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的借贷陷阱

本来今天没打算写文章的,下下棋,喝喝茶,无聊周末,岁月静好。

感谢新浪微博给了我新的素材。

前段时间,有件喜大普奔的事情,我的微博被禁言了30天,这事吧,讲真,我不怨微博,冤有头,债有主,我知道这事不是微博做的了主的。最近是响马被禁言了15天,原因应该跟我差不多,我的态度就是,哈哈哈。当然,这事也不怨微博。

再然后,袁哥居然被销号了。不过这事,还真就是要问问微博咋回事。

起源其实是个很小的事情。袁哥前段时间在微博借钱临时借了1万多块钱。钱不多,后来准备还的时候,发现所谓日利率,其实是按照月计算,而且无论什么时候提前还款,都是按整月计算。再往后发现想要自主还款,解绑,注销等等,所有对平台不利的功能都藏得很深,打客服电话才能解决。

其实前前后后,按照袁哥自己计算,如果不打客服电话追索,大约会比名义值预期多付600多利息,通过一连串客服电话,提前完成还款,实际上比预期多付了100多利息,那么按照官方的理解,客服已经帮你完成了提前还贷,还节省了500多利息,还不满意么?但袁哥是谁呢?袁哥真不差钱啊,身价好几个小目标的人。什么100多,600多,这不是事啊,但在袁哥眼里,万事抬不过一个理啊。

那么官方认为问题已经圆满解决,减少了500多的利息,已经是额外的恩典了,这么大的恩典,你还不乖乖删微博?袁哥不但不删,还继续追究,这一追究,还真有不少网友爆料,就有人翻出旧账,给出证据说微博借钱里有产品实际利率超过80%。结果微博大老板不干了,说内部已经彻查,此为谣言。

然后袁哥的号,就没了。

那是不是谣言呢?袁哥说找到了证人证据,看图说话吧。

其实,涉及分期付款的借贷产品,大部分情况下,实际利率是宣传上的名义利率的两倍,因为你并不是在有效期结束的时候一次性还清贷款。你的平均贷款时间应该是最后一期时间的一半左右。而借贷产品,涉嫌虚假宣传的地方太多了。很多巨头,在包装产品的时候,各种低费率优惠,各种方便快捷让你入坑。但绝大部分用户不会认真去算细账,不会去仔细计算得失,通常你实际付出的成本,会远高于你预期的成本。更过分的就是,当你试图申诉维权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面居然是连环坑,一个又一个。如果闹得狠了,对方给你一点点补偿,大多数用户也就息事宁人,谁愿意折腾时间和精力呢。

很多巨头,发展业务的时候,各种担保,各种背书。出状况的时候,各种撇清,各种推卸责任。什么这是合作项目,不是直营产品,但挂着你的牌子有没有,用你的品牌宣传有没有,用户因为对你的信任才购买的有没有。

我发现,其实又都在我的旧文里。

小米算不算帮凶? p2p金融产品,小米爆雷的时候,我说的话,放在这里,依然有用,当然,不同的是,别人公司出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在微博里喊,微博里曝光,那微博出问题的时候,你去喊,不好意思,销号!

果然还是这招最好使。

讲的很正确,为什么总是做不对 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解决提问题的人呗。你袁哥了不起么?销你了你又能怎样?

对了,冯大辉老师本来想在微博替袁哥说几句话,秒限流。袁哥享受了某种超越他级别的待遇,能让自己名字成为屏蔽词,也是不容易。

袁哥是谁呢,中国信息安全领域顶尖专家,20年前公布的安全漏洞曾让微软焦头烂额。上市公司绿盟科技的早期股东,你可以在绿盟上市的招股说明书里看到他的身价,这是公开资料。目前是腾讯湛卢实验室负责人。

借贷套路深,真的,都别偷懒,名义上优惠多多,实际上各种套路,今天说新浪是因为袁哥被封号了,实际上,袁哥当初选新浪借款,不还是因为觉得新浪比其他平台至少可信点吧。各位同学如果遇到借贷场景,各种细则仔细看清,帐要自己算,官方给你所谓名义利率,基本都是扯淡。

那最后,有篇半佛仙人的文章,很想分享给读者。但发现后台无法插入链接,名字叫做“套路贷吸血简史”,有兴趣的童鞋自己搜索吧。

发布了57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409 · 访问量 28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aoz/article/details/10485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