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断点续传原理 状态码206 Partial Content

HTTP断点续传

断点续传就是从文件上次中断的地方开始重新下载或上传,当下载或上传文件的时候,如果没有实现断点续传功能,那么每次出现异常或者用户主动的暂停,都会去重头下载,这样很浪费时间。所以断点续传的功能就应运而生了。要实现断点续传的功能,需要客户端记录下当前的下载或上传进度,并在需要续传的时候通知服务端本次需要下载或上传的内容片段。

HTTP的请求上定义了断点续传相关的HTTP头Range字段和Content-Range字段。

比如说客户端在Header中设置Range=bytes22223333- 表示文件从22223333字节开始传,前面的字节不用传了。

服务器收到请求,返回206 Partial Content。 Content-Length=44445555,Content-Range=bytes22223333-44445554/44445555 。

如果文件变化了,怎么判断呢?

在RFC2616中有相应的定义,比如实现Last-Modified来标识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这样即可判断出续传文件时是否已经发生过改动。同时RFC2616中还定义有一个ETag的头,可以使用ETag头来放置文件的唯一标识,比如文件的MD5值。

终端在发起续传请求时应该在HTTP头中申明If-Match 或者If-Modified-Since 字段,帮助服务端判别文件变化。

RFC2616中同时定义有一个If-Range头,终端如果在续传是使用If-Range。If-Range中的内容可以为最初收到的ETag头或者是Last-Modfied中的最后修改时候。服务端在收到续传请求时,通过If-Range中的内容进行校验,校验一致时返回206的续传回应,不一致时服务端则返回200回应,回应的内容为新的文件的全部数据。

206 Partial Content

HTTP 206 Partial Content 成功状态响应代码表示请求已成功,并且主体包含所请求的数据区间,该数据区间是在请求的 Range 首部指定的。

如果只包含一个数据区间,那么整个响应的 Content-Type 首部的值为所请求的文件的类型,同时包含 Content-Range 首部。

如果包含多个数据区间,那么整个响应的 Content-Type 首部的值为 multipart/byteranges ,其中一个片段对应一个数据区间,并提供 Content-Range 和 Content-Type 描述信息。

假如响应中包含 Content-Length,那么它的数值必须匹配它返回的内容范围的真实字节数。

If-Range

If-Range HTTP 请求头字段用来使得 Range 头字段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当字段值中的条件得到满足时,Range 头字段才会起作用,同时服务器回复206 部分内容状态码,以及Range 头字段请求的相应部分;如果字段值中的条件没有得到满足,服务器将会返回 200 OK 状态码,并返回完整的请求资源。

字段值中既可以用 Last-Modified 时间值用作验证,也可以用ETag标记作为验证,但不能将两者同时使用。

ETag

ETag HTTP响应头是资源的特定版本的标识符。这可以让缓存更高效,并节省带宽,因为如果内容没有改变,Web服务器不需要发送完整的响应。而如果内容发生了变化,使用ETag有助于防止资源的同时更新相互覆盖(“空中碰撞”)。

如果给定URL中的资源更改,则一定要生成新的Etag值。 因此Etags类似于指纹,也可能被某些服务器用于跟踪。 比较etags能快速确定此资源是否变化,但也可能被跟踪服务器永久存留。

发布了9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5 · 访问量 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U_ZHAO/article/details/10474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