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7的磁盘挂载

1、首先查看系统中磁盘信息,命令为:fdisk -l

查看系统中磁盘信息

2、使用ext4格式化需要挂载的磁盘(慎重!慎重!慎重!)

使用命令格式化需要挂载的磁盘

文件系统名称 介绍 特点 优势
ext 第一代扩展文件系统,一种文件系统,于1992年4月发表,是为linux核心所做的第一个文件系统。采用Unix文件系统(UFS)的元数据结构,以克服MINIX文件系统性能不佳的问题。 它是在linux上,第一个利用虚拟文件系统实现出的文件系统 克服MINIX文件系统性能不佳的问题
ext2 第二代扩展文件系统是LINUX内核所用的文件系统。它开始由Rémy Card设计,用以代替ext,于1993年1月加入linux核心支持之中。ext2 的经典实现为LINUX内核中的ext2fs文件系统驱动,最大可支持2TB的文件系统,至linux核心2.6版时,扩展到可支持32TB。 在ext2文件系统中,文件由inode(包含有文件的所有信息)进行唯一标识。一个文件可能对应多个文件名,只有在所有文件名都被删除后,该文件才会被删除。此外,同一文件在磁盘中存放和被打开时所对应的inode是不同的,并由内核负责同步。 文件系统高效稳定
ext3 EXT3是第三代扩展文件系统(英语:Third extended filesystem,缩写为ext3),是一个日志文件系统,常用于Linux操作系统。 .Ext3文件系统是直接从Ext2文件系统发展而来,目前ext3文件系统已经非常稳定可靠。它完全兼容ext2文件系统。用户可以平滑地过渡到一个日志功能健全的文件系统中来。 1、高可用性:系统使用了ext3文件系统后,即使在非正常关机后,系统也不需要检查文件系统。 2、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了意外宕机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3、文件系统的速度:因为ext3的日志功能对磁盘的驱动器读写头进行了优化。所以,文件系统的读写性能较之Ext2文件系统并来说,性能并没有降低。 4、数据转换 :“由ext2文件系统转换成ext3文件系统非常容易。 5、多种日志模式
ext4 EXT4是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英语:Fourth extended filesystem,缩写为 ext4)是Linux系统下的日志文件系统,是ext3文件系统的后继版本。Ext4是由Ext3的维护者Theodore Tso领导的开发团队实现的,并引入到Linux2.6.19内核中。 Ext4是Ext3的改进版,修改了Ext3中部分重要的数据结构,而不仅仅像Ext3对Ext2那样,只是增加了一个日志功能而已。Ext4可以提供更佳的性能和可靠性,还有更为丰富的功能 1.与Ext3兼容:执行若干条命令,就能从Ext3在线迁移到Ext4,而无须重新格式化磁盘或重新安装系统。 2.更大的文件系统和更大的文件:较之Ext3目前所支持的最大16TB文件系统和最大2TB文件,Ext4分别支持1EB(1,048,576TB,1EB=1024PB,1PB=1024TB)的文件系统,以及16TB 的文件。3.无限数量的子目录:Ext3目前只支持32,000个子目录,而Ext4支持无限数量的子目录。 4.Extents:Ext4引入了现代文件系统中流行的extents概念,每个 extent 为一组连续的数据块,相比Ext3采用间接块映射,提高了不少效率。5.多块分配:Ext4 的多块分配器“multiblock allocator”(mballoc) 支持一次调用分配多个数据块。 6.延迟分配 7.快速 fsck 8.日志校验 9.“无日志”(No Journaling)模式 10.在线碎片整理 11.inode 相关特性:较之Ext3默认的inode大小128字节,ext4默认inode大小为256字节

3、创建新的目录用来挂载磁盘

在系统根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	mkdir /data

4、使用命令完成磁盘挂载

挂载命令:	 mount /dev/vdb /data

5、修改fstal文件,实现开机加载磁盘信息

打开fstal文件:	 vi /etc/fstab
添加内容:	/dev/vdb /data  ext4 defaults 0 0 

6、用命令 sync 将缓存写入服务器

同步命令:sync 

7、快速重启服务器

重启命令:init 6

Linux系统重启命令的几个级别说明:
0 - 系统停机halt)
1 - 单用户模式 (rescue mode)
2 - 多用户,没有 NFS 支持
3 - 完全多用户模式(标准的运行级)
4 - 没有用到
5 - 图形界面模式,X11 (xwindow)
6 - 系统重启reboot

8、检查磁盘挂载结果

查看命令:df -lh
发布了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6 · 访问量 176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46422300/article/details/10468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