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到2018杂记

    从去年9月份读研,到现在一年快结束了,谈不上多刻苦,但也做了一些事情,可惜一直处在无谓的忙忙碌碌中,宁愿多玩会手机也懒得停下来反思一下,所以深感有必要整理一下这近一年的心情。

    一直以来我的人生非常顺遂,虽然不是什么x二代,但也从小生活在父母完备的呵护下,因为过于安逸,直到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仍然没有想过以后要做什么。读一个听起来很热门的财经类专业,每天打打游戏,考前水一波混及格,快读完了就考一个听起来很热门的研究生,这一句话就可以道尽我的大学四年。

    考研二战那年算是比较煎熬的,但如果要给个总结,我想这应该是我真正开始用脑子生活的第一年吧。这一年告诉我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既然投胎为人,长了脑子,就好歹要用一用它。也是因此开始学着规划自己的生活,认知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特征,思考自己的未来。

    也大约就是在刚考完研那段时间对编程产生了一些兴趣,不,不应该叫兴趣,大约一开始只是一点好奇吧。人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胆怯的,所以我开始地很谨慎,也很懒惰。一本SQL入门,一本python入门书,大概用了整整四个月时间才慢慢消化,当然其间兼顾各种实习考证恋爱旅游之事不提也罢。也是因此,不顾自己是个学财经出生的“文科生”的事实,不管自己本科61分的微积分成绩,9月份开学后毫不犹豫地选了量化方向。

    大约是因为本科过于荒废,我对于研究生生活的期待在等待开学的日子里呈指数式上升。幻想着从图书馆借回来一摞书挑灯夜读,坐在第一排听大牛教授的课,和同学一起健身游泳狼人杀,躺在操场的草坪里说情话。这四个理想,第一个因为晚上常常沉迷手机而早早夭折,第四个则因为操场的草坪每天都浇水而无力实施,其他两个倒是比较符合期待。

    开学后的一个月,除了奔波上课,基本就忙于CPA。现在想想其实我一个学二级投资还是量化投资的,CPA的用处其实有限。但对于当时连一级二级买方卖方都一头雾水的我来讲,其实六七成只是在跟风罢了。幸而最终还是过了两门,好歹也能在简历上多出来一行字——当时我的简历真的是写不满一张纸的水平。

    考完CPA侥幸找到了一份很对口的实习,公司如何不予置评,但当时的老板愿意把我一个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和经验的新人招过去实习,至今想起来都很感激。于是接下来就开始在实习-上课-作业之间奔波,期间有过和同事争吵的时候,和作业组员撕逼的时候,难得旷课一次结果点名了的时候,虽然有些累有些迷茫,但也算是相当充实,相当大学生活了。也是那段时间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之前学编程学得那么慢,说到底还是需要一个目标,然后去训练,去写出满是bug的code来,去一个个痛苦地google,去硬着头皮看英文文档,才能迅速地提升起来。

    最后一个大作业是1月初交的,交之前两天去约了一波滑雪+海底捞,很贵,也很爽。可能就是在那天摔得屁股快碎了的时候,萌生了想要去挑战各种运动的念头——当然,跑步就算了吧。现在想想其实会发现,在我们眼里优秀的人,尽管优秀的地方不一样,但有一些特质是共通的,比如不断学习,比如热爱挑战自己,比如不断尝试新的东西。我不能保证自己会成为多么优秀的人,但也很开心自己在慢慢朝着那个方向靠近。

    一月中旬辞职之后,当天就开始了下一份实习。当时感觉自己运气很不错,但是现在其实也有点后悔没有再多搜集一下信息而是贸然决定。那段时间一直嚷嚷着要去炒股,因为各种拖延就没入市,结果春节大跌之后的低位到现在都没破,最后高位进去,想想还是很愚蠢。不过说实话,其实刚进去都是去当韭菜的,到底哪个位置其实也只是事后空后悔而已。

