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发展史中各操作系统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OS形成发展流程图

01

操作系统的分类

手工操作阶段(20世纪40年代)

  • 特征:
    1. 有人工干预:放纸带、电传打印机上输出结构
    2. 独占性:一个用户使用过程中占用计算机所有文件,第二个用户绝对无法干预
    3. 串行性:人和计算机的工作、CPU和输入输出组设备等只能串行不能同时进行
  • 缺点:
    1. 用户在作业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独享系统中的全部资源;
    2. 手工操作所需时间很长
  • 问题
    1. 当CPU速度提高时出现人 ——机矛盾
    2. 比如:
机器速度 作业在机器上计算所需时间 人工操作时间 操作时间与机器有效运行时间之比
1万次/秒 1小时 3分钟 1:20
60万次/秒 1分钟 3分钟 3:1

(单道)批处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

  • 运行图
    02

联机批处理

  • 特点: 有监督程序,作业自动过度
  • 问题: CPU高速与I/O慢速的矛盾
  • 解决办法: 由卫星机负责I/O

脱机批处理

  • 特点: 主机与卫星机并行操作
  • 问题: 调度不灵活;保护问题;
  • 解决办法: 通道技术、中断技术
  • 通道: 又称I/O处理器,是一种专用处理部件,它能控制一台或多台外设的工作,负责外部设备与主存之间的信息传输。
  • 中断: 当主机接到某种信号(如I/O设备完成信号)时,停止原来的工作,转去处理这一事件,当事件处理完毕主机又回到原来的工作点继续工作。

执行系统(20世纪60年代初期)

此时在引入通道和出现通道中断主机功能,是OS发展史的重要事件,它推动OS进入执行系统阶段。

  • 定义: 借助于通道与中断技术,由主机控制I/O工作。原有的监督程序不仅要负责调度作业自动地运行,而且还要提供I/O控制功能。它常驻主存,称为执行系统。
  • 特点: 主机、外设并行操作;增强了保护能力。
  • 基本功能: I/O控制功能;调度;
  • 问题: 资源利用率不高

多道批处理系统 (20世纪60年代初期)

  • 多道程序程序设计技术: 在计算机主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这些程序在管理程序控制之下,相互穿插地运行。当某道程序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如等待外部设备传输数据),管理程序便将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

  • 特征:
    1. 多道:内存中同时存放几个作业,并允许并发执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2. 宏观上并行
    3. 微观上串行

    关于并发、并行和串行的区别在前已经写了:OS中了解“并发”与“并行”的区别

  • 优点: 作业流程自动化;效率高;吞吐量高;

  • 缺点: 无交互手段;调试程序困难;

  • 单道与多道批处理的比较
    03

分时系统(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中期)

  • 分时技术: 所谓分时技术,是把处理机时间划分成很短的 时间片 (如几百毫秒)轮流地分配给各个联机作业使用,如果某个作业在分配的时间片用完之前计算还未完成,该作业就(被强制)暂时中断,等待下一轮继续计算。
  • 特点:
    1. 多路性: 又称 多路调制性,即一个主机可以同时与多个终端连接。
    2. 交互性: 又称 交往性,即系统以对话的方式为各个终端用户服务。
    3. 独占性: 手动操作速度远小于计算机处理速度,所以用户感觉独占了整个计算机,即每个终端用户实际上都拥有一台完全属于自己的虚拟机。

实时处理系统(20世纪60年代后期)

  • 实时: 计算机对于外来信息能够在被控对象允许的截止期限(deadline)内作出反应。
  • 实时处理: 以快速反应为特征,对实时信号能在截止期限之内处理并作出反应。实时处理具有实时性和可预测性(整个系统的开销都可以预测出来)。
  • 特点:
    1. 及时性: 对外部请求在严格时间范围内作出反应
    2. 可靠性

通用操作系统(20世纪60年代后期)

  • 定义: 同时具有分时、实时和批处理功能的操作系统成为通用操作系统。分时系统与批处理系统结合。
  • 任务分级: 在通用操作系统中可能出现3类任务,任务按照其急迫程度加以分级:实时任务级别最高,分时任务次之,批处理任务最低。
  • 前后台系统: 通常会将实时、分时和批处理中的俩俩系统结合起来,构成所谓的前后台系统。
    1. 前台任务优先于后台任务。
    2. “前台”:需要频繁交互的任务
    3. “后台”:时间性要求不强的作业

以下OS的介绍顺序是随意排列

单用户操作系统(single-user operation system

  • 解释: 单用户操作系统是为个人计算机所配置的操作系统。
  • 主要特点: 单用户,即系统在同一段时间内仅仅为一个用户提供服务。
  • 追求目标: 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支持丰富的应用软件。
  • 例如: MS-DOS、CP/M、Windows等。

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on system,NOS

  • 定义: 用于实现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管理的操作系统称为网络操作系统。
  • 目的: 相互通信;共享资源;
  • 特征:
    1.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互连的计算机系统的群体。
    2. 这些计算机是自治的,每台计算机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各自独立工作,它们在网络协议控制下协同工作。
    3. 系统互连要通过通信设施(硬件、软件)来实现。
    4. 系统通过通信设施执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作处理,实现 多种应用要求。

分布式操作系统(distributed operation system,DOS

  • 分类:
    1. 紧耦合(closely coupled)操作系统: 建立在多机系统的基础之上。
    2. 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d)操作系统: 建立在计算及网络的基础之上。

  • 特征:
    1. 统一的操作系统
    2. 资源的进一步共享
    3. 可靠性
    4. 透明性

  • DOS和NOS的区别
    1. DOS具有各个计算机间相互通讯,无主从关系;NOS有主从关系。
    2. DOS系统资源为所有用户共享;而NOS有限制地共享。
    3. DOS中若干个计算机可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而NOS只能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某个人物,无法迁移。

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 operation system

  • 定义: 在机器人、车载系统、家用电器、手机等通信设备上都需要一个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的环境,而提供这种环境的OS就是嵌入式操作系统。

  • 特点:
    1. 完成某一项或有限项功能;不是通用型的
    2. 在性能和实时性方面有严格的限制
    3. 能源、成本和可靠性通常是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
    4. 占有资源少、易于连接
    5. 系统功能可针对需求进行裁剪、调整和生成以便满足最终产品的设计要求

  • 与一般OS的差别:

    1. 可裁剪性
    2. 可移植性
    3. 可扩展性
  • 系统例子: 常见的嵌入式系统有Linux、uC1inux、 WinCE、Pa1mOS、Symbian、 eCos、 uCOS- -II、VxWorks、pSOS、Nucleus、 ThreadX、Rtems 、QNX、INTEGRITY、OSE、 C Executive等等

参考资料

发布了2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42 · 访问量 850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3068326/article/details/10450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