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三年总结


好久不见,2019.08,我毕业三年了。

现状

仍在上海工作,仍是安卓开发,无房无车无存款,身体还算健康,但免疫力、肌肉都退步了很多(办了五年健身卡没去几回),女友关系和睦,结婚日期待定。

两年总结里提到自己的缺点:情商低、眼界窄、胆量小、知识匮乏、贪图安逸、内心敏感、害怕改变等等。

扪心自问,这些缺点,暂时还没有明显的改变。

网上看到过一句话:等你经历了、长大了、成熟了、灰心了,可能就没年轻时那么强的执念,对很多事没有了那种冲动,觉得以前的“可能”都没什么可能,就会安静下来,默默接受,等待那个最终的日子到来。

联想到我的一些时候,好像就是这种状态,尤其是在不写东西、不思考时,脑子里除了工作就是娱乐,完全失去了对“未来、可能、期盼、希望”这些活下去的关键字眼的考虑。实在可怕。

201808-201907 这一年做了什么

  • 2018 年 8 月

  • 这个月写了 8 天的日记

  • 读了《领导梯队》,写了一篇 优秀员工和一线经理的区别

  • 女朋友表妹经推荐入职了一家公司,这个公司的领导是一次机缘巧合认识的,事实证明广积善缘没有坏处。

  • 表妹基本属于从零开始做安卓,入门阶段最为吃力,不清楚方向和知识点,不了解自己水平所处阶段,需要正向反馈,花了些时间辅导。

  • 想起了自己当初的经历,靠着一本书和几个视频入了门,在习悦实习时才逐渐有了方向。现在学习资源太丰富了,在新学习一个技术时,不急着投入进去,先了解这个技术涉及到的知识点及用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再按计划学习,而不只是学习一两个知识点。

  • 2018 年 9 月

  • 这个月写了 5 天日记

  • 学完极客时间的《从0开始学架构》,写了一篇 后端术语快速扫盲

  • 出于要了解业务考虑,写了一篇 浅谈我对直播业务的理解,事后知道,自认为的理解,其实在同事看来是基础中的基础,得持续升级打怪!

  • 开始打德州扑克(后面意识到这个爱好耽误了很多时间)

  • 2018 年 10 月

  • 这个月写了 25 天日记,鲜活的片段让我感觉这个月没有白过,也做了一些计划,但没有复盘计划完成怎样

  • 很多时候拖延是因为不愿意迈出第一步,其实只要怀着“做一点点就好”的态度,迈出最艰难的一步,后面就轻松多了

  • 参加周会的收获:领导关注做了什么(要有结果、结论、输出),进度如何;是否有主动推动业务的意识;多花时间在有结果、有价值的工作上,没有什么价值但又费时间的工作,要想办法减少或者抛出去

  • 低头做工作、提升技术,同时也需要抬头观察世界,了解新的趋势和发展,挖掘商机,组织很多人一起提供价值,比只顾着提升自己以提升自己的贡献,要有前途的多。察古观今。

  • 需求评审时意识到自己还是太乐观,至少多预留一两天给联调、自测

  • 这个月开始,我的主人翁意识强了很多

  • 这个月家里开始养牛

  • 2018 年 11 月

  • 这个月写了 22 天日记,办了健身卡,买了保险,看了场话剧

  • 写了一篇 回顾我这一年多的 Git commit 日志,现在看感觉意义不大

  • 读了《深入探索 Android 热修复原理》,写了几篇总结,但实践比较少,导致吸收的不充分

  • 读了一半《深度工作》,写了一篇总结

  • 学习《左耳听风》专栏,记了些笔记

  • 好几个周末的总结都是效率不高,需要改变

  • 2018 年 12 月

  • 写了 30 天日记,莫干山团建,绍兴参加《思想跨年》节目录制

  • 朋友的一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很久,这份工作里有没有里程碑式的项目,从0开始搭架子迭代,凸显能力的

  • 开始主持每日站会,协调沟通占据了一些时间,在做自己的任务时,更要提高效率!

