由表中路由情况有变,也更新"

总结

  1. D-V算法所需内存与cpu开销不多,但是传播速度缓慢,容易引发更新不一致的问题
  2. 每个目的站在路由表中都占一个条目,传输要消耗较多的贷款,所以适用于小型且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不频繁的环境。
  • 链路状态算法 L-S
    与距离向量区别:
  1. 不依赖传言路由,每台路由仅生成直连链路信息,这些信息在整个网络上传播,所以整个区域网络拓扑一只
  2. 不会周期性广播路由表,只有链路昨天发生变化时,发送更新且几乎立刻发生,收敛时间短
  3. “链路状态"即本路由与那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ic)

缺点
洪泛占用带宽,需要划分区域尽可能减少范围

工作原理

ospf工作原理

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因特网规模庞大,若让所有路由器都知道所有网络到达方式,则会使得路由表占用过多内存且转发效率低,更有甚者,在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所占带宽也会使得因特网通信链路带宽区域饱和,故采取分层次路由选择协议。

思考题
如果在一条静态路由配置第二个吓一跳地址时,将管理距离设为默认值,让它与第一个吓一跳地址的路由管理距离相同,那么数据宝将会从那个地址发给下一跳呢?

答:负载均衡(易混淆的错误:比较metric因为协议相同 所以metric值是一样的,无法比较)

发布了6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 · 访问量 483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hark_chili3007/article/details/105646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