    之后一直到过年,每天都埋没在各种回测的海洋里工作到除夕。当时有种感觉,学了很多东西,学得很快,但是却更多地是为了尽快完成工作而迅速吸收的边角料,不是有框架、成体系的知识。

    年后那两个月,毫无疑问是最开心的一段时光,也是真正让我觉得为了这个研究生费了两年时间是完全值得的的时光。从大学开始一直有一种恐慌,因为再也没有一个“老师”可以给你规划一切,监督一切,解决一切疑难了,也再没有一群跟你水平、进度相似且每天朝夕相处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了。学习中最大的障碍,似乎变成了如何做一个学霸但不被别人当成书呆子嘲笑,如何在各种搜索引擎提供的乱七八糟的信息中,找出真正能解决自己疑惑的那些。而幸运的是,在我的校园生涯即将结束的这一年里,我遇到了一个愿意一点一点倾力相授,而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答疑解惑的好老师,以及一群抱着和我一样的学习态度,屏蔽周围浮躁的环境愿意静下心来学习的同学。尽管只有两个月,但是足够我在量化投资这个领域给自己搭起一个完整而牢靠的框架,就如同一个已经写好了索引的书架,以后任何新的书,都知道应该摆在哪里,为什么摆在那里。当然,也足够我最后享受一把当一个学生的幸福生活。

    到四月底学期结束,实习也辞了,开始拼命申暑期实习,便进入了现在的每天迷茫着等网测和面试通知的状态。一开始辞掉实习的初衷,一方面是方便面试和参加宣讲,另一方面也是想沉淀沉淀,把这一年来学到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消化一下,也把一直想学的一些东西系统地学一下。但是真的停下来面对着电脑里杂七杂八的文档和一桌子的书,不由又有些混乱,不知道该从何开始。

    这一年来,我都学了些什么呢?python?matlab?R?VBA?选股因子?统计和计量?机器学习算法?期权定价模型?波动率曲面?这些东西似乎都有所涉猎,但真要将其体系化并有所取舍,又有些难度。近些年我也一直在分析自己的性格,明白自己绝不是最优秀的那一类人,过于懒散,学任何东西尽管入门快但不够深入,往往是贪多嚼不烂,没有真正能立足的一技之长是最大的痛点。所以我现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这些东西中选一个方向,选一门语言深入进去,静下心来从头到尾做完一件事,看完一本书。而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选好了方向之后,给自己规划一个该方向的学习路径,从最紧迫的地方学起,逐渐建立一个成体系的知识框架。而最后一个最难的问题,也是我自认从来不曾好好做到的一件事,就是坚持自己的规划。

    我仔细回想了自己看过的论文和书,论文往往是看完核心部分就直接跳到结论,书往往是翻翻目录,前两章看得特别认真仔细,笔记恨不得画的像画儿一样漂亮,后面新新的没看过,因为已经跑去看下一本了。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对于很多东西的学习并未深入,只知皮毛。以前或许还能靠着一点小聪明蒙混过去,而现在面临着最残酷的秋招,我再也不能混下去了。

    事实上方向我心里是有的,语言肯定是python,而资产大类莫过于股票和CTA。期权尽管已经有一定的尝试,但没有数理基础一来过于艰难,二来也无法得到自己对自己成果的认同。所以关键其实是路径和坚持的问题,有必要系统地梳理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少东西要学,哪些是最紧迫的,最有用的,以及究竟有多少时间能用来学习,还有最重要地,该如何督促自己坚持下去。

    这里又突然想起了最近听的缠中说禅的教你炒股票系列,禅师真的是一个大雅以致大俗之人,话虽写的直白,但意境深远。而我更佩服的,一方面是他几年之内坚持写了那么多的文章,另一方面则是当年那个得了癌症的禅师,居然还在乐观地继续更新博客。这种坚持,或许就是我与优秀的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写到这里虽然没有结论,但其实感想基本都谈完了,在浪费时间在伤春悲上似乎也无甚意义,不如就到这里罢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hengxiaobufu/article/details/80318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