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金融:DeFi向左,Staking向右

本文根据刘教链在魔笛手社群的分享整理而成,全文7500余字。

  

内容目录:

一、DeFi:金融的去中心化

二、DeFi不是FinTech

三、DeFi的分类

四、Staking前传:PoS和DPoS

五、Staking Economy:拥抱加密通胀主义

六、DeFi向左,Staking向右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0777390 查看本文章

正文,enjoy:

一、DeFi:金融的去中心化

DeFi是什么?Edwin Ong在名为Awesome Decentralized Finance的介绍中这样写道:

去中心化金融(#defi)是一场运动,它借助开源软件和去中心化网络,把传统金融产品转换到去信任和透明的协议中去,这些协议不需要借助不必要的中间方就可以运行。可以用开源软件对软件产品的变革来想象中心化金融将会如何影响整个金融世界。[1]

在defi.network上,社群定义了#DeFi运动的三大核心原则[2]:

第一,互操作性和开源。

DeFi成员在构建项目的时候要考虑互操作性,以便帮助增强所有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的复合效应。开放源码通过让大家集体理解所有产品如何可以在技术层面上编织在一起而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第二,可访问性以及财务包容性。

我们力争创建一个让任何具有互联网连接的人都能访问的金融系统。我们信奉一个价值自由流动的世界,而不管一个人身在何处。

第三,财务透明性。

我们相信金融服务不应该建构在不透明的竖井中,相反地,市场层面的信息应该对所有参与者透明,同时保持个人的隐私。

二、DeFi不是FinTech

DeFi不同于互联网金融所喊出的FinTech概念。FinTech是用技术提高金融的互联网化程度,改善金融的方便性和用户体验。比如手机支付、移动银行、智能投顾,等等。

FinTech改善了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体验,降低了门槛,普惠了群众。但是在另一面,因为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演化成了建立在中心化大数据垄断之上的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这就导致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FinTech必然面临令人担忧的金融安全和隐私问题。

因为所有用户的账本数据,以及画像和行为数据,全部都被存储和掌控在FinTech服务提供商手中,这无疑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管理成本以及隐私风险。更进一步的,如果服务提供商滥用用户的信任,或者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做出危害用户财产安全、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都是任何用户无法预料,也无力反对和阻止的。

自比特币发明十年来,随着区块链这门去中心化记账技术被大家逐渐认知,并且通过比特币十年的安全运行初步验证了这种全新的技术架构和治理结构的安全性和先进性,以及其他的区块链创新,比如以突出可编程性(智能合约技术)为特色的以太坊的探索和尝试,DeFi运动应运而生了。

DeFi从范畴上理应包含在FinTech里,去中心化金融也是一种金融科技。但是,DeFi在理念上又是彻彻底底与FinTech背道而驰的,是反FinTech的。如果说过去FinTech是加强了金融的中心化垄断,那么DeFi的使命就是打破这种垄断,把财产控制权还之于民,实现金融平权基础上的普惠金融服务。

在这个经济和信息时代,一个人,如果财产权和隐私权都被他人掌控,那么这个人将很难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独立的人。也许可以借用哈耶克的说法,他正走在通往被奴役的道路上。

三、DeFi的分类

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的市场寒冬期,Polychain、Coinbase等深耕加密行业的机构,以及红杉、贝恩这样的传统风投,一口气投了4个DeFi方面的项目[4],它们是:

(1)预测市场的Veil项目:由Paradigm领投,红杉资本、1confirmation跟投。

(2)币股交易的UMAProtocol项目:贝恩、Coinbase、2 Sigma、BlockchainCapital等投资400万美金。

(3)借贷市场的Dharma项目:GreenVisor Capital领投,Coinbase、PolychainCapital、YCombinator、DragonflyCapital等跟投,共投资700万美金。

(4)借贷/杠杆市场的dYdX项目:融资1000万美金,由A16z、Polychain领投,跟投方包括AbastractVentures、KindredVentures、1confirmation、Craft Ventures、贝恩、DragonflyCapital等。

一时之间,掀起了大家对于DeFi这个概念和有关项目的关注。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DeFi项目的分类和一些典型项目[1]:

第一类,去中心化交易。

与目前主流的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模式不同,去中心化交易协议致力于提供更为安全的数字资产交换方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

基于比特币的P2P交易软件:Bisq(可以理解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比特币OTC市场)。

基于以太坊的:0x(去中心化交易),Bancor(无对手方交易)、DutschX(用荷兰式拍卖进行代币交易),Hydro(DDEX用的一个0x的分叉),Kyber(去中心化代币链上交换),Loopring(构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协议),等等。

