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以及发展史

一。操作系统原理
1、串行:
    一个任务完完整整地运行完毕后,才能运行下一个任务


2、并发
    看起来多个任务是同时运行的即可,单核也可以实现并发


3、并行:
    真正意义上多个任务的同时运行,只有多核才实现并行




4、cpu的功能:
    cpu是用来做计算,cpu是无法执行IO操作的,一旦遇到io操作,应该让cpu去执行别的任务




5、多道技术
    1、空间上的复用=》多个进程共用一个内存条
    2、时间上的复用-》多个进程复用同一个cpu的时间
        空间上的复用:cpu遇到IO切换:可以提升效率
        时间上的复用:一个进程占用cpu时间过长也会切走:为了实现并发效果不得已而为之,反而会降低程序的执行效率
6、操作系统的简介
  1、为什么要有操作系统
      程序员无法把所有的硬件操作细节了解到,管理这些硬件并且加以优化使用是
      非常繁琐的工作,这个繁琐的工作就是操作系统做的,这样程序员就从这些繁琐的
      工作中解脱出来,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应用软件的编写,应用软件直接使用操作
      系统提供的功能来间接使用硬件
  2、什么是操作系统
       1,为用户和应用软件提供了简单清晰的系统调用接口,这样加快了程序的开发效率
       2,将应用程序对硬件资源的竞争请求变得有序化
  3、操作系统与普通软件的区别
       1、操作系统由硬件保护,不能被用户更改,而应用程序可以
       2、操作系统与用户程序的差异不在于二者所处地位,在于操作系统
       是一个大型、复杂、长寿的软件
  4,、操作系统发展史(电子时代开始)
       1、第一代计算机(1940-1955):真空管和穿孔卡片
          背景:想用机械取代人力
          特点:没有操作系统概念
                程序设计直接控制硬件
          优点:程序员可以及时的调试程序
          缺点:浪费计算机资源
          注意: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程序在内存运行。程序串行
       2、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背景:减少机时的浪费
          特点:有不同人员分工操作大型机
                有了操作系统概念
                有了程序设计语言
          优点:批处理,节省了机时
          缺点:流程需人参与控制
                计算过程任然串行
                影响开发效率,不能及时调试程序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设计
          背景:厂商有两条不兼容的生产线
          特点:可自动运行多个程序减去了人员参与控制
                多道技术让cpu充分利用(空间复用,时间复用)
                分时操作系统(后来的unix),多个联机终端加多道技术


       4.第四代计算机(1980-至今):个人计算机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540539/article/details/8100418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