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分层模型笔记

OSI/TCP/IP 模型

物理层

  • 作用:传输 0/1 电信号
  • 通过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方式

数据链路层

  • 作用:传输数据帧

    • 数据帧由一组电信号构成

    • 以太网数据帧分成两部分

      • 标头:包含发送者/接受者/数据类型等,固定为 18 字节
        • 发送者/接受者由 MAC 地址所标识
        • MAC 地址 48 个二进制位(12 个十六进制位:6 位厂商编号 + 6 个网卡流水号)
        • ARP 协议获取接受方 MAC 地址
      • 数据:最短为 46 字节,最长 1500 字节
    • 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包(限于子网)

网络层

  • 区分子网,路由发送
  • IP 协议(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
    • IPv4 32 个二进制位(4 段十进制数)
    • IP 数据包(最大为 65535 字节)
      • 标头:版本、长度、IP 地址等,长度 20~60 字节
      • 数据

传输层

  • 区分数据包归属的程序

  • 端口(每一个使用网卡的程度的编号):0~65535

    • 16 个二进制位
    • 0~1023 被系统占用
    • IP 和端口唯一确定互联网上一个程序
  • UDP 协议(总长度不超过 65535 字节)

    • 标头:定义发出端口/接收端口,共 8 字节
    • 数据
    • 特点:
      • 优点比较简单,容易实现
      • 缺点可靠性比较差
  • TCP 协议

    • 特点:
      • 确保数据不会遗失
      • 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为保证网络效率,通过长度不会超过 IP 数据包长度,以确保单个 TCP 数据包不必再分割)
      • 缺点是过程复杂、实现困难、消耗较多的资源

应用层

  • 作用:规定应用程序使用的数据格式

TCP/IP 模型

记录

  • 2020-01-27 22:49 创建
发布了4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4 · 访问量 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chenhao/article/details/10409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