  •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同理心、思考全局、不断更新

  • 年终工作总结,“18年你认为最重要的3个工作成果,力求简明扼要,150字内”

  • 扎实安卓技术,是为了有实力应对更大的技术挑战。但目的不至于此,目的是参与做优秀的产品,更好的了解社会与人性,并提供价值

  • 2019 年 1 月

  •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没写一篇日记,这个月干了什么,竟然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 2019 年 2 月

  • 写了一篇日记

  • 读了《Clean Code》,写了一篇 5分钟了解《代码整洁之道》精华

  • 学习《Android 高手课》,意识到我和安卓开发高手的差距

  • 有一天突然发现,某个需求涉及到的产品开发测试小伙伴,基本都是 16、17 届的小年轻,执行速度快,产出也可以。最重要的是,有干劲,性价比高。互联网公司年轻化,可见一斑。

  • 2019 年 3 月

  • 写了一篇日记

  • 读了《公司的秘密》,《重新理解创业》和《怎样卖龙虾》,读后总结拖欠至今

  • 写了 三月小结

  • 2019 年 4 月

  • 写了一篇日记

  • 读了《股权是什么》,《Linux 系统编程》

  • 写了 四月小结

  • 工作上主要在开发新的娱乐厅

  • 2019 年 5 月

  • 写了 15 篇日记

  • 写了五月小结

  • 总结了直播间和新版娱乐厅的架构对比,总结的过程中把用到的基础服务设计和实现进一步学习了一下,有不少收获。

  • 比较失望的是,晋升没过,需要好好反思

  • 工作和生活里的一些事占用了周内的学习时间,仅剩的周末,很多时候也都向自己的本性妥了协,一不小心一天就在玩乐中过去了,除了当时的愉悦,留下了什么呢?

  • 2019 年 6 月

  • 写了六月小结

  • 读了《Android 移动性能实战》,写了篇笔记

  • 读了《Android 进阶解密》

  • 读了《我与地坛》,这本书读着心静如水

  • 工作上六月变动比较大,方向从主站的聊天室开发变成独立 app 开发

  • 要和产品多沟通,让时刻了解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 父亲住院

  • 2019 年 7 月

  • 写了 25 篇日记,每天一小结的习惯基本恢复

  • 读了《原则》,写了篇笔记

  • 每天写当天要做的事和确认结果,虽然某种意义上加强了焦虑,但增加了思考当前工作所处阶段的次数

  • 除了完成需求开发,还需要找更有价值事情做,这种状态还在逐渐适应中

  • 工作里比较有意思的是项目架构把控,任务拆分。有需求先拆分需求功能点,不同点的边界和交互的数据,然后分工

工作

了解自己所做工作的价值

这一年里工作上方向变动比较大,从主站的直播间开发,转向独立 app 开发。

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当前工作方向的思考要加强,不能光埋头写代码、实现功能,要考虑当前做的业务需求在整个业务中处于什么位置和价值。

每个产品经理负责的业务在整个业务的位置都很清楚,有做活动提升流水的,有做玩法增加活跃度的,有做创新业务的,也有做支撑后台的,价值是什么,衡量标准是什么,十分清晰。

反观开发,尤其是我这种眼界比较浅的,可能就很少思考自己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接收任务。方向调整后,自己内心或者抱怨或者平和,总之没有去思考调整背后的原因及自己应该做的响应是什么。

要和产品多沟通,时刻了解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做积极工作者。

主动思考该做什么

工作的前两年习惯于被动接受任务,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在独立负责一部分工作后,每天需要确定要做的事,晚上确认结果,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有了焦虑感,但也增加了思考当前工作所处阶段的次数。

在想当天要做什么时,有确定的、具体的事时,心里会感觉很愉快、轻松,只要完成就可以了。假如没有确定的、具体的事,就会有些迷茫和沮丧,需要想清楚有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优先级如何,最终衡量标准是什么。

从无到有思考做什么很让人头疼,身体本能排斥费力的东西,但如果总是做别人安排好的事,怎么做领导者呢?就好比下面的雪地狼群图,头狼是痛苦的,因为他需要做的更多,而那些跟从者则轻松多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前我以为要做领导需要比普通员工投入更多的时间。后来逐渐明白,领导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只是结果,真正的原因是,领导者需要思考的更超前、做的更超前,不断地假设实践,才能踏出一条条确定的路给下属。

