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程序的耦合和解耦,IoC 的概念以及原理

1. 程序的耦合和解耦

1.1 什么是程序的耦合

  • 耦合性(Coupling),也叫耦合度,是对模块间关联程度的度量。耦合的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通过界面传送数据的多少。模块间的耦合度是指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包括控制关系、调用关系、数据传递关系。模块间联系越多,其耦合性越强,同时表明其独立性越差( 降低耦合性,可以提高其独立性)。 耦合性存在于各个领域,而非软件设计中独有的,但是我们只讨论软件工程中的耦合。

在软件工程中, 耦合指的就是就是对象之间的依赖性。对象之间的耦合越高,维护成本越高。因此对象的设计应使类和构件之间的耦合最小。 软件设计中通常用耦合度和内聚度作为衡量模块独立程度的标准。 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就是高内聚低耦合。

  • 它有如下分类:
  1. 内容耦合。当一个模块直接修改或操作另一个模块的数据时,或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而转入另一个模块时,这样的耦合被称为内容耦合。内容耦合是最高程度的耦合,应该避免使用之。
  2. 公共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块共同引用一个全局数据项,这种耦合被称为公共耦合。在具有大量公共耦合的结构中,确定究竟是哪个模块给全局变量赋了一个特定的值是十分困难的。
  3. 外部耦合 。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而不是同一全局数据结构,而且不是通过参数表传
    递该全局变量的信息,则称之为外部耦合。
  4. 控制耦合 。一个模块通过接口向另一个模块传递一个控制信号,接受信号的模块根据信号值而进
    行适当的动作,这种耦合被称为控制耦合。
  5. 标记耦合 。若一个模块 A 通过接口向两个模块 B 和 C 传递一个公共参数,那么称模块 B 和 C 之间存在一个标记耦合。
  6. 数据耦合。模块之间通过参数来传递数据,那么被称为数据耦合。数据耦合是最低的一种耦合形式,系统中一般都存在这种类型的耦合,因为为了完成一些有意义的功能,往往需要将某些模块的输出数据作为另一些模块的输入数据。
  7. 非直接耦合 。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
  • 总结:
    耦合是影响软件复杂程度和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上我们应采用以下原则:如果模块间必须存在耦合,就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的范围,尽量避免使用内容耦合。

  • 内聚与耦合
    内聚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扩展。 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一个好的内聚模块应当恰好做一件事。它描述的是模块内的功能联系。耦合是软件结构中各模块之间相互连接的一种度量,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或访问一个模块的点以及通过接口的数据。 程序讲究的是低耦合,高内聚。就是同一个模块内的各个元素之间要高度紧密,但是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却要不那么紧密。

内聚和耦合是密切相关的,同其他模块存在高耦合的模块意味着低内聚,而高内聚的模块意味着该模块同其他模块之间是低耦合。在进行软件设计时,应力争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1.2 解决程序耦合的思路

我们在开发中,有些依赖关系是必须的,有些依赖关系可以通过优化代码来解除的。
请看下面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AccountServiceImpl implements IAccountService {
	private IAccountDao accountDao = new AccountDaoImpl();
}

上面的代码表示:
业务层调用持久层,并且此时业务层在依赖持久层的接口和实现类。如果此时没有持久层实现类,编译将不能通过。 这种编译期依赖关系,应该在我们开发中杜绝。 我们需要优化代码解决。

再比如:
早期我们的 JDBC 操作,注册驱动时,我们为什么不使用 DriverManager 的 register 方法,而是采用 Class.forName 的方式?

package com.siyi.jdbc;

import java.sql.*;

public class Jdbc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SQL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注册驱动
//        DriverManager.registerDriver(new com.mysql.jdbc.Driver());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获取连接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mysql://localhost:3306/spring_demo","root","root");
        //获取操作数据库的预处理对象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 from account");
        //执行sql,得到结果集
        ResultSet resultSet = ps.executeQuery();
        //遍历结果集
        while(resultSet.next()){
            System.out.println(resultSet.getString("name"));
        }
        //释放资源
        resultSet.close();
        ps.close();
        conn.close();
    }
}

原因就是:
我们的类依赖了数据库的具体驱动类(MySQL) ,如果这时候更换了数据库品牌(比如 Oracle) ,需要修改源码来重新数据库驱动。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

当是我们讲解 jdbc 时,是通过反射来注册驱动的,代码如下: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此处只是一个字符串

此时的好处是,我们的类中不再依赖具体的驱动类,此时就算删除 mysql 的驱动 jar 包,依然可以编译(运行就不要想了,没有驱动不可能运行成功的) 。
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mysql 驱动的全限定类名字符串是在 java 类中写死的,一旦要改还是要修改源码。

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使用配置文件配置。

1.3 工厂模式解耦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可以把三层的对象都使用配置文件配置起来,当启动服务器应用加载的时候, 让一个类中的方法通过读取配置文件,把这些对象创建出来并存起来。在接下来的使用的时候,直接拿过来用就好了。

那么,这个读取配置文件, 创建和获取三层对象的类就是工厂。

2. 什么是IoC

IOC是Inversion of Control的缩写,多数书籍翻译成“控制反转”,还有些书籍翻译成为“控制反向”或者“控制倒置”。

以前我们写的程序固然功能实现了,但是并不灵活,很多地方都是写死了的。
程序之间的耦合性太高,开发效率低下。

1996年,Michael Mattson在一篇有关探讨面向对象框架的文章中,首先提出了IOC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把复杂系统分解成相互作用合作的对象,这些对象类通过封装以后,内部实现对外部是透明的,从而降低了解决问题的复杂度,而且可以灵活地被重用和扩展.IOC理论提出的观点大体是这样的:借助于“第三方”实现具有依赖关系的对象之间的,如下图:

由上图我们很容易看出对象A,B,C,D的齿轮转动(运行)都是依靠第三方,也就是IoC容器。全部对象的控制权全部上缴给“第三方” IOC容器,所以,IOC容器成了整个系统的关键核心,它起到了一种类似“粘合剂”的作用,把系统中的所有对象粘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如果没有这个“粘合剂”,对象与对象之间会彼此失去联系,这就是有人把IOC容器比喻成“粘合剂”的由来。

如果我们把IoC容器拿掉呢?

这时候我们发现A,B,C,D这4个对象之间已经没有了耦合关系,彼此毫无联系,这样的话,当你在实现A的时候,根本无须再去考虑B,C和D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已经降低到了最低程度。所以,如果使用IOC容器,对于开发而言,这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参与开发的每一成员只要实现自己的类就可以了。不需要怕被别人实现的影响。

  • IoC名字的由来

软件系统在没有引入IOC容器之前,如图1所示,对象A依赖于对象B,那么对象A在初始化或者运行到某一点的时候,自己必须主动去创建对象B或者使用已经创建的对象B.无论是创建还是使用对象B,控制权都在自己手上。

软件系统在引入IOC容器之后,这种情形就完全改变了,如图2所示,由于IOC容器的加入,对象A与对象B之间失去了直接联系,所以,当对象A运行到需要对象B的时候,IOC容器会主动创建一个对象B注入到对象A需要的地方。

通过前后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来:对象A获得依赖对象B的过程,由主动行为变为了被动行为,控制权颠倒过来了,这就是“控制反转”这个名称的由来。

发布了47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52 · 访问量 6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1879343/article/details/10496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