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详细介绍学习二

1. zookeeper概述

1.1. 什么是zookeeper

Zookeeper Google Chubby的开源实现,是 Hadoop 分布式协调服务

它包含一个简单的原语集,分布式应用程序可以基于它实现同步服务配置维护命名服务

数据同步:

1.2. zookeeper能干什么

确保集群中只有一个主监控集群中的节点是否存活,进行分配资源。

将配置信息存入zookeeper,集群中启动时可以读取通用的信息。

例如:

Hadoop2.0,使用Zookeeper的事件处理确保整个集群只有一个活跃的NameNode,存储配置信息等.

HBase,使用Zookeeper的事件处理确保整个集群只有一个HMaster,察觉HRegionServer联机和宕机,存储访问控制列表等.

1.3. zookeeper集群机制

1. zookeeper结构和命令

1.1. zookeeper数据结构

层次化的目录结构,命名符合常规文件系统规范

每个节点在zookeeper中叫做znode,并且其有一个唯一的路径标识

节点Znode可以包含数据和子节点(但是EPHEMERAL类型的节点不能有子节点)

Znode中的数据可以有多个版本,比如某一个路径下存有多个数据版本,那么查询这个路径下的数据就需要带上版本

客户端应用可以在节点上设置监视器

1.2. 节点类型

Znode有两种类型:

短暂(ephemeral)(断开连接自己删除)

持久(persistent)(断开连接不删除)

Znode有四种形式的目录节点(默认是persistent

PERSISTENT

PERSISTENT_SEQUENTIAL(持久序列/test0000000019

EPHEMERAL

EPHEMERAL_SEQUENTIAL

创建znode时设置顺序标识,znode名称后会附加一个值

顺序号是一个单调递增的计数器,由父节点维护

在分布式系统中,顺序号可以被用于为所有的事件进行全局排序,这样客户端可以通过顺序号推断事件的顺序

1.3. zookeeper特性

Zookeeper:一个leader,多个follower组成的集群

全局数据一致:每个server保存一份相同的数据副本,client无论连接到哪个server,数据都是一致的

分布式读写,更新请求转发,由leader实施

更新请求顺序进行,来自同一个client的更新请求按其发送顺序依次执行

数据更新原子性,一次数据更新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实时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client能读到最新数据

1.4. 数据结构的图


1.5. zookeeper命令行操作

运行 zkCli.sh server <ip>进入命令行工具

分析创建节点:

-s:序列化

-e:短暂的。

类型:

创建短暂非序列化节点:-e

创建短暂序列化:-s –e

创建持久非序列化:空

创建持久序列化:-s

1、使用 ls 命令来查看当前 ZooKeeper 中所包含的内容:

[zk: 202.115.36.251:2181(CONNECTED) 1] ls /

2、创建一个新的 znode ,使用 create /zk myData 。这个命令创建了一个新的 znode 节点“ zk ”以及与它关联的字符串:

[zk: 202.115.36.251:2181(CONNECTED) 2] create /zk "myData“

3、我们运行 get 命令来确认 znode 是否包含我们所创建的字符串:

[zk: 202.115.36.251:2181(CONNECTED) 3] get /zk

4、下面我们通过 set 命令来对 zk 所关联的字符串进行设置:

[zk: 202.115.36.251:2181(CONNECTED) 4] set /zk "zsl“

5、下面我们将刚才创建的 znode 删除:

[zk: 202.115.36.251:2181(CONNECTED) 5] delete /zk

2. zookeeper原理

2.1. zookeeper的选举机制(全新集群)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整个选举的过程.
假设有五台服务器组成的zookeeper集群,它们的id1-5,同时它们都是最新启动的,也就是没有历史数据,在存放数据量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假设这些服务器依序启动,来看看会发生什么.
1) 服务器1启动,此时只有它一台服务器启动了,它发出去的报没有任何响应,所以它的选举状态一直是LOOKING状态
2) 服务器2启动,它与最开始启动的服务器1进行通信,互相交换自己的选举结果,由于两者都没有历史数据,所以id值较大的服务器2胜出,但是由于没有达到超过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都同意选举它(这个例子中的半数以上是3),所以服务器1,2还是继续保持LOOKING状态.
3) 服务器3启动,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服务器3成为服务器1,2,3中的老大,而与上面不同的是,此时有三台服务器选举了它,所以它成为了这次选举的leader.
4) 服务器4启动,根据前面的分析,理论上服务器4应该是服务器1,2,3,4中最大的,但是由于前面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选举了服务器3,所以它只能接收当小弟的命了.
5) 服务器5启动,4一样,当小弟.

2.2. 非全新集群的选举机制(数据恢复)

那么,初始化的时候,是按照上述的说明进行选举的,但是当zookeeper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有机器down掉,重新选举时,选举过程就相对复杂了。

需要加入数据idleader id

数据id:数据新的id就大,数据每次更新都会更新id

Leader id:就是我们配置的myid中的值,每个机器一个。

选举的标准就变成:

1、数据id大的胜出

3、数据id相同的情况下,leader id大的胜出

根据这个规则选出leader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0764991/article/details/8037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