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子人的大学四年----我对电子信息专业的看法

引言

17年的暑假,我步入了大学,开始执笔写这个系列的时间是2020年初,似乎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开头。而此时的我也快面临重大抉择,是选择推免研究生、或是工作

好在从17年暑假开始、有断断续续写一些日记的习惯,我把他们保存在OneNote里,为笔记本加上了密码,每个月初新增一页。

在阅读这些年时不时写下的日记的时候,我深感自己从前的幼稚、可笑,但这恰恰说明了这些年我的成长。那些大学的点点滴滴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觉得,我的大学姑且算是丰富多彩的。拿过电子设计的全国一等奖、和校长握过手、带领团队运维的网站在校时平均每天有6000-7000个不同的IP访问、即将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以及很多其他有趣的经历。

如果你认为我的大学生活精彩,那我希望把接下来的故事讲给你听,这里面凝聚了我对大学生活、对电子专业的思考。

正文

这是第一篇,主题是“对电子信息专业认识”

《数字电路》第一节课,包老师(在我的大学生活中倍受尊敬的一位教授)让我们写下对电子专业的看法,这作为我们第一节课的作业,我哗啦哗啦写了长篇大论,也发表在了CSDN。再过了半年,浏览量也有四位数的时候,我却默默的将原来的那篇博文删除,大概是嫌弃过去的自己太年轻,将一切看得太浅,泛泛而谈。现在我想重新整理一下我对本专业的认识是怎样的,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发生了哪些事改变了我的认识?

我也想借这篇文章,来解答一些高考结束后,我选择专业(电子或计算机)的一点疑惑,希望恰巧有这方面疑惑的读者,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电子信息专业是做什么的?

在这个行业的圈子里,你得知道这两个词: EE(Electrical Engineer电子工程)和CS(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我希望你能够对这两个词感兴趣,并且去搜索引擎上查阅相关的资料,你就能大概了解到两者的区别。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CS是EE里面的一个分支,毕竟计算机也算是Electronic的东西,但残酷的现实绝大部分选手是从EE转到CS,极少有人愿意从CS方向转到EE方向。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借助“黑皮书”的力量

所谓“黑皮书”,指的是黑色封面的计算机系列丛书,我推荐阅读这本《数字设计和计算机体系结构》。

我想为你大概解读贯通该书的一个模型:如果我们将一个计算机系统按照层次进行拆分,那将会是这样的: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0683905 查看本文章
第一层:自然科学

当我们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本质上都是电子在按照安排好的路线上流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想要描述电子的流动,我们需要用到量子力学麦克斯韦方程组,这是自然科学的内容。很明显,我们需要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这是学院给我们安排了这样的课程的原因,为了学习上层的知识,我们需要这样的理论铺垫。

第二层:晶体管

但显然,如果对当下的每一个电子器件,我们都要分析电子的流向,那制作计算机系统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让电子的运动能够容易的被人为的控制,在1947年的贝尔实验室、诞生了第一个晶体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晶体管是万恶之源。围绕着晶体管的特性产生了很多的学科,但总的来说只有两大类:数字和模拟。

第三层:模拟电路

什么是模拟电路?你在学校给你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你们吃饭了吗?”。这个声音是典型的模拟信号,而手机的天线将你的信号发射出去,完成这部分功能的电路,就是模拟电路。

在《模拟电路》中,我们学习到,科学家发明出晶体管后,发现了他的放大特性。起初最简单的电路是什么都不接的共射放大,然后为了加上直流偏置引入了偏置电阻,再后来为了减弱噪声引入了差分电路…就这样,模拟电路一步一步复杂起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这样一个电路,是不是很头疼?而且你分析的不一定对,因为描述一个元件的参数可能有数十种那么多,计算机仿真软件往往能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

第三层:数字电路

相比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发展要快得多,华为的5G芯片麒麟990,能够在你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即成100亿个晶体管。在《VLSI》中,我们学习到如何用晶体管制作简单的逻辑门和存储。在《数字电路》里,我们又能够利用逻辑表达式加上逻辑门,制作上层的逻辑电路,包括加法器、数据选择器、触发器等等。接着这些基本的逻辑电路又构成了我们《微机原理》中的译码器、指令单元。再然后,我们可以利用编程语言让处理器完成我们指定的工作。

数字电路就像是搭积木,但若你想制作一个芯片、从设计一块芯片到最后的流片,成本是巨大的。学生阶段很难拥有这样的机会,但CPU这种电路,我们可以通过FPGA去设计。

第四层:操作系统

我们操作我们的计算机设备时,很少会直接接触到底层,将上层软件和底层硬件隔离开的,就是操作系统。作为一个电子人,学习单片机最后都会自然而然接触到这部分内容,我们学习到UCOS、RT-Threed,并且发现操作系统的很多知识,都在单片机中有所涉猎。操作系统层面完成了应用软件和底层硬件的接口,简单的说,你插上一个硬盘之后,操作系统识别出他是一个硬盘,并且用正确的协议去解析。

