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连绵

  这几天很多大的雨水,晴天刚露头又会盖过去两天雨天。

  跑到河边看钓鱼的,想到很少这样感受自然的气息。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计算机、网络互动。太多的时间用在屏幕上,生活大部分也牵连在里边。想要做什么,还是会从里边找方法。毕竟,自己擅长的都和那屏幕后边的内容相关。

  如果过一段时间,状况疏松一些之后,会想着能更多亲近自然界,从自然的范围里,去找到有趣的事。不是人和机器的交流,是和自然环境的交流。

  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吧,劳累一段时间就不干了。和我相近的群体大概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想要改变,还是一个慢活。养成的习惯,被牵连的生活,不是一会儿就可以解开。

  看到细雨和花朵、小草,还有云彩等,想到电脑里渲染出来的效果。和自然想比还是差远了。观察角度有些成了屏幕后边的渲染,从对比中才发现美。并没有像以前一样,都不用去发现,这些自然的现象就一直伴随在自己身边,觉得是普普通通的事。

  生活并没有网络那么有趣,于是把生活大部分都塞进网络里。在上边忙碌着什么。也尝试在网络之外的生活找到有趣的事,也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

  网络里的所有东西,都源自自然生活界发生的事情。太进入里边了,在外边就不怎么能找到方向。都在那么忙碌着,也没有多少人思考到底在做着什么。

  想要最广阔的天空,外边才是最大的。充满着更多达成事情的方法。自己看到,太多事情都被卷进网络里去了,少了生活的原动力。

  想要说话,见面多好。

  想要买衣服,能摸到能看到多好。

  想要见更多的风景,去旅游、去呼吸那地方的空气、去沉浸在那里特有的自然多好。

  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力气,能在网络中看到的话总比没有好。看上去有些这样。

  可是人造的数据,能触发什么新意,能得到多少承接于自然的创造灵感。

  我想在屏幕后边得到更多丰富的内容,担心的是现在太多的事都涌向了屏幕后边,那么还有多少留在生活里。那些或许不适合待在屏幕后边的,也都赶着热潮进了去。

  那谁还去嗅花香,再设计它的美。更多直接从数据里进行筛选,偏离了“源于自然”,便搁浅了设计的深意。

  纵观网络里充斥了太多快餐文化,让人忽略了这里也是一个可以慢慢烹饪的地方。它不是用来表达快,是表达更广地传播。

  “还没成型,就被稀释。”

  流通性大了,却反而不容易找到有讲究的作品。自己也做不出来什么好作品。

  或许它本来就不那么好找,流通性大的,只是大在那些轻量作品领域。现在好的作品还没有那么大的流通性。

  不被设计出来,或者设计出来了,也不知道在网上放到哪里去。想要找好的设计,却不知道在网上哪里可以找到,那些可看到的都太差强人意。只能走老路子,通过人脉找到相应的设计师。而或许,很少有人需要这样去做,直接从屏幕后边找到个差不多的就可以了。

  还是有人会喜欢去做更有感悟的设计,还是有人会需要这样的满足。都有着某种意义角度的追求。

  那种深意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自己亲身去体验后,融于身心的感悟。

  对于一个形象的设计;对于一件事情的合理铺展;对于一件产品的特殊理解,等等,都属于那个范围。

  更有深度的设计,给人带来更丰富多彩、更触动本我的生活体验。

  屏幕后边,应该做得起这份流通。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flangrean/p/908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