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 board had recommended the book 15, book two and a half

Selling books on the website to find the last few years I've seen the book Fan Deng had recommended, there are 15, including Gordon Fan Book Club had recommended, or Fan Teng written recommendation language. 4 has two stars, a 3.5 star, 3-star, or other are lower.

 


 

4 Star | "facts": The world is getting better, stop thinking errors we see these huge changes

 

 

Hans is the first author who many years ago for the first time to show animated bubble chart at TED, second, third author Anna Euler and his son and daughter. The book is an account of dynamic bubble chart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Anna Euler leadership development.

 

The author is professor of Sweden, the research is: the link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poverty and health. After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working in Africa, he has witnessed the Ebola epidemic. It can be said for the world's rich and poor are more understanding.

 

The book has confessed Hans died in February 2017. Jingdong poster on the death of Hans the time mistakenly written in 2007.

 

At that time the animated bubble chart comparing fire on the network, but people like me and around m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this figure, I have tried to achieve by excel (the conclusion that can be achieved in excel supplemented by a small amount of VBA code) .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did not get 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speech.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book can be seen as extensions that extend TED speech. The main contents of two categories:

 

1: reliable and credible data show that the world changed for the better;

 

2: a variety of human thinking errors cause most people do not understand do not believe that above this point.

 

Author of several important points:

 

1: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can no longer use to divide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ccording to 2017 data, most countries have been relatively rich. According to the wealth of the people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from low to high are getting richer. The first stage of the poorest and the richest fourth pole each of 10 million people. The author believes can read this book readers are already members of the fourth grade;

 

2: inside each level, lifestyle actually close, these lifestyle with national, ethnic, faith relations are not as relations with more rich and the poor;

 

3: Most of the wealthiest members of the fourth stage completely unaware of the other three poles people tend to think they are the same poverty;

 

4: to enhance the total wealth of wealth in Western countries has been relatively slow, and the first three are still very dramatic change, a huge business opportunity hidden in these countries;

 

The book thinking errors mentioned in the following 10:

 

1: divided into two, often I like to make things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often not so simple;

 

2:负面思维,更容易关注负面消息。实际正面消息往往不是新闻,负面的才是,负面消息也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

 

3:直线思维,认为事情会直线发展下去。实际事物发展还可能是S形、驼峰形、滑梯型、倍增型等;

 

4:恐惧本能,本能地夸大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实际这些事件的概率可能很低,更需要关注的可能是另外一些常见问题;

 

5:规模错觉,被大数字吓到,不去了解比例。实际大数字的占比也很重要;

 

6:以偏概全;

 

7:命中注定,比如认为非洲会一直贫穷下去,西方会一直高速发展;

 

8:单一视角,喜欢用一个简单的思路去看问题,比如因为市场经济是好的,所有的经济欠发达问题都可以用市场经济去解决;

 

9:归咎他人,把坏事的责任推给其他人,比如推给无量的商人,黑心的记者,外国人;

 

10:情急生乱,遇到紧急情况,常常不做思考直接采取行动。实际上当前社会大部分的紧急情况是有时间去分析思考的。

 

书中有不少数据分析相关的误区与错误结论,也可以看作是一本数据分析的书。

 

总体评价4星,不错。

 


 

4星|《好好说话》:常见沟通场景的应对误区与应答思路、应答句式

 

全书针对谈话的常见场景,分析双方的本质问题和应答方的常见应对误区、应该的应答思路与句式。对沟通双方的思路的分析比较有功力。

 

感觉是从大专辩论赛的角度来组织全书的结构的。我更同意马东在序言中的说法,这本书更应该叫《好好思考》。不过如果从“好好思考”的角度来写书,全书的结构和重点要做一些变化。

 

书中把语言沟通的五种常见场景(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称作五个维度,还画了一个五边形,我认为这是全书最大的败笔,这里说“五种场景”比“五个维度”更合适,用表格比用五边形更合适。

 

个人感觉:在大部分的场景中,“好好说话”最重要的是两点:1:听,听对方说完,认真思考对方的想法,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打断对方;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说,先说重点,确认需要展开说的时候再展开。

 

另外个人比较好奇说话的能力有没有可能通过看书或者培训来提高。

 

总体评价4星,还不错。

 


 

3.5星|《行为设计学:让创意更有黏性》:好创意六要素

 

 

