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整理(数据库)

mysql

mysql常识

1.1----锁(使用方式)

悲观锁:
	悲观锁,顾名思义,就是悲观,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会修改,所以每次在拿数据的时候都会上锁,这样别人想拿这个数据就会block直到它拿到锁。

假定会发生并发冲突,屏蔽一切可能违反数据完整性的操作。
乐观锁:
	乐观锁,顾名思义,就是很乐观,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不会修改,所以不会上锁,但是在提交更新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乐观锁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应用场景,这样可以提高吞吐量。

假设不会发生并发冲突,只在提交操作时检查是否违反数据完整性	
乐观锁是在应用层加锁,而悲观锁是在数据库层加锁

1.2----锁(锁级别)

共享锁

共享锁又称读锁,简称 S 锁,多个事务可以同时为同一数据加共享锁。数据被添加共享锁后可以被多个事务同时读取,但是无法被修改。

MySQL 共享锁实现: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排他锁

排他锁又称写锁,简称 X 锁,排他锁不能与其它锁共存,一旦一个事务获取了某一数据的排他锁,则其它任何事务都无法再获取该数据的其它锁,包括共享锁和排他锁。只有获取到排他锁的事务本身可以对该数据执行读取和修改操作。

MySQL 排他锁实现:
	SELECT ... FOR UPDATE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会自动为 INSERT、UPDATE、DELETE 操作涉及的数据添加排他锁,SELECT 默认不添加任何锁。

2.事务的特性

原子性:

一个事务(transaction)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Rollback)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一致性:

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事务结束以后,数据库的完整性没有被破坏。这表示写入的资料必须完全符合所有的预设规则,这包含资料的精确度、串联性以及后续数据库可以自发性地完成预定的工作。
隔离性:

数据库允许多个并发事务同时对其数据进行读写和修改的能力,隔离性可以防止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由于交叉执行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事务隔离分为不同级别,包括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隔离性的四大隔离级别:
	脏读(Dirty Read):A事务读取B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操作,而B事务执行回滚,那么A读取到的数据就是脏数据。
	解决办法:如果在第一个事务提交前,任何其他事务不可读取其修改过的值,则可以避免该问题。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对同一行数据重复读取两次,但是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事务T1读取某一数据后,事务T2对其做了修改,当事务T1再次读该数据时得到与前一次不同的值。 
	解决办法:如果只有在修改事务完全提交之后才可以读取数据,则可以避免该问题。

	可重复读:在一些业务场景中,一个事务只能读到另一个已经提交的事务修改过的数据,但是第一次读过某条记录后,即使其他事务修改了该记录的值并且提交,该事务之后再读该条记录时,读到的仍是第一次读到的值,而不是每次都读到不同的数据。那么这种隔离级别就称之为可重复读
持久性:

事务处理结束后,对数据的修改就是永久的,即便系统故障也不会丢失。

3.数据库的引擎

定义:
	数据库引擎是用于存储、处理和保护数据的核心服务。
	当你访问数据库时,不管是手工访问,还是程序访问,都不是直接读写数据库文件,而是通过数据库引擎去访问数据库文件
注意:数据引擎是指表格中的引擎,
innodb与myisam区别:
	InnoDB支持事务,对于InnoDB每一条SQL语言都默认封装成事务,自动提交,这样会影响速度,所以最好把多条SQL语言放在begin transaction和commit之间,组成一个事务;MyISAM不支持,
	InnoDB支持行锁(注意:数据库的主键和索引对锁是有影响的。),在使用for update的时候,在明确使用主键或者索引的时候才会是行锁,否则就是表锁。MyISAM只支持表锁.
	InnoDB支持外键,MyISAM不支持。对一个包含外键的InnoDB表转为MYISAM会失败;
	InnoDB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执行select count(*) from table时需要全表扫描。MyISAM用一个变量保存了整个表的行数,执行上述语句时只需要读出该变量即可,速度很快;
B-tree和B+tree的区别:
	

4.索引

单列索引:
	普通索引(可重复):最基本的索引,它没有任何限制,用于加速查询。
	唯一索引(可为空):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如果是组合索引,则列值的组合必须唯一。
	主键索引(不能为空):是一种特殊的唯一索引,一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不允许有空值。一般是在建表的时候同时创建主键索引。
	