另外还有BitShares(比特股)、Stellar(恒星币)等等项目。

第二类,稳定币。

所谓稳定币,其实是指与某种法币或者其他货币保持汇率相对恒定的数字货币。具体又有三种方法:

基于中心化管理的法币资产背书的稳定币:比如跑在比特币Omni协议层上的USDT(最大名鼎鼎的稳定币了,虽然风波不断。以美元储备背书);跑在以太坊上的USDC、GeminiDollar、Paxos、TrueUSD,以及DGX(1 DGX =1克黄金);跑在Stellar上的AnchorUSD、Stronghold(1:1 美元)等等。

基于数字资产抵押发行的稳定币:比如Celo,比如以太坊上的DAI(MakerDAO项目的借款稳定币),等等。

基于算法发行的、无抵押的稳定币:这个类别的一些例子有以太坊上的Ampleforth、Basis(已经歇菜)、Carbon、Terra等等。

第三类:借贷。

像以太坊上的一些项目,比如Compound(基于算法的货币市场),Dharma(使用代币化债务构建的借贷产品),Ethlend(p2p借贷市场),等等。

第四类:衍生品和预测市场。

同样是在以太坊上的一些项目,像Augur(开放的预测市场),bZx(p2p的保证金交易),CDx(代币化的CDS,信用违约互换),Daxia(代币化的衍生品),dYdX(保证金交易和期权),Gnosis(去中心化预测市场),UMA(p2p合约),Veil(p2p预测市场和衍生品平台,基于Augur和0x构建),等等。

第五类:投资组合。

以太坊上的一些项目,比如Basket(创建包含一系列代币投资组合的代币),BSKT(通用的投资组合智能合约),Set(创建、发行、赎回、调整可互换的、抵押的代币资产篮子),等等。

第六类:基金。

在以太坊上的Fund(以太坊上的基金管理协议),Melonport(数字资产管理),等等。

第七类:代币化(通证化)。

以太坊:ERC-1404(为STO证券代币而设计的代币标准),Harbor/R-Token(证券代币协议),Polymath/ST-20(证券代币化),Abacus(许可型代币协议),等。

恒星币原生支持证券代币。

第八类:KYC/AML/身份。

以太坊:Bloom(身份和信用打分),Hydro(去中心化的账户、身份和交易),SelfKey(自治的身份管理),Wyre(为已验证的用户地址铸造ERC-721代币),等。

第九类:应用和工具。

以太坊:AMP(DeFi开发工具箱),Bloqboard(借贷),Fetch(借贷),InstaDApp(去中心化银行,基于MakerDAO),Multis(面向企业的加密银行),Settle(整合聊天界面和加密货币工具),Zerion(去信任化的银行),等。

第十类:数据分析。

以太坊:0xTracker(跟踪0x交易和价格信息),ETHin DeFi(绘制若干DeFi项目的锁定资金量,包括Maker、Compound、Augure、dYdX、Uniswap等),MakerScan(MakerDAO浏览器),等等。

DeFi Pulse:监测DeFi项目资金情况。

Stablecoin Index:监测稳定币的数据。

等等。

第十一类:其他。

以太坊:8x Protocol(去中心化订阅),AZTEC(保密交易),Centrifuge(金融供应链,如发票交易、订单采购等),Groundhog(去中心化定期续订平台),等。

通过以上总结梳理可以看出,众多DeFi创新项目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太坊平台。难怪在2019年4月底上线的新版以太坊官网首页上,以太坊官方修订了以太坊的定位,特别地,强调了以太坊在去中心化金融方向的愿景

以太坊是一个为去中心化应用而设计的全球化的、开源的平台。在以太坊上,你可以编写代码,控制数字价值,这些代码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并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皆可访问。[3]

但是,DeFi,作为应用层的迁移式创新,仍然面临着市场规模过小的尴尬。

DEFI PULSE 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MakerDAO项目一共锁定了4亿多美元,锁定的金额占整个DeFi 生态的80%多[8]。这已经是最大的DeFi项目了。这是MakerDAO的成功,也是DeFi生态的挑战——整个生态的规模相比于传统金融而言实在是太小、太不值一提了。

为什么?因为DeFi项目的目标市场受制于加密货币的市场存量。换句话说,DeFi的目标用户群局限于既有的加密货币持有者。

用古典的商业模式逻辑来表述,就是,纵有美好的“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无奈“客户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太小,如何能够支撑足够大的商业价值实现呢?

