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的概念

智能合约的理念可以追溯到1994年,几乎与互联网(World Wide Web)同时出现。密码学家尼克·萨博(Nick Szabo)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约”这一术语。从本质上讲,智能合约工
作原理类似于计算机程序的条件执行语句。当一个预先编好的条件被触发时,智能合约执行相应的合同条款。由于区块链的可编程性,因此智能合约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上的应用是
水到渠成的事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西甲国家德比为例。假如你赌皇马赢,下注一个比特币,你的朋友赌巴萨赢,下同样的注。比赛开始前,你和你的朋友将你们的比特币发送到一个由智能合约
控制的中立账户。比赛结束后,智能合约能够根据比赛结果,自动地将相应的资金发送到赢家的账户。

再比如网上购物,如果你从网上买了某商品,但不想立即付款给卖家,希望等到发货后再付款。这时你可以创建一个合约,这个合约可以自动查询快递的物流数据,当确认你购买的
商品已经发出时,才给卖家发送货款。

以上只是简单的解释和举例,智能合约是计算机程序,所以很容易应用于其他需要的场景——增加更加细致的控制条件,完成更复杂的执行逻辑。这有点类似传统的合同,我们也可
以认为,智能合约就是把合同以代码的形式搬到了区块链上,但这就带来了根本的区别:它不需要任何人监督合同的执行,订立合同的双方也无法在合同完成前单方面违约,一切都
是按合同的约定自动执行的。相信随着区块链的普及和交易智能化的发展,它将会对未来的交易模式与商业结构带来巨大的影响。

从具体的实践来看,由于比特币的脚本语言并不是图灵完备[2]的,所以在扩展性上,比特币区块链目前所支持的资产定义和交易模式还比较有限。

因此,业内一些人开始尝试开发不同于比特币区块链的、支持图灵完备脚本语言的区块链,以太坊(Ethereum)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以太坊上的代币以太币(ETH)的市值
已经达到了比特币的1/10,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二的数字货币。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qklbj/p/9070615.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