组合索引:指多个字段上创建的索引,只有在查询条件中使用了创建索引时的第一个字段,索引才会被使用。使用组合索引时遵循最左前缀集合。
全文索引:主要用来查找文本中的关键字,而不是直接与索引中的值相比较。

5.mysql进阶

主从复制原理:
	主从同步过程中主服务器有一个工作线程I/O dump thread,从服务器有两个工作线程I/O thread和SQL thread。
  主库把外界接收的SQL请求记录到自己的binlog日志中,从库的I/O thread去请求主库的binlog日志,并将binlog日志写到中继日志中,然后从库重做中继日志的SQL语句。主库通过I/O dump thread给从库I/O thread传送binlog日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inlog日志简介及设置:
	mysql-binlog是MySQL数据库的二进制日志,用于记录用户对数据库操作的SQL语句((除了数据查询语句)信息。可以使用mysqlbin命令查看二进制日志的内容.

binlog的格式也有三种:STATEMENT、ROW、MIXED 。
1、STATMENT模式:基于SQL语句的复制(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 SBR),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sql语句会记录到binlog中。

优点:不需要记录每一条SQL语句与每行的数据变化,这样子binlog的日志也会比较少,减少了磁盘IO,提高性能。

缺点: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master-slave中的数据不一致(如sleep()函数, last_insert_id(),以及user-defined functions(udf)等会出现问题)

2、基于行的复制(row-based replication, RBR):不记录每一条SQL语句的上下文信息,仅需记录哪条数据被修改了,修改成了什么样子了。

优点:不会出现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存储过程、或function、或trigger的调用和触发无法被正确复制的问题。

缺点:会产生大量的日志,尤其是alter table的时候会让日志暴涨。

3、混合模式复制(mixed-based replication, MBR):以上两种模式的混合使用,一般的复制使用STATEMENT模式保存binlog,对于STATEMENT模式无法复制的操作使用ROW模式保存binlog,MySQL会根据执行的SQL语句选择日志保存方式。
binlog配置:

在MySQL配置文件my.cnf文件中的mysqld节中添加下面的配置文件:
[mysqld]
#设置日志格式
binlog_format = mixed
#设置日志路径,注意路经需要mysql用户有权限写
log-bin = /data/mysql/logs/mysql-bin.log
#设置binlog清理时间
expire_logs_days = 7
#binlog每个日志文件大小
max_binlog_size = 100m
#binlog缓存大小
binlog_cache_size = 4m
#最大binlog缓存大小
max_binlog_cache_size = 512m

重启MySQL生效,如果不方便重启服务,也可以直接修改对应的变量即可。

mysql优化

1.  避免使用 select *       你需要什么信息,就查询什么信息,查询的多了,查询的速度肯定就会慢

2.  当你只需要查询出一条数据的时候,要使用 limit 1   比如你要查询数据中是否有男生,只要查询一条含有男生的记录就行了,后面不需要再查了,使用Limit 1 可以在找到一条数据后停止搜索

3.   建立高性能的索引   索引不是随便加的也不是索引越多越好,更不是所有索引对查询都有效

4.   建数据库表时,给字段设置固定合适的大小.    字段不能设置的太大,设置太大就造成浪费,会使查询速度变慢

5.   要尽量使用not null   

6.   EXPLAIN 你的 SELECT 查询   使用EXPLAIN,可以帮助你更了解MySQL是如何处理你的sql语句的, 你可以查看到sql的执行计划,这样你就能更好的去了解你的sql语句的不足,然后优化语句.

7.   在Join表的时候,被用来Join的字段,应该是相同的类型的,且字段应该是被建过索引的,这样,MySQL内部会启动为你优化Join的SQL语句的机制。 

8.   如果你有一个字段,比如“性别”,“国家”,“民族”, “省份”,“状态”或“部门”,这些字段的取值是有限而且固定的,那么,应该使用 ENUM 而不是 VARCHAR。  