在加密货币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任务。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大量资金和主流人群还没有参与到加密市场中来。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引入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蛋糕做大。

能够有助于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DeFi创新,也就是,能够吸引传统资金、传统用户进入区块链市场的创新,将有机会站在比特币第二个十年周期(2019-2029)的浪潮之巅。

四、Staking前传:PoS和DPoS

2019年兴起的另外一个区块链热点就是Staking Economy,所谓权益经济,或者叫抵押经济。简单的说,不同于比特币等投入硬件矿机和电力获得数字货币奖励的原则,Staking Economy是“抵押即挖矿”,只要花钱买上一些项目方发行的代币,然后把代币抵押,就能定期获得系统奖励的代币了。

这波热潮的兴起,始于2018年6月采用DPoS(代理权益证明)共识算法的EOS,盛于2019年2月底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版本的成功上线[5],按照以太坊的路线图,这将以太坊向最终阶段——基于PoS(Proof-of-Stake,权益证明)的版本“宁静”——前进推动了一大步。

时至今日,市值排名前30名的数字货币中有近半采用了权益证明类共识算法,包括EOS、Stellar、Tron、Dash、Neo、BinanceChain、Ontology、Tezos、NEM、VeChain、Waves、Qtum、Decred、Lisk等,另外还有三个(ETH、Cardano和OmiseGO)正在转向PoS。[6]

追本溯源,权益证明机制最早发端于2012年Sunny King所发明的PeerCoin(PPC,点点币)。在PPC的白皮书中,Sunny King这样写道[7]:

“PPC是从中本聪所创造的BTC衍生出来的一种P2P的电子密码货币,以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以下简称PoS)取代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以下简称PoW)来维护网络安全。在这种混合设计中,PoW主要在最初的采矿阶段起作用。长远来看,PPC网络的安全并不依赖能源的消耗。因此PPC是一种节能而有成本优势的P2P电子密码货币。PoS是基于币龄(coin age)并由通过与BTC类似的由每个节点散列运算产生的,只是其搜索空间被限制了。区块链的历史及交易结算是通过一个中心化广播检查机制得到进一步保护。”

通过让持币节点的哈希计算量和持币数量挂钩,点点币大幅降低了节点进行哈希计算的难度,降低了算力的消耗,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风险,比如所有PoS都需要面对的Nothing At Stake(不押注攻击)以及Long-Range Attack(长程攻击)等棘手的难题。而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难题,PoS链就不得不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上进行妥协,接受一定程度的中心化,并依赖对某些节点的信任以实施解决方案。[9,10]

因为PoS挖矿不消耗什么物理代价,所以当出现暂时分叉时,节点可以选择同时在分叉上工作,这样,无论接下来哪一个成为主链,自己都能得利。但是矿工的这种自私投机行为,就会导致网络的共识分裂。这就是不押注攻击。而在PoW挖矿中,矿工只能押宝在一条链上,因为投机行为会导致算力的浪费。

因为PoS挖矿不消耗什么物理代价,所以矿工可以轻易重建从非常非常早期的区块直到现在的一条全新的区块链,然后一举推翻历史共识。区块中记录的时间戳是非常容易伪造的。这就是长程攻击。而在PoW挖矿中,历史是由实在的、不可逆转的物理代价铸就的,推翻历史的成本实在是难以承受,以至于没有人有足够的经济动力去这么做。关于这一点,在2019年5月7日币安失窃事件中已经得到了印证(参考刘教链2019.5.10文《深度 | 币安被盗七千枚比特币,比特币为何反而逆势上扬、一枝独秀?》[链接][11])。

2018年6月10日,由币圈知名开发者BM(Byte Master,真名Daniel Larimer)操刀的重量级项目EOS主网上线了[12]。EOS是BM的第三个区块链项目,前两个分别是Bitshares和Steem.it。EOS项目的运营主体是一家设立在开曼群岛的公司,block.one。[13]

EOS的ICO发行也非常成功。开始的5天,就用2亿的EOS筹集到了相当于1.85亿美金的以太币。之后更是持续进行一年的ICO,总募资额达40亿美金。[14,15]

EOS所采用的共识机制,即是BM首创的DPoS(Delegated Proof-of-Stake)。采用持币者投票的方式,选出21个所谓超级节点(Block Producer,直译为“出块节点”)进行区块记账。而这21个超级节点之间则使用传统的BFT拜占庭容错算法进行协同。