后面需要多沟通和思考业务的方向,下一阶段可能要面对什么样的需求和技术挑战,提前做准备。

骨干员工开始需要了解更多的东西。比如大的业务背景,具体的业务需求,关键的时间节点,项目的完成时间点,各部分的系统指标,性能指标,还有项目的相关人等。
除了上面一般性的东西,脑子里面还要开始规划和思考:上面给予的时间是充足还是紧张?所带领的2-3位同学,他们的特长能力是什么?工作应该怎划分?每个人要具体负责什么?具体的项目里程碑要怎么设计?团队要怎么来高效协作?系统本身应该使用什么框架?采用什么技术比较合适等等,都需要自己来把控了。
来自十年互联网人的大厂等级晋升攻略

是否具备期望岗位所需的素质

在期望走上更高岗位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先了解期望岗位所需的素质。

《原则》里提到:在挑选准备长期合作的人时,价值观最为重要,能力其次,技能是最后要考虑的。

价值观是驱动行为的深层信仰;能力体现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技能是可以习得的工具。

期望成为高级工程师,那先衡量下是否具备高级工程师的素质:

  • 价值观:对代码的敬畏感,工程交付的使命感等
  • 能力:知识迁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项目设计能力,进度把控能力等
  • 技能:完成项目的硬技能(代码)和软技能(沟通)

期望成为负责人,那先衡量下是否具备负责人的素质:

  • 价值观:为业务的盈亏负责,owner 意识等
  • 能力:商业模型、产品架构、运营体系的构建能力等
  • 技能:团队管理、业务探索、资源争取分配等

生活

这一年时间里我大概只认真写了四个半月日记。

不论那天过的是快乐还是悲伤,是充实还是浪荡,只要记录下来,就在后来的日子里有了意义。

从日记的热词词频图可以看到,这一年里所记所想的,主要还是围绕着工作、技术。但比前几年,更多了一些焦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一天觉得生活静好,甚至产生了“马云虽然钱多,但每天的烦恼未必不少;一个四五线城市沉迷于下棋的中年人虽然没有多富裕,但每天下下棋聊聊天,也未必不幸福。”的可笑想法。

晚上就被小肉的灵魂一击打醒了:“老公,我们现在能养得起小孩吗?”

惭愧啊,自己都养不好,还谈什么快乐幸福。

自我感觉好像也比较努力,为什么感觉没什么成果呢?当时思考这个问题怎么也想不出答案,陷入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

焦虑的结果就是这个想学,那个也想做,静不下心踏实做事学习,导致缺失了好几个月的复盘总结。

允许自己漫无目的的学,哪怕看看自己的博客,改改其中的错漏,一天下来也感觉很充实。
用收获感对抗焦虑。
摘自李乾坤的博客

虽然很早就写过:

25~35岁,是每个人最宝贵的时光,应该用在刀刃上。

但这一年里,经常被当下的一些困扰和诱惑耽搁时间,很少思考在我的一生中这段时间属于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事?

毕业第三年,正是稚嫩到成熟的转变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具备一定业务能力,但仍旧需要踏实提升技术;也是即将进入婚姻的阶段,需要改变有时候的孩子心态,行为处事要更成熟;不久几年应该就要生育孩子,需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准备为其提供好的成长环境。

如果认识到这些,恐怕很多浪费时间的事就不会去做了,很多纯粹是情绪发泄无益于生活的行为就不会发生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习

这一年看起来好像也学了不少,看了十几本技术、非技术书,但为什么总感觉没什么成长呢?

直到整理这篇文章时,我才发现,这一年里我前前后后立了三四个不同的计划。有的计划在某个文章的末尾处,写下后再无人问津;有的计划是临时起意,执行了段时间发现还有更有价值的事可以做。

数量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我没有让计划扎根在自己的脑子里。在时间分配时,没有给计划更高的优先级。

经常会有无聊的感觉,想打开某个软件消磨时间,一不注意几十分钟几小时就过去了。这种状态就很可怕。

这么一段时间后,我卸载了抖音,脉脉,关闭浏览器推荐流,使用了一些工具,把目标放置在家里、手机的明显之处。在打开手机之后,计划就映入眼帘,执行的效率就更高了些。

明确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被动接收,不论是长远的,还是打开浏览器搜索这一瞬间。

诱惑无处不在,如果放纵欲望看见感兴趣的就去尝试,离目标会越来越远。

在迷茫之中,有很多时间是为了学而学,没有思考学的目的和产出,也没建立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只是读、听、记。