 因为在MySQL中,ENUM类型被当作数值型数据来处理,而数值型数据被处理起来的速度要比文本类型快得多。这样,我们又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9.  垂直分割    将常用和有关系的字段放在相同的表中,把一张表的数据分成几张表    这样可以降低表的复杂度和字段的数目,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redis

redis常识

1.redis分析

优点:
	支持的数据类型多。
	速度快。 纯内存操作,单线程避免了频繁的上下文切换,采用了非阻塞IO多路复用机制。

缺点:
	有内存限制,不能用作海量数据查询。
	redis是单线程的,单台服务器无法充分利用多核服务器的CPU

2.持久化方式

RDB:
	RDB持久化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实际操作过程是fork一个子进程,先将数据集写入临时文件,写入成功后,再替换之前的文件,用二进制压缩存储。
AOF:
	AOF持久化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服务器所处理的每一个写、删除操作,查询操作不会记录,以文本的方式记录,可以打开文件看到详细的操作记录。

3.支持的数据类型

字符串
列表
哈希
集合
有序集合

redis进阶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 redis的出现,很大程度补偿了memcached这类key/value存储的不足,在部 分场合可以对关系数据库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redis主从同步

Redis主从同步。数据可以从主服务器向任意数量的从服务器上同步,从服务器可以是关联其他从服务器的主服务器。这使得Redis可执行单层树复制。存盘可以有意无意的对数据进行写操作。由于完全实现了发布/订阅机制,使得从数据库在任何地方同步树时,可订阅一个频道并接收主服务器完整的消息发布 记录。同步对读取操作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冗余很有帮助。

Redis主从同步策略:
	主从刚刚连接的时候,进行全量同步;全同步结束后,进行增量同步。当然,如果有需要,slave 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发起全量同步。redis 策略是,无论如何,首先会尝试进行增量同步,如不成功,要求从机进行全量同步。
增量同步:
	Redis增量复制是指Slave初始化后开始正常工作时主服务器发生的写操作同步到从服务器的过程。 

增量复制的过程主要是主服务器每执行一个写命令就会向从服务器发送相同的写命令,从服务器接收并执行收到的写命令。
全量同步:
	Redis全量复制一般发生在Slave初始化阶段,这时Slave需要将Master上的所有数据都复制一份。具体步骤如下: 
  1)从服务器连接主服务器,发送SYNC命令; 
  2)主服务器接收到SYNC命名后,开始执行BGSAVE命令生成RDB文件并使用缓冲区记录此后执行的所有写命令; 
  3)主服务器BGSAVE执行完后,向所有从服务器发送快照文件,并在发送期间继续记录被执行的写命令; 
  4)从服务器收到快照文件后丢弃所有旧数据,载入收到的快照; 
  5)主服务器快照发送完毕后开始向从服务器发送缓冲区中的写命令; 
  6)从服务器完成对快照的载入,开始接收命令请求,并执行来自主服务器缓冲区的写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redis哨兵模式

哨兵模式是一种特殊的模式,首先Redis提供了哨兵的命令,哨兵是一个独立的进程,作为进程,它会独立运行。其原理是哨兵通过发送命令,等待Redis服务器响应,从而监控运行的多个Redis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的哨兵有两个作用

通过发送命令,让Redis服务器返回监控其运行状态,包括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

当哨兵监测到master宕机,会自动将slave切换成master,然后通过发布订阅模式通知其他的从服务器,修改配置文件,让它们切换主机。

然而一个哨兵进程对Redis服务器进行监控,可能会出现问题,为此,我们可以使用多个哨兵进行监控。各个哨兵之间还会进行监控,这样就形成了多哨兵模式。

用文字描述一下故障切换(failover)的过程。假设主服务器宕机,哨兵1先检测到这个结果,系统并不会马上进行failover过程,仅仅是哨兵1主观的认为主服务器不可用,这个现象成为主观下线。当后面的哨兵也检测到主服务器不可用,并且数量达到一定值时,那么哨兵之间就会进行一次投票,投票的结果由一个哨兵发起,进行failover操作。切换成功后,就会通过发布订阅模式,让各个哨兵把自己监控的从服务器实现切换主机,这个过程称为客观下线。这样对于客户端而言,一切都是透明的。

redis-codis相关

redis-codis

2.布隆过滤器

其实布隆过滤器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是很准确的set结构,只是在使用它的contains方法判断某个对象是否存在时会出现误判。但是它也不是特别的不精准,只要参数设置合理,那么它的精确度可以控制的足够精准,只会有小小的误判。

