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及各层功能简述

一、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OSI)于1984年提出的分层网络体系饥饿而构模型,目的是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分为7层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OSI参考模型通信过程与数据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在每一层被封装,直到物理层时传输比特。

Q:为什么要数据封装?
A:增加控制信息,构造协议控制单元(PDU)

控制信息主要包括:

  • 地址(Address):标识发送端/接收端
  • 差错简称编码(Error-detecting code):用于差错检测或纠正
  • 协议控制(Protocol control):实现协议功能的附加信息,如:优先级(priority)、服务质量(QoS)、安全控制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物理层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功能:在具体的物理介质上实现每一个比特的传输。

具体:

  • 定义和规范接口特性
    机械特性:接口几何形状,插口插头在哪侧
    电气特性:电瓶电压选择
    功能特性:接口引脚的个数和功能
    规程特性:接口工作过程
  • 解决比特编码问题
  • 数据率
  • 比特同步
  • 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四、数据链路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负责结点-结点(node-to-node)数据传输(解决物理链路直接相连的两个相邻结点的数据传输)。
  • 组帧(Framing):一般要加头加尾,主要目的在于让接收一端从物理层接收到一系列比特流的时候,能够成功的切分出一个个数据帧,从而分出头部和尾部信息,根据头部和尾部信息完成数据链路层协议规定的相关功能。
  • 数据链路层进行物理寻址(Physical addressing):在帧头中增加发送端和/或接收端的物理地址,标识数据帧的发送端和/或接收端。
    应用举例:
    以下物理介质共享时,20发送给62,其他主机也能收到数据帧,但他们不会去接收,只有62会去接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避免淹没接收端
  • 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检测并重传损坏或丢失帧,并避免重复帧
  • 访问(接入)控制(Access control):在任一给定时刻决定哪个设备拥有链路(物理介质)控制使用权

五、网络层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负责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数据分组交付,可能穿越多个网络
  • 逻辑寻址(Logical addressing):全局唯一逻辑地址,无论跨越多少网络都唯一,确保数据分组被送达目的主机,如IP地址
  • 路由(Routing):路由器(或网关)互联网络,并路由分组至目的主机。进行路径选择。
  • 分组转发
    如图红色字母代表网络层全局唯一逻辑地址,绿色字母代表物理地址,可以看到源和目的网络地址是不变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传输层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负责源-目的(端-端)(进程间)完整报文传输。

  • 分段与重组:传输层会把会话层传输过来的完整报文切分成一个个数据段,再交付给网络层。
  • SAP寻址:确保将完整报文提交给正确进程,如端口号。
    传输层接收会话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之后传输层会对其进行分割,形成传输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其中x和y为源和目的的SAP地址。将数据进一步交给网络层,S和D为源和目的网络地址。数据交给数据链路层,添加物理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连接控制:这里是逻辑连接
  • 流量控制
  • 差错控制

七、会话层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对话控制(dialog controlling):建立、维护
  • 同步(synchronization):在数据流中插入“同步点”,目的是一旦数据传输在某个控制点附近中断,下次恢复时只要恢复在最近的控制点
  • 功能单薄,实际Internet网络中无此层

八、表示层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处理两个系统间交换信息的语法和语义问题。

  • 数据表示转化:转换为主机独立的编码,与具体系统无关
  • 加密/解密
  • 压缩/解压缩
  • 实际开发中无此层,应用层会承担此层工作

九、应用层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支持用户通过用户代理(如浏览器)或网络接口使用网络(服务)
  • 典型应用层服务: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Web(HTTP)等

十、TCP/IP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共四层。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定义具体协议,只要能封装网际层的IP分组,即能将IP分组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就可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十一、五层参考模型

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
应用层:支持各种网络应用(FTP,SMTP,HTTP)
传输层:进程-进程的数据传输(TCP,UDP)
网络层: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与转发(IP协议,路由协议等)
链路层:相邻网络元素(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的数据传输(以太网,WiFi,PPP)
物理层:比特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布了1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2523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6465540/article/details/1049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