DPoS通过极大地牺牲区块链网络去中心化和随机出块的特性,改由21个超级节点以协定的顺序出块,独占记账权(以及记账奖励),以此换取系统性能的提升。不过,与EOS上线前宣传的“百万量级TPS”相比,实际上线后的性能不过一千左右,令许多粉丝大失所望。

虽然出现了超级节点贿选、治理机制ECAF失调、严重安全漏洞等问题,EOS及其开创的DPoS,仍然成为许多区块链项目竞相模仿的对象。

五、Staking Economy:拥抱加密通胀主义

所谓Staking,就是基于PoS或类PoS共识机制,对持有的Stake行使权益的行为。

Staking Economy是一种商业模式。Stake持有人通过质押、投票、委托和锁定等行为获取收益。一般而言,根据持有代币的不同,其年化收益率约为7%(如Dash)-150%(如Livepeer)之间。目前来看,主要的运营模式为代币持有人将代币委托给可信第三方(包括钱包、交易平台、专业服务提供商等),由第三方作为区块链项目节点或支持力量代为获得该项目代币的通胀或区块奖励,并收取5%-25%的手续费。[16]

Staking Economy,一改PoW需要工作量证明才能获得货币奖励的原则,只要用户把自己手中的代币抵押或者委托抵押,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躺赚”更多的代币。没有能源消耗,绿色环保,所有人都赚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呀!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几个明星项目的名义年化回报率[17]:

Cosmos/ATOM                       13.4%

Horizen/ZEN                           20.4%

Tezos/XTZ                               6.9%

Dash/DASH                             7.0%

Livepeer/LPT                           155.0%

Loom Network/LOOM            20.0%

Decred/DCR                            10.7%

为什么Staking Economy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据信是因为市场需求的推动。

一方面,PoS或类PoS共识机制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采用PoS或DPoS的代币越来越多,总市值越来越大,但是很多代币并没有staking,因而损失了很多权益。比如EOS,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30日,其staking参与度仅有35.73%,理论计算未行使权益的损失超过642.7万EOS。[16]

另一方面,PoS和类PoS的市场发展前景被大家看好。Staked.us的投资人表示,2019年会有约四分之一的项目采用PoS共识机制,据此计算,staking将创造25亿美金的收益。Staked.us是一家为PoS项目提供服务的初创公司,在2019年2月获得了450万美元融资。国内外很多区块链企业、交易所和矿池都在积极布局这一赛道。

“躺赚”无疑是凯恩斯主义式的神话。拥有更多的名义货币,并不代表真的拥有了更多财富。赚到了代币,亏掉了真金白银,也不是不可能(2018.12.4《80%的EOS节点处于亏损》[18])。

货币通胀的唯一作用,就是把财富从一群人手中悄无声息地转移到另一群人手中。对于抵押经济而言,就是从没有staking的人手中转移到staking的人手中。这是一个隐形的财富再分配过程。

在此,我们使用的是“通胀”这个词原本的含义,即,货币数量的增加。

财富转来转去,最终,又是谁会赚到,谁会亏掉呢?

六、DeFi向左,Staking向右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主网上线,开创了区块链的历史。中本聪在创世区块留下了那条脍炙人口的泰晤士报当日标题: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如今,10年过去了。经历了2017年的泡沫和2018年的回落,2019年的前5个月,比特币用100%的涨幅开启了区块链的第二个十年。

在这个新十年的开端,DeFi和Staking Economy掀起了区块链的创新浪潮。细细看来,二者虽同属区块链金融和经济方面的创新,但却有着迥异的旨趣。究竟起来,有五大差异:

第一,DeFi在应用层,Staking在激励层。

DeFi关注的是运用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系统实现金融工具,为普通持币者使用金融工具降低门槛、消除障碍,属于应用层创新。

Staking Economy则是在共识层采用新的激励规则,降低矿工的成本,提高矿工的收益,属于激励层的创新。

这一差异提醒我们,如何判断二者的价值?需要考察的是,在价值流动的链条上,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哪一个层面能够捕获到最大的价值,是应用层,还是激励层呢?

