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大总结,包含各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术语解析

计算机网络(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是网络的网络。
计算机通信是计算机中的进程(即运行着的程序)质检的通信。计算机网络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于邓连接方式(P2P方式)。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计算机网络体系由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构成,其中,我们所熟知的IP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TCP/UDP协议属于运输层协议。

相关术语:
主机: 连接再因特网上的计算机。
广域网WAN: 通过长距离传输主机发送的数据。
局域网LAN: 学校或企业大多拥有多个互联的局域网。
带宽: 在计算机网络中,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常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单位是“比特每秒”,记为b/s。
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物理层

物理层主要任务就是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如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无线,红外,大气激光)。

数据链路层

链路是从一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链路,数据链路则在链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必要的硬件(如网络适配器)和软件(如协议的实现)。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帧,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相关术语:
节点: 网络中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都是节点。

链路: 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线路,并且中间没有其它任何交点。

数据链路: 把实现控制数据运输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帧: 一个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由一个数据链路层首部和其携带的封包所组成协议数据单元。

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
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
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 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 MAC地址。因此一个主机会有一个MAC地址,而每个网络位置会有一个专属于它的IP地址 。地址是识别某个系统的重要标识符,“名字指出我们所要寻找的资源,地址指出资源所在的地方,路由告诉我们如何到达该处”。

网络层

TCP/IP协议中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不保证分组交付的时限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进程之间通信的可靠性由运输层负责。
地址解析协议ARP把IP地址解析为硬件地址。ARP的高速缓存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上的通信量。因为这样可以使主机下次再与同样地址的主机通信时,可以直接从高速缓存中找到所需要的硬件地址而不需要再去广播方式发送ARP请求分组。

相关术语:

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是TCP/IP体系结构网际层的核心。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传输层

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也就是说,运输层之间的通信并不是真正在两个运输层之间直接传输数据。运输层向应用层屏蔽了下面网络的细节(如网络拓补,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等),它使应用进程之间看起来好像两个运输层实体之间有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道。
运输层的两个重要协议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按照OSI的术语,两个对等运输实体在通信时传送的数据单位叫做运输协议数据单元TPDU(Transport Protocol Data Unit)。但在TCP/IP体系中,则根据所使用的协议是TCP或UDP,分别称之为TCP报文段或UDP用户数据报。
TCP的主要特点是①面向连接②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一对一的③提供可靠交付④提供全双工通信⑤面向字节流
,UDP的主要特点是①无连接②尽最大努力交付③面向报文④无拥塞控制⑤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⑥首部开销小(只有四个字段: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和检验和)
TCP用主机的IP地址加上主机上的端口号作为TCP连接的端点。这样的端点就叫做套接字(socket)或插口。套接字用(IP地址:端口号)来表示。每一条TCP连接唯一被通信两端的两个端点所确定。

进程: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实体。

应用进程相互通信:一台主机的进程和另一台主机中的一个进程交换数据的过程(另外注意通信真正的端点不是主机而是主机中的进程,也就是说端到端的通信是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传输层的复用与分用:复用指发送方不同的进程都可以通过统一个运输层协议传送数据。分用指接收方的运输层在剥去报文的首部后能把这些数据正确的交付到目的应用进程。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端口(port):端口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对方机器是那个进程在于自己进行交互,比如MSN和QQ的端口不同,如果没有端口就可能出现QQ进程和MSN交互错误。端口又称协议端口号。

应用层

访问一个网页的大致过程包括以下几部分:
1.域名解析成IP地址;
2.与目标主机进行TCP连接;
3.发送/获取数据(浏览器与目标主机开始http访问过程);
4.与目标主机断开TCP连接。

域名系统(DNS Domain Name System):万维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
通过域名,最终得到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号53。在RFC文档中RFC 2181对DNS有规范说明,RFC 2136对DNS的动态更新进行说明,RFC 2308对DNS查询的反向缓存进行说明。

文件传输协议(FTP File TransferProtocol):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同时,它也是一个应用程序(Application)。
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FTP应用程序,而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遵守同一种协议以传输文件。在FTP的使用当中,用户经常遇到两个概念:“下载”(Download)和"上传"(Upload)。
"下载"文件就是从远程主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上传"文件就是将文件从自己的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主机上。用Internet语言来说,用户可通过客户机程序向(从)远程主机上传(下载)文件。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个用来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进行简单文件传输的协议,提供不复杂、开销不大的文件传输服务。端口号为69。

万维网(WWW): WWW是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亦作“Web”、“WWW”、“‘W3’”,英文全称为“World Wide 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环球网"等,常简称为Web。分为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程序。
WWW可以让Web客户端(常用浏览器)访问浏览Web服务器上的页面。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局“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送给用户,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是对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是互联网上标准资源的地址。互联网上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唯一的URL,它包含的信息指出文件的位置以及浏览器应该怎么处理它。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
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1960年美国人Ted Nelson构思了一种通过计算机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并称之为超文本(hypertext),这成为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标准架构的发展根基。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是一种网络实体,它又称为万维网高速缓存。
代理服务器把最近的一些请求和响应暂存在本地磁盘中。当新请求到达时,若代理服务器发现这个请求与暂时存放的的请求相同,就返回暂存的响应,而不需要按URL的地址再次去互联网访问该资源。
代理服务器可在客户端或服务器工作,也可以在中间系统工作。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
SMTP协议属于TCP/IP协议簇,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
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发出的电子邮件。

发布了9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3 · 访问量 2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1885819/article/details/103518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