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的“ CTO 焦虑”,谁来化解 ?

「焦虑」,或许是眼下每位传统金融机构 CTO 的共同心声。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互联网+”革命,让信息化、线上化成为各行各业的必修课,而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到来,各行各业面临着更高的技术要求,而对于视安全和效率为生命线的金融行业来说,尤其面临着更大的危机感。


其实,「金融业是人工智能最好的应用行业,因为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度数据化的行业」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表示,人工智能恰好是处理数据的算法,双方几乎没有磨合成本。


然而,看似水到渠成的金融智能升级并不容易。


就像诺基亚的技术储备并不落后但最终被智能机时代抛弃,传统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也并不乏技术人才,老板一声令下,纷纷搭建了机房,架设了网线,购买了服务器,却发现,离消费者需求仍然越来越远,离竞争对手的距离也越来越大,问题出在哪里?


1. 老大难的服务痼疾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普华永道 FinTech 主管合伙人 Henri Arslanian,曾用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演讲开场——在座各位,有谁在银行感到享受和舒适?台下观众无奈的相视一笑。


人民群众不满意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由来久矣。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去银行办过业务的人都懂,但凡是需要柜台办理的业务,至少要预留出两个小时;要是再赶上业务繁忙,折腾进去一上午也是难免。还比如,开车发生了剐蹭,等着保险业务员赶来拍照定损,车只能扔在马路中央;自己糟心不说还搞的交通堵塞。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拨打银行的客服电话的生活经历,大概率是要听好一阵忙音,重拨无数次,才能在人工服务上得到满意的答复。耐不住性子的顾客一般会转而寻求 App中的机器客服帮助,答复更是往往驴唇不对马嘴,让人哭笑不得——因为它仅仅只支持关键字匹配,而无法做到对自然语言的识别判断。


不难发现,传统金融机构由于离钱太近,需要对业务流程谨小慎微,层层审核;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又如同商业社会的水电煤,将平民百姓统统囊括其中。用户基数大,流程耗时长,如果不借助技术的力量,金融业天然的难以提高服务质量,会越来越被后发先至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拉开用户体验的距离。


640?wx_fmt=jpeg


事实上,除了难以解决的服务痼疾,每家传统金融机构的 CEO、CTO 们还必须面对摆在眼前的高昂运营成本。


对于银行来说,线下网点的固定运营成本以可见的速度逐年攀高。据银行人士透露,股份制银行一家综合性支行网点一年运营成本是1000万元左右,个别大型网点算上营销激励要1500万~2000万元。


餐饮、零售业都在高举提升坪效大旗,恨不得榨干一块瓷砖的面积,我们却看到,银行网点沦为老年人乘凉喝茶的地点,没有年轻人问津,如此一来,高成本挥之不去,反而离客户越来越远。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曾表示,「虽然我们的网点在大银行当中不算多,但已不准备再扩张物理网点。」


保险行业同样面临着线下成本过高的问题,仅仅是在财险领域排名第五的大地保险公司每天就有四千辆查勘车在街上巡游,全行业或许以数十万辆计,如此高昂的成本只为解决查勘功能,占用资源极其惊人。


左手是提不上去的服务质量,右手是高昂的运营成本,再算上不断拔高的监管要求,传统金融机构的困局究竟「解」在哪里?


2. 金融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赋能

640?wx_fmt=png

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样的技术有机会解决问题?