第二,DeFi旨在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流动性,Staking旨在质押资产、消灭流动性。

正如一个经典案例所指出的,如果当年花1万个比特币买了2张披萨饼的哥们不是放弃了比特币,而是放到DeFi工具中借出一些稳定币来买披萨,那么今天,他就可以享受到那1万个比特币的增值回报。这就是一个保存所有权、赋予流动性的例子。

Staking则鼓励持币者把代币抵押、锁定,消灭流动性。为何?因为共识机制决定了,系统必须持续给矿工增发代币,这样的代币泛滥将引发通胀,为了减轻超发货币的贬值后果,经济学家告诉我们需要建立“蓄水池”,然后引导人们把货币放到蓄水池里面去。一个可能的bug是,以允诺更高的回报来引导,也就意味着未来更多的超发。

第三,DeFi通过创造新资产创造新市场,Staking通过增发同类资产扩大代币规模。

DeFi使持币者保有对原数字资产所有权的同时获得流动性的方法是提供新的资产,比如MakerDAO会让你在不放弃ETH的情况下得到DAI。

Staking则是直接给抵押者增发同样的代币,直观的提高名义代币的拥有量。

前者是创造信用货币,后者是直接印更多的钱。哪一种手段对整个经济系统而言更好一些呢?

第四,DeFi的目标是去中心化、透明化,Staking的方式是中心化、委托式。

DeFi要把传统中心化的金融迁移到区块链上,使其去中心化执行,资产透明,操作资产的代码也透明,以此消除系统对中心机构信任的需要。

Staking则有赖于普通持币者对于少数中心节点的相信或者信任。至少在商业上,这些节点也有足够的动力去通过宣传、收买的方式谋求大量散户的信任,以便集中他们手中的代币。

第五,DeFi或可有助于金融普惠,Staking的挑战是如何突破马太效应的魔咒。

金融对于普通人的理解能力而言总归是复杂的、迷雾重重的。DeFi可以降低投入门槛,却不易消除知识壁垒。不过,透明化和去中心化,总归赋予了人们审查规则的权力,以及减少被操纵的风险。

Staking的游戏规则决定了,代币将持续向持币大户手中集中,越来越严重的马太效应也许会成为系统的阿基琉斯之踵。

一言以蔽之,DeFi向左,Staking向右。两者都令我们拭目以待。

不过,有趣的是,这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的创新,却又不约而同地都面临同一个本质问题:真实价值输入从何而来?

比特币开发者Jameson Lopp说,2018年之于比特币,是非常糟糕的一年,2018年之于比特币,又是非常棒的一年。因为经过这一年,比特币生态低调发展,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8年,Lightening Network(闪电网络)技术,也是二层技术的一种,取得了超预期的发展。从年初的0个节点发展到了超过1万9000个节点,容量从0发展到了超过500BTC。(刘教链2019.1.14文《公链之殇:2018出人意料,2019何去何从》[链接][19])

于是我们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无论DeFi还是Staking Economy,都争相把Lightening Network归入自己这边的范畴之中。其中,DeFi抢过来归到“支付”分类,而Staking Economy抢来说闪电网络采用了比特币抵押以开启闪电通道,这也是一种Staking呀!

不得不说,两边都有一些心急。如果闪电网络是DeFi,那么比特币以及几乎所有区块链项目岂不都得包含?虽然闪电通道抵押了比特币,但是比特币网络并不会因为抵押而给你利息吧?

闪电网络的创新,是站在最具价值的比特币网络和资产的坚实基础之上的。也许这一点,才是DeFi和Staking Economy的探索者们都应该领悟和汲取的最大启发。

(全文完)

谢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参考资料:

[1] https://github.com/ong/awesome-decentralized-finance

[2] https://defi.network/

[3] https://www.ethereum.org/

[4] https://mp.weixin.qq.com/s/XDWUjKfW-RBPZYlhH5iwXA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5441549623086590

[6] https://mp.weixin.qq.com/s/9DeOL6IzLG3t5xf2YCzMHg

[7] https://peercoin.net/whitepapers/peercoin-paper-cn.pdf

[8] https://defipulse.com/

[9] https://medium.com/@abhisharm/understanding-proof-of-stake-through-its-flaws-part-2-nothing-s-at-stake-8d12d826956c

[10] https://medium.com/@abhisharm/understanding-proof-of-stake-through-its-flaws-part-3-long-range-attacks-672a3d413501

[11] https://mp.weixin.qq.com/s/S5EYxcLUu_9uUisSFuf5ZQ

[12]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3061974043107867

[13] https://eos.io/

[14] http://www.wanbizu.com/ICO/2017070410160.html

[15]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2677965467668291

[16] https://kknews.cc/tech/9gjnv9j.html

[17] https://staked.substack.com/p/seeking-yield-by-staked-issue-11

[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924591870362041

[19] https://mp.weixin.qq.com/s/vnllth1LKbtenp6bC6QclQ

发布了1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1728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lockcoach/article/details/938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