比如极客时间买的一些课程,听的时候感觉很有收获,但过了段时间就很难想起其中的细节。后来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参考了某个课程里的一篇文章,学的内容和现有的体系出现交集,才让这个知识点更加鲜活深刻。

列的计划无法落地,最根本的原因是,我轻视了每个小的选择,而把大的改变寄希望于突发、大事件。

每个小的选择都选择更“痛苦”但有成长的那个,累积起来的成长会大得惊人。

需要反复看的话

平时浏览各种帖子,收藏了一些前辈分享的经验,贴出来与君共勉。

0.关于程序员 35 岁

35岁程序员被淘汰的问题不是35岁这个时间点的问题,而是25-35岁这十年的问题,是这十年都奉献给公司业务,没有机会潜心钻研试错学习的机会,停留在加班处理业务,使用框架上,而业务和框架的变化是很快的,十年可能就变了,而一些技术思想这些本质上的东西是不变的。到35岁精力不足自然不吃香。

1.关于性格

「被动」「自卑」「压抑自我情绪(欲望)」这种情况大多见于农村原生家庭,父母多没什么文化,既不会辅导学习,也不会培养小孩的沟通能力(自我表达、影响他人、自我管理),运气好的凭着那一点点天赋学了出来,运气更好一点到了互联网这个高薪行业。但终究比中产家庭的孩子差一些,毕竟社会工作,纯靠技术吃饭是不可能的(能做到的是极少数),大多数时候会过得非常难受。建议看看「mindshift」这门课,Coursera上面。我也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共勉

2.关于规划

楼主的状况可能很多打工人都窘境类似,我只是为楼主现在的状况有一点点小小的惋惜。惋惜在你年轻的时候没有多跟年长的人为友。惋惜你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惋惜你在年轻的时候,可能没有进行永无止境的学习与提升。惋惜你没有花费足够的心力去构建你的朋友圈层。惋惜你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可能荒于其他,没有太多意义的事情。不过还好,30岁正值壮年,是你开启第二职业生涯的起点。祝愿你不再颓废,把接下来的青春年华都用来构建自己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吧!

3.关于经济冲击

风浪一旦来临,毫无抵抗力的,首当无产者。 何为无产者?没有编制且资产不抵二线以上城市两套房的人。 无产者共有的特征是,其资产在每一次经济冲击下,都会大幅缩水一次。 冲击包括:失业,通胀,疾患,还有日渐平庸。

写在最后

反省是违反本性的,尤其自己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时,总想拒绝面对这现实。

但经历的每件事都是一个成长的机会。要思考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原则。这样做就能针对此类问题的反复发生找出妥善的应对方案。

就拿写总结来说,我拖延了不止一次(2018 总结酝酿了好久最后也没整理成文),最后总是给自己一个借口不了了之。

这个问题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1. 最重要的一点,搞错了总结的目的,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让自己回顾这一年

  2. 总结里想写自己做了什么值得说的事(以技术进步为主),事实上这一年来客观的说技术产出比较少,因此觉得没什么总结

  3. 我没有重视总结的优先级,把一些看起来比较重要但实际没那么重要的事排在了总结之前

  4. 没有利用好碎片时间,总想用一个大块的时间一次性写完,但事实上我的大块时间,要么贪玩,要么忙些其他紧急的事。

针对上面的反省,我需要做的是:

  1. 明确总结是写给自己看的,重点在于回顾自己这一年的得与失,而不是为了获得点击量或者其他

  2. 思考技术产出比较少的原因,除了技术有什么别的成长

  3. 重视反省总结的重要性,找出反复出现问题的原因

  4. 在需要总结时间段里,先立大纲,然后拆分每个部分到零碎的时间,最后花一个周末拼接起来,而不是只写很多上下文无关的感悟


毕业第三年的总结写的略水,主要是自己这一年里没有清晰的规划,执行时也总是拖延,导致没什么值得说的成就。

好在还有一些日记,让我可以回顾这一年做的事,想想这一年时间究竟去了哪儿。

希望我的工作第四年,坚持写日记做总结,确立明确的学习计划,多做艰难但正确的选择,踏实执行。

工作上提升个人效率和协调沟通能力;生活里做一个积极阳光的男子汉,不负时光不负小肉;学习上多动手、多产出文章、代码。

希望明年这时候,多一些骄傲,少一些遗憾。


发布了26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789 · 访问量 27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1240877/article/details/9593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