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TCP/IP协议(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将不可靠的物理层转变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传输的是帧(frame),高层的协议数据被封装在以太网帧的数据字段发送。

1.数据链路层解决三个问题

1.1封装成帧

(1)解释

网络层的IP数据报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就成为了帧的数据部分,在帧的数据部分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帧。帧长等于数据部分长度加上帧首部和帧尾部的长度,而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确定帧的界限。


(2)分析Ethernet II帧格式


含义:

前12字节分别标识发送数据帧的源节点MAC地址和接收数据帧的目标节点MAC地址(MAC地址是6个字节,即48位)。  
接下来的2字节标识出以太网帧所携带的上层数据类型,当PDU(协议数据单元)来到某一层时,它需要将PDU交付给上层,但是上层协议众多,因此在处理数据的时候,需要一个字段来标识把它交给谁。例如:该字段等于0x0800时,表示交给IP协议;等于0x0806交给ARP;等于0X8035交给RARP。

不定长的数据字段后是4个字节的帧校验序列(FrameCheck Sequence,FCS),采用32位CRC循环冗余校验对从"目标MAC地址"字段到"数据"字段的数据进行校验。

依据上图,Ethernet II类型的以太网帧:

最小长度:64字节(6+6+2+46+4)

最大长度:1518字节(6+6+2+1500+4)

(3)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ASCII码组成的文本文件时,帧定界可以使用特殊的帧定界符(控制字符)。

名称

十进

十六进

含义

SOH(Start Of Header)

01

0x01

放在帧的最前面,表示帧的首部开始。

EOT(End Of Transmission)

04

0x04

放在帧的最后面,表示帧的结束。

控制字符:控制字符(ControlCharacter)出现于特定的信息文本中,表示某一控制功能的字符。在ASCII码中,第0~31号及第127号(共33个)是控制字符或通讯专用字符,如控制符:LF(换行)、CR(回车)、FF(换页)、DEL(删除)等;通讯专用字符:SOH(文头)、EOT(文尾)、ACK(确认)等。

1.2透明传输

(1)解释

透明传输是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接收方不会将这样的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透明的。

(2)字符填充

当传输数据中的某个字符的二进制代码恰好和SOH或EOT这样的控制字符一样时,数据链路层就会错误地找到帧的边界,把误认为是完整的部分帧收下,把剩下的那部分数据丢弃,这显然就不是透明传输。

  

解决办法: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和“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而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时,会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这种方法称为字符填充(character stuffing)。

1.3差错控制

(1)两类错误:一类是最基本的比特差错,即比特流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如1变成0、0变成1);另一类是收到的帧没有出现比特错误,却出现了帧丢失、帧重复或帧失序。

误码率BER(BitError Rate):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

(2)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CRC的检错技术。

(3)循环冗余检验CRC和帧检验序列FCS的区别:

CRC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方法,而FCS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对数据帧进行CRC运算得出的序列就是帧校验序列FCS,FCS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求出。

2.数据链路层信道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是两种类型:

(1)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2)广播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由于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送。

3.数据链路层主要协议

3.1PPP(Point-to-Point Protocal)协议

(1)解释

PPP协议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遵循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族的一般报文格式。PPP协议是为了在点对点物理链路(如RS232串口链路、电话ISDN线路等)上传输网络层报文而设计的,PPP协议是现在最流行的点对点链路控制协议。

PPP协议主要由链路控制协议(LCP)、网络控制协议(NCP)和PPP的扩展协议组成。

链路控制协议(LCP)是PPP协议的一个子集,主要用于建立、拆除和监控PPP数据链路。

网络控制协议(NCP)根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可以提供一族网络控制协议,最常用的是提供给TCP/IP网络使用的IPCP网络控制协议。当点对点的两端进行NCP参数配置协商时,主要是用来获得通信双方的网络层地址。

(2)功能:

a.具有动态分配IP地址的能力,允许在连接时刻协商IP地址。

b.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比如TCP/IP、NetBEUI、NWLINK等。

c.具有错误检测以及纠错能力,支持数据压缩。

d.具有身份验证功能。

e.可用于多种类型的物理介质上,包括串口线、电话线等。

3.2以太网(Ethernet)协议

以太网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由于其简单、成本低、可扩展性强、与IP网能够很好地结合等特点,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从企业内部网络向公用电信网领域迈进。以太网接入是指将以太网技术与综合布线相结合,作为公用电信网的接入网,直接向用户提供基于IP的多种业务的传送通道。以太网技术的实质是一种二层的媒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在五类线上传送,也可以与其它接入媒质相结合,形成多种宽带接入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创新,其应用领域正逐步向接入网、城域网、甚至广域网/骨干网方面拓展,形成基于IP/Ethernet的端到端无缝连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outhwind0/article/details/8003801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