当布隆过滤器说某个值存在时,那可能就不存在,如果说某个值不存在时,那肯定就是不存在了。
打个比方,当一个人说认识你时可能不认识你,当一个人说不认识你时那肯定就不认识了。当它说见过你时,可能根本没有见过面,只不过可能你的脸和它所认识人中某个人的脸相似度比较高,所以产生误判。
布隆过滤器有二个基本指令,bf.add 添加元素,bf.exists 查询元素是否存在,它的用法和 set 集合的 sadd 和 sismember 差不多。注意 bf.add 只能一次添加一个元素,如果想要一次添加多个,就需要用到 bf.madd 指令。同样如果需要一次查询多个元素是否存在,就需要用到 bf.mexists 指令。
127.0.0.1:6379> bf.add codehole user1
(integer) 1
127.0.0.1:6379> bf.add codehole user2
(integer) 1
127.0.0.1:6379> bf.add codehole user3
(integer) 1
127.0.0.1:6379> bf.exists codehole user1
(integer) 1
127.0.0.1:6379> bf.exists codehole user2
(integer) 1
127.0.0.1:6379> bf.exists codehole user3
(integer) 1
127.0.0.1:6379> bf.exists codehole user4
(integer) 0
127.0.0.1:6379> bf.madd codehole user4 user5 user6
1) (integer) 1
2) (integer) 1
3) (integer) 1
127.0.0.1:6379> bf.mexists codehole user4 user5 user6 user7
1) (integer) 1
2) (integer) 1
3) (integer) 1
4) (integer) 0

3.redis事务与分布依赖

Redis 事务可以一次执行多个命令, 并且带有以下三个重要的保证:

1. 批量操作在发送 EXEC 命令前被放入队列缓存。
2. 收到 EXEC 命令后进入事务执行,事务中任意命令执行失败,其余的命令依然被执行。
3. 在事务执行过程,其他客户端提交的命令请求不会插入到事务执行命令序列中。

一个事务从开始到执行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开始事务。
	命令入队。
	执行事务。
要介绍分布式锁,首先要提到与分布式锁相对应的是线程锁、进程锁。

线程锁:主要用来给方法、代码块加锁。当某个方法或代码使用锁,在同一时刻仅有一个线程执行该方法或该代码段。线程锁只在同一JVM中有效果,因为线程锁的实现在根本上是依靠线程之间共享内存实现的,比如synchronized是共享对象头,显示锁Lock是共享某个变量(state)。

进程锁:为了控制同一操作系统中多个进程访问某个共享资源,因为进程具有独立性,各个进程无法访问其他进程的资源,因此无法通过synchronized等线程锁实现进程锁。

分布式锁:当多个进程不在同一个系统中,用分布式锁控制多个进程对资源的访问。

4.redis击穿,穿透,雪崩以及解决方案

击穿: 指的是单个key在缓存中查不到,去数据库查询,这样如果数据量不大或者并发不大的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数据库数据量大并且是高并发的情况下那么就可能会造成数据库压力过大而崩溃

解决方案:
1) 通过synchronized+双重检查机制:某个key只让一个线程查询,阻塞其它线程
2) 设置value永不过期
3) 使用互斥锁(mutex key)
雪崩:指的是多个key查询并且出现高并发,缓存中失效或者查不到,然后都去db查询,从而导致db压力突然飙升,从而崩溃。

解决方案:
1. 在缓存失效后,通过加锁或者队列来控制读数据库写缓存的线程数量。比如对某个key只允许一个线程查询数据和写缓存,其他线程等待。(跟击穿的第一个方案类似,但是这样是避免不了其它key去查数据库,只能减少查询的次数)
2. 可以通过缓存reload机制,预先去更新缓存,再即将发生大并发访问前手动触发加载缓存
3. 不同的key,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具体值可以根据业务决定,让缓存失效的时间点尽量均匀
4. 做二级缓存,或者双缓存策略。A1为原始缓存,A2为拷贝缓存,A1失效时,可以访问A2,A1缓存失效时间设置为短期,A2设置为长期。(这种方式复杂点)
击透:一般是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恶意频繁查询才会对系统造成很大的问题: key缓存并且数据库不存在,所以每次查询都会查询数据库从而导致数据库崩溃。