比如前台的智能投顾技术,可以通过用户财务状况和偏好分析,推荐给最符合用户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既能提升用户的满意程度,又提高了金融机构将流量转化为资产规模的漏斗效率。


又比如,上面提到的保险定损场景,用户只需要按要求提交现场照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以及后台大数据,机器就可以很快完成定损,给出相应报价,用户不必等待业务员到场,保险公司也免去了一大笔运营成本。

640?wx_fmt=jpeg


在智能技术的催动下,金融服务还可以将客户群体扩大至从前没有被覆盖到的人群。比如数量众多的个体商户和农村消费者。举例来说,金融机构通过部署在商户的收款设备,结合后台的大数据能力,就可以深入了解小微商户的偿还能力,只要流水稳定,烧饼摊也可以很快拿到贷款。


可见,金融行业的改头换面,需要的不是某一种产品或者技术,而是全面对应的智能服务。但与此同时,囿于高昂的部署成本以及跨界运作的天然难度,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既做不到,也不需要自己搞定一切。


不难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将涌现出一批类似 Intel 之于计算机行业一样的技术服务企业。最终形成「让技术的归技术,金融的归金融」,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共赢局面。


由于这样技术服务企业的存在,智能技术得以快速、低成本的在金融机构进行部署,金融机构也无需常年保有一支技术团队。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经营的自主性又能得以保留。众所周知——Intel 并没有越俎代庖的插手硬件业务,而是将核心技术封装好赋能给广大的电脑厂商。


就像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指出的,「不需要去颠覆传统机构,服务公司本身也有机会成为上市公司。」成为金融领域的Intel,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3. 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成为赋能者?

640?wx_fmt=png

毫无疑问,赋能者需要进化得更加智能。按照发展程度,这需要走过三个阶段。


640?wx_fmt=jpeg

「计算智能」是感知和认知的基础,「感知智能」使机器具备像人类一样的感知能力,帮助人类完成「看」和「听」的简单工作,「认知智能」阶段,机器具备像人类一样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能够独自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


要实现认知智能,算法模型、数据量和云平台缺一不可,这也意味着,要成为金融领域的intel,就需要同时对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即 ABC,具备深刻理解。


ABC技术积累只是基础,眼下,更为重要的是大胆地将ABC技术在金融场景中落地,才能实现真正的赋能。下面的赋能案例,让我们看到了金融行业实现脱胎换骨式升级的希望。


中国银行近期发布的智能投顾产品——中银慧投就走在相对前沿的位置,其利用专属的核心人工智能AI技术,365天全天候监控全球市场,并依托拥有的全球大数据分析、组合配置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手段在市场全量基金产品中,为用户甄选出优质的市场与产品。


640?wx_fmt=jpeg


广发银行与百度的合作同样也是拥抱ABC时代的一个案例,双方在4月25日举行的ABC Summit Inspire智能金融峰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借助人脸识别一体机综合解决方案,在身份验证、反欺诈、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应用场景上,共同探索银行一站式智能服务。


从这两个案例可见,几大行如此不约而同地运用ABC在智能金融领域密集地布局,也标志着ABC成为智能金融的引擎,可以预见,ABC将成为智能金融时代的重要标配。


回顾历史,人类生活质量的突飞猛进无一例外都是由于技术的革命突破,从蒸汽机、发电机到计算机、互联网概莫如是。有理由相信,以 ABC 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也将如同这几大发明一样,引领金融产业的升级,重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传统金融机构能否困局求解,完成华丽转身,最终将取决于 CTO 们拥抱智能技术服务的开放与智慧。


老胡说科技

______

ID:laohushuokeji


640?wx_fmt=jpeg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一起关注科技领域干货!

你的分享和关注,是我前进的动力。

运营人:老胡,知名互联网评论人士,观察家。沉积科技领域13年,历任《IT时代周刊》主笔,腾讯科技首席记者,迅雷、滴滴公关总监;写过大型书籍《黑马首富王传福》;

他是中国科技自媒体top 10,2016自媒体人百强;【具备创造:10万+阅读,文章能力】;文章见今日头条、界面、钛媒体、新浪科技、搜狐、腾讯、网易、艾瑞等60余家顶级专栏,单篇文章曝光量百万,整体文章阅读量超过10亿;文章转载与商务合作请加个人微信号:taiyangfeixue。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nh2ihuq6ut8n7so1eyd/article/details/800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