第五层:应用软件

最后一层,是我们平时使用的应用软件。我们可以使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应用软件,他们的功能丰富多彩,但由于其开发过程依赖操作系统,所以几乎不需要顾及到底层的每个硬件是如何工作的。

书中其实分了不止五层,我阐述了我的理解。电子出身有很多岗位、IC设计、数电工程师、模电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等等。

这已经涵盖了,作为一名电子专业的学生我们大概要学一些什么,能够做哪些事情,当然,也不只这些。抛开计算机、电子还可以研究无线通信、传感器设计等等。但在我的大学生活中,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到,也许是微电子专业需要涉及的内容吧。

不断深入的认知

在大学前、有自学过C程序设计,这使我在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充满着自信。我还记得、一位学姐得知我是新生之后很惊讶,因为我的眼神里没有大部分新生有的那种迷茫。

说起来,我选电子专业的原因是平时喜欢看一些计算机硬件的测评。在学院科协硬件部的招新过程中,一位部长(部长是二年级)。问我:“为什么要选电子?”,我想了想,说:“要是能做出来CPU就好了”,那位部长笑着说,大学阶段做不到的。但是真的做不到么?在现在的我看来,去设计一块CPU是可行的,虽然性能堪忧。

刚刚进入大学的我,就已经想知道电子这行业能够做些什么事情了。在我的印象里,存在着“电子发烧友”这么一个神秘组织,总是能够在互联网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于是我加了电子发烧友的QQ群。进了群简直是直接让我对电子的好感度直线下降、群里大部分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做的是倒卖元器件、音响、维修家电这种活,没有一点生命力。更讽刺的是,在大一上学期,我自学了Python,与此同时加了Python的交流群。

这两个群活力的鲜明对比,仿佛是在告诉着我EE和CS的未来,我萌生了转专业的想法。

大一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旺盛的好奇心、在一节专业导学课上,我认识到了单片机,于是变开始着手学习51单片机,看着自己编写的程序能够在处理器上正确的运行、去点亮LED灯、显示数字,我是很开心的。并且,我接触到了嵌入式,又加入了嵌入式的交流群,这个群的氛围显然是好多了的,大家都很热情。Linux、Python、单片机是这里不停歇的话题,我果断把电子发烧友的群退了!

这里的嵌入式,指的是嵌入式系统。与我们学校招生的时候所谓的嵌入式不同,指的是嵌入式培养,与企业合作。

再后来、学《数字电路》的时候,我了解到FPGA。并且开始学习这门技术,我又加入了FPGA的交流群,年轻人、都是年轻人、都是高学历的年轻人,我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我认为,要想区分EE和CS。首先得区分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

你说,前端开发、手机应用,算得上是计算机科学么,我认为算不上吧。这应当是软件工程,说来惭愧,我一个电子人也学了不少,我有自己写出来的博客站点:点击前往,还有帮老师写的网站、还有运维学校流量最大的站点,但这也给了我一定的评论权利。在这一行业中,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但普遍来说学历不是很高、因为这一行其实门槛极低,会写代码就可以了,我碰到过很多很多的大专生,前端样式写的比我漂亮的多。网络上普遍都说,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计算机科学从业者我不知道,但我大概可以告诉你软工存在这样情况的原因。前端的框架、迭代和更新速度太快,我不清楚这样是不是好事,但学习他们往往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于是就演变成了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却缺少了技术沉淀的现象,年纪大了,可能就学不动了。

而我认为,正确的王道是算法。

FPGA、是实现硬件算法的神兵利器。顾名思义,是将本来由计算机软件运行的算法,用硬件来实现。

我们来看Xilinx的一份报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度学习的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训练、给定数据集训练网络、第二步是用网络推测结果。FPGA可以在第二步有所作为,也就是将生成的网络部署在FPGA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是两块价格相当的(千元级别)的开发版,左侧是英伟达推出,主打GPU算力,右侧是Xilinx推出的FPGA+Arm架构,也就是说算力在FPGA,我们将三个典型的神经网络部署在上面,观察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纵坐标指的是用时,单位为毫秒。我们可以看到FPGA性能的优越,但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人还在用GPU算力?我认为原因会使用FPGA开发硬件算法的人才太少了,但是这样的人在慢慢增多。

Xilinx新推出的Vitis软体,似乎在昭示着无限的可能。

发布了1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48 · 访问量 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9498701/article/details/1051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