解决方案:
1) 使用布隆过滤器: 热点数据等场景(具体看使用场景)
2) 将击透的key缓存起来,但是时间不能太长,下次进来是直接返回不存在,但是这种情况无法过滤掉动态的key,就是说每次请求进来都是不同额key,这样还是会造成这个问题

5.redis项目缓存实现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p"
    xmlns:ao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xmlns:tx="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4.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4.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spring-aop-4.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tx/spring-tx-4.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util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util/spring-util-4.0.xsd">
    <!-- 连接池配置 -->
    <bean id="jedisPoolConfig" class="redis.clients.jedis.JedisPoolConfig">
        <!-- 最大连接数 -->
        <property name="maxTotal" value="30" />
        <!-- 最大空闲连接数 -->
        <property name="maxIdle" value="10" />
        <!-- 每次释放连接的最大数目 -->
        <property name="numTestsPerEvictionRun" value="1024" />
        <!-- 释放连接的扫描间隔(毫秒) -->
        <property name="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value="30000" />
        <!-- 连接最小空闲时间 -->
        <property name="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value="1800000" />
        <!-- 连接空闲多久后释放, 当空闲时间>该值 且 空闲连接>最大空闲连接数 时直接释放 -->
        <property name="soft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value="10000" />
        <!-- 获取连接时的最大等待毫秒数,小于零:阻塞不确定的时间,默认-1 -->
        <property name="maxWaitMillis" value="1500" />
        <!-- 在获取连接的时候检查有效性, 默认false -->
        <property name="testOnBorrow" value="true" />
        <!-- 在空闲时检查有效性, 默认false -->
        <property name="testWhileIdle" value="true" />
        <!-- 连接耗尽时是否阻塞, false报异常,ture阻塞直到超时, 默认true -->
        <property name="blockWhenExhausted" value="false" />
    </bean>  
    <!-- jedis客户端单机版 -->
    <bean id="redisClient" class="redis.clients.jedis.JedisPool">
        <constructor-arg name="host" value="192.168.146.131"></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name="port" value="6379"></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name="poolConfig" ref="jedisPoolConfig"></constructor-arg>
    </bean>
    <bean id="jedisClient" class="com.taotao.rest.dao.impl.JedisClientSingle"/>
     
     
    <!-- jedis集群版配置 -->
    <!-- <bean id="redisClient" class="redis.clients.jedis.JedisCluster">
        <constructor-arg name="nodes">
            <set>
                <bean class="redis.clients.jedis.HostAndPort">
                    <constructor-arg name="host" value="192.168.25.153"></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name="port" value="7001"></constructor-arg>
                </bean>
                <bean class="redis.clients.jedis.HostAndPort">
                    <constructor-arg name="host" value="192.168.25.153"></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name="port" value="7002"></constructor-arg>
                </bean>
                <bean class="redis.clients.jedis.HostAndPort">
                    <constructor-arg name="host" value="192.168.25.153"></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name="port" value="7003"></constructor-arg>
                </bean>
                <bean class="redis.clients.jedis.HostAndPort">
                    <constructor-arg name="host" value="192.168.25.153"></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name="port" value="7004"></constructor-arg>
                </bean>
                <bean class="redis.clients.jedis.HostAndPort">
                    <constructor-arg name="host" value="192.168.25.153"></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name="port" value="7005"></constructor-arg>
                </bean>
                <bean class="redis.clients.jedis.HostAndPort">
                    <constructor-arg name="host" value="192.168.25.153"></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name="port" value="7006"></constructor-arg>
                </bean>
            </set>
        </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name="poolConfig" ref="jedisPoolConfig"></constructor-arg>
    </bean>
    <bean id="jedisClientCluster" class="com.taotao.rest.dao.impl.JedisClientCluster"></bean> -->
</beans>
发布了8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 · 访问量 208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xp_mocheng/article/details/103854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