英文版是2007年的,2010、2014年中信各出过一版,名字分别是:《粘住》、《让创意更有黏性》。2014版的译者跟这一版是同一个人。

 

两位作者是学者,书写的比较有趣,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许多信息、数据、故事都给了出处。

 

作者基本的思想是:好创意有6个要素:简单、意外、具体、可信、带情感、故事,“知识的诅咒”则会阻止我们运用这六个要素,因此要学会破除它。

 

这里的创意,可以是一个广告、一则谣言、一个PPT、一次演讲。知识的诅咒是指创意发布者没意识到听众不知道自己脑中的许多信息与想法。

 

书中说,传播比较广的谣言基本是满足以上6个要素的,这样的谣言用正面的辟谣比较难消除影响,最好是用更有创意的说法或故事来破解

 

书中举了不少案例来论证好的创意和不好的创意。大部分还算有意思。当然案例基本是发生在美国的。

 

总体评价3.5星,还不错。

 


 

3星|樊登推荐《学会吃饭》:正念冥想减肥培训班教材

 

版权页没标注英文版版权时间,上美国亚马逊网站看是2015年年底出的。

 

主要内容是一个正念冥想减肥培训班的教材。

 

书中说的“正念饮食”,可以理解为“正念冥想减肥法”,强调吃饭的时候用正念的方法仔细体会食品的味道气味、体会自己五官的感受,虽然还是得注意减少热量摄入,但是作者说可以让减肥者吃饭没有负罪感而变成享受,同时还能减肥,作者说原因是认真体会吃饭时身体的感受,吃饱了的时候能立刻体会到,如果不专注在身体的感受,则需要再吃一些东西才能感觉到饱。

 

书的第8页作者说跟同事一起做了研究,研究是由“美国卫生院所”资助的。第9页说这个研究的结果是培训班的学员们减肥比较成功,“美国卫生院”后续的研究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完全没提这个研究有没有发表论文,也没提学术界除了“美国卫生院”的上述后续研究之外,有没有其他相关研究。这一点看作者不像是正规学者。

 

译者是台湾人,参照书的封面,我估计第8页的两个“美国卫生院所”实际是“美国卫生院”,被编辑给加了一个“所”,这个“美国卫生院”,估计是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第一作者有一个心理学荣誉教授的头衔,还有一个头衔是创办了一家宣扬正念冥想减肥法的培训认证机构。

 

封面上说本书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前瞻性临床成就”,这句话不通,英文版没有类似表述,作者在书中也没给出相关研究的学术成果。

 

书的宣传海报上还说本书的方法是“风靡欧美的健康饮食法”,我也存疑。

 

总之我认为作者的方法有新意,可以供减肥者参考,是一个减肥培训班的教材,还没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3星|《能力陷阱》:樊登特别推荐,旧书换了个标题,管理学讲师的一些想法

英文原版出于2015年,名字叫“Act Like a Leader, Think Like a Leader”,2016年有过一个中译本叫《逆向管理》,这本书是同一家出版社和策划公司把《逆向管理》换了个名字再出了一遍。

 

作者是管理学讲师,全书是她的一些不太成体系的想法。基于一个管理者常见的场景展开:陷入下属的工作细节中并且乐此不疲,由此失去了学习管理技巧的机会,甚至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基本算是管理学常识:不要陷入下属的工作细节中,多向部门外部看。

 

书中实际案例不多,并且没给出出处,可能是作者自己编的。也引用了一些研究资料。

 

全书最欠缺的是:作者这套理论,有没有真实采用的案例,效果如何?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3星|《掌控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步养成好习惯

作者的思路跟诺奖得主塞勒的《助推》接近,就是尽量把改变习惯的行为看起来做起来非常轻松,书中也举了《助推》中的几个例子。

 

作者具体的思路是:

1:改变习惯这件事拆分为4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2:养成好习惯对应以上4个步骤的更具体做法:让它显而易见,让它有吸引力,让它简便易行,让它令人愉悦;

3:改掉坏习惯对应以上4个步骤的更具体做法:让它脱离视线,让它缺乏吸引力,让它难以施行,让它令人厌恶。

 

以上2和3的每个步骤又有几个更细的方法,比如把想做的事的具体时间地点写下来,比如增加坏习惯的执行阻力。

 

书中举了不少名人励志故事和心理学研究成果作为证据。

 

