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数据杀熟”现象(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现如今已是大数据的时代,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网上购物,因而大部分人对这个概念有所了解。当用户打开淘宝浏览一些想购买的东西时,等下一次再打开淘宝,首页面就都会是相关内容了。不仅如此,当打开其他手机软件,或网页浏览器,同样也会推送相关的广告信息。
之前听别人说,他剃须刀坏了,给旁边的人说想买个新的,后来他上网准备购买,打开页面就是剃须刀的广告,他当时非常震惊,因为他近期从未搜索过,于是他告诉我们怀疑手机有监听系统,手机制造商与电商合作已达到更好推销产品的目的。这样想想确实后怕,若真有监听系统,那无疑我们的隐私全部被暴露了。
实质上,我们的个人隐私早已通过新兴技术手段透露给电商企业。大数据的出现是造福人类,使信息化时代更加快速便捷。因而这项技术在电商领域带给人们的自然是便利,它通过收集到用户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等信息,再进行数据分析,勾勒出带有特征标识标签的用户画像, 然后基于这个画像精准识别、归类,并通过推荐算法开启个性化推荐,真正做到了“精准销售”。就比如说,京东的头天购买隔天送达,据说是因为当你把准备购买的东西放在购物车里,后台可以监控到这一行为,然后这个商品就会被调到离你最近的仓库,提前准备。
【 图片来源:慕课网所有者:慕课网 】
【 图片来源:慕课网所有者:慕课网 】

一项技术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利与弊,期初,我们看到的是大数据分析带给我们的便利,对于用户来说,合理化的推荐,快速满足用户需求都是大数据的闪光点;而对于电商企业来说,他们也能快速且最大化的取得利益,可以说是互利共赢了。
但随着大数据这项技术的成熟,一些隐藏在背后的秘密浮出水面。与此同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广大群体的关注。例如,最近有网友爆料,自己在天猫超市购物时,遇到了“大数据杀熟”。具体情况为,同一个链接的相同产品,88VIP 会员的价格竟然比普通用户还高。其实“大数据杀熟”这个词在2018年3月就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这一现象持续了多年。那么,何为大数据杀熟?**直白的说就是利用大数据对熟人进行利益宰割,通俗来讲,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最直接的方式是“看人下饭碟”,根据用户身份、浏览习惯、所用设备、消费历史等画像消息,进行个性化定价,比如视频平台的会员服务针对苹果和安卓设备来差异化定价;再比如电商平台发现你购买高端商品越多,就可能给你定高价、少折扣。**间接方式则会根据用户搜索、浏览、购物车操作等行为判断其购买能力、购买欲望、决策习惯,进行临时价格调整。而电商平台目的是要让用户花更多钱获得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实现利益最大化。
据慕课网介绍,从本质上看,大数据杀熟的技术原理就是大数据。其中推荐算法会对消费能力高、消费意愿强的用户展示更高的价格,来赚取更多的利润。由于电商平台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自然会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
很显然,用户的个人隐私受到了威胁。从好的方面看,我们的信息只是用来帮助电商平台了解用户需求,给用户更好的购物体验。只能说暂时性的没有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但是也有坏商家,利用这些信息谋取额外的利益,表面上看似合理透明的价格,却有幕后者在操控,这必然是对广大用户利益的损害。
那么,到底是大数据分析滥用我们的个人数据,还是无良商家?
正如人民日报曾针对大数据杀熟现象的评论所言:“技术本身是中性的,要避免“技术的贪欲”,既要求拥有技术者不丢失克制的美德,更应构建与大数据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权利观念。”作为商家,想要获取更多利益是真,而作为技术人员,从职业操守以及个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来说,都不应该让不良商家有可趁之机。因而在技术上应更加严谨、能真正的做到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并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做适当调整和改进以此提高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毕竟,只有保证普通用户数据权利与平台数据权力间的大致平衡,才能为大数据的长足发展,赢得更多彼此信任的空间。
个人认为,若此现象已普遍存在,电商企业首先要自我反省,对企业内部应调整监管机制并加强自我管控意识,克制对用户数据的滥用,对技术进行改进,停止一切非法利益。而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若发现此现象要及时举报,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进而从法制角度做出管控,毕竟,道德无法约束时,就必须由法律来强制。

参考:
https://www.toutiao.com/i6802159966632280590/?tt_from=mobile_qq&utm_campaign=client_share&timestamp=1583809247&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mobile_qq&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req_id=2020031011004601001404707627BC11A6&group_id=6802159966632280590

发布了2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1 · 访问量 267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aozaoxiaowanzi/article/details/1047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