腰封上说“50万人亲身验证”,不过这是本书和作者最大的一个弱项:没有实际使用的数据,就是说有多少人真的采用作者说的方法来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其中有多少人真的成功了?50万人的出处应该是作者讲本书内容的网站的邮件订阅用户。

 

英文书名: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按英文书名的意思,书中的方法是经过验证的。

 

英文版是2018年10月出的,算比较新的书。

 

书后的注释,都给直译为中文了,有不少条目涉及书名,但是译者没核对是否有中译本。比如《清单革命》被译作《核对表宣言》了,作者阿图·葛文德被译作阿图尔·加万德了对应以上4个步骤的更具体做法。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正念疗法入门介绍,作者是日籍美国正念疗法医生:3星|《高效休息法》

 

日文原版2016年出的,没有英文版。封面说“Google、Facebook、思科等企业积极引进”,指的是书中提到的正念疗法或者说是正念训练法,而不是本书,但是有误导读者的嫌疑。

 

作者是在日本长大在美国耶鲁读博士,后来在洛杉矶开了诊所,把正念疗法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书算是作者对正念疗法的简单介绍,用小说的方式讲正念疗法帮助一家餐厅扭转士气提升业绩的故事。故事强烈地暗示正念疗法可以提升企业的业绩。

 

书中说,正念疗法就是不做任何评价和判断,主动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经验上,比如关注自己的呼吸,关注自己走路的时候的细微感受等等。

 

书中提到正念有许多好处,精神方面,可以减少焦虑、消除压力、消除大脑疲劳、提升专注能力等等,身体方面,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减缓疼痛、提高免疫力、对许多疾病有改善效果等。

 

书中以小说中角色的口吻提到许多认可正念疗法的研究成果,但是不提否定或者不太肯定正念疗法的研究成果。

 

书中简单介绍了7种正念疗法的具体做法。

 

读后感觉本书作为正念疗法的入门级介绍是可以的,但是作者对正念疗法的介绍恐怕不够客观,对好处说的太多,不提负面的研究结果。从日文版出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年,要是有那么好的效果,至少最近几年相关的研究成果会更多,公众会更了解这种疗法。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3星|《用事实说话》:有效沟通的技巧

 

作者是领导力培训教练,书中系统给出了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技巧。重要的原则与技巧我总结如下:

1:对话中聚焦事实而不是观点,事实要具体客观不带感情色彩;

2:尝试站在对方角度理解沟通内容;

3:认真倾听,理解对方想法并说出来跟对方确认;

 

书中提到了一些沟通相关的心理学现象,比如最近比较火的邓宁-克鲁格效应。

 

书中的原则和技巧我都比较认同。不过本书缺点是实质内容偏少。对沟通原则与技巧的解释,和给出的案例价值都不大。我的体会是沟通的技巧显然是需要有教练或者至少是抬杠的杠友帮助才有可能进步,而不太可能是仅仅通过读书。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3星|《增长黑客》:中美两国近年来互联网产品的设计、运营、推广方面的好的坏的案例的整理

作者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增长黑客是从英文Growth Hacker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使用聪明的手段让产品市场占有率或者利润高速增长的人。全书整理了增长黑客们的手段,按类别归入不同的章节。个人感觉书中最有意义的是这些增长黑客的案例。


书中美国的案例的个数高于中国的。美国的案例写的都不错,中国的案例,作者亲自参与的一些,有比较详细的分析解释,其他的中国的案例中,感觉有不少是直接跟相应的公司要来的公关稿。 

个人概括书中这些案例的特点:
1:没有银弹,书中讲的案例没有特别新鲜的招数;
2:没有神仙,好的产品在初期往往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3:还是没有神仙,好的产品的改进点,有许多是经过A/B测试发现的; 

 


 

3星|何帆《猜测和偏见》:社科书评集

 

作者在媒体或自媒体上发表过的书评的集合。书以社科类为主,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文艺等四大类,原著基本是英文,其中不少是还没有中译本的。政治大部分是讲美国的,历史一半跟二战相关,经济一半讲金融危机。

 

作者的书评主要是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书的内容,有自己的点评感想,不太多,有时候跟书的内容分不清。我最想看的是作者作为专家对书的作者的点评,书的价值的点评,书的内容有没有明显的缺陷,业界有没有专业的批评等等,这方面的内容偏少。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2.5星|《逆商》:1997年出版的鸡汤,强调积极乐观面对逆境

英文原版是1997年出的。看书的护封上的介绍,20多年过去了,作者还在吃这本书,一直在做相关的培训。

 

主要内容现在看基本可以算作鸡汤,就是说人或者组织面对逆境,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也就是逆商要高。逆商高的人工作业绩更好,身心更健康。逆商高的组织可以在不利的条件下成长。

 

书中给出了一套提高逆商的方法:LEAD:L=Listen,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E=Explor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A=Analyze,分析证据;D=Do,做点事情。

 

书后介绍了作者的相关培训的信息,两位译者也是相关培训的从业者。

 

总体评价2.5星,价值不大。

 


 

2.5星|《即兴演讲》:准备工作决定一切;简短的谈话要有抓手、要点、证据和呼吁

书的开头说的即兴演讲,包括各种临时场合的谈话,比如茶水间、电梯、厕所、走廊等场合的偶遇。后面则开始强调“准备工作决定一切”,一定要提前准备任何的即兴演讲。

 

作者强调任何的即兴演讲都要有抓手、要点、呼吁,时间允许的话,要点之后要跟上证据。

 

书中还有不少沟通的细节与技巧,比如领导者在公开的沟通会上面对恶意的问题,不要重复问题。

 

读后感觉书中的技巧适用于所有的演讲而不仅仅是即兴演讲,大部分的技巧都在别的书中见过了。另外的感觉是全书的小技巧还都不错,大的结构与逻辑则不够清晰,前后有不少交叉重复的地方。

 

第三个感觉是类似的技巧,如果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一定要有旁人指导才能快速改进,指望看一本书提高有困难。

 

总体评价2.5星,有一定参考价值。

 


 

2.5星|《深度粉销》:粉丝营销,理论与案例都没看到新意

 

前2/3部分说作者的粉丝营销理论,后1/3部分说了几个作者操作的粉丝营销案例。理论上没看到创新与洞察,看着都眼熟,引用了一些公开可见的案例比如小米的参与感营销。实际操作案例,操作技巧上同样没看到创新,案例的效果也一般,大多数案例没听说过。

 

总体评价2.5星,价值不大。

 


 

2星|《哈佛谈判心理学》:标题党,鸡汤文,不是哈佛教材或哈佛出版物

 

标题党。英文版原版的标题压根就没有“哈佛”字样。原书不是哈佛教材,甚至不是哈佛出版社出版的,跟哈佛唯一的关系是作者自称在哈佛法学院教谈判课。

 

亚马逊中文网上提到作者的谈判法是一些知名公司指定的谈判培训方法。亚马逊美国网站上的英文版则没有这几个大公司的背书。

 

全书的行文风格与实际内容都是心灵鸡汤性质。作者提出了一些关于谈判的心理学模型(4+3个角色),没给出学术上的依据,也没给出数据来证明这套模型的实际效果,仅仅是不断在举个案说自己的模型就是好,不像是学者写的书。

 


 

2星|叶檀《大破局》:2016年以来的财经时评文集,水平在平均线以下

全书是叶檀的财经时评文章的合集。没有前言后序,没交代这些文章是怎么来的。看内容的话基本是叶檀在过去几年发表在自媒体或纸媒体上的一些时评做了微调。每一篇文章都没交代写作时间和发表媒体,好在不少文章中有时间,大致能推断出发表时间来。基本上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集中在2016-2018年。

 

这些财经时评,基本是对着公开的资料和数据发言。总体的水平我认为是在纸媒体的财经时评文章的平均线以下。

 

全书没有明确的主线。按内容分了八章,基本的观点是提倡自由贸易;许多小型制造业会被迫退场;股市缺底线有风险。

 

作者没受过经济学专业培训,也没做过经济学研究。书中有的地方直接拿身边的个案推论经济情况,不够严谨。

 

虽然写这些文章的时间还算比较近,但是许多经济问题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对读者负责的话,应该在文章中补充截至到写书的时候的实际情况。

 

总体评价2星,不推荐阅读。

 

 

 

全文完

 

相关链接:

 

推荐《谷物大脑》的樊登读书会,社会效益为负。樊登作品5本

 


 

近年读了1008本书,挑出32本5星好书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7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7月31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228本书(截至7月31日)

 

本号1038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截至7月31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Guess you like

Origin www.cnblogs.com/zuoqs/p/1133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