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切入反思

新工作角色是一个Java工程师,参与费用报销审批和付费系统开发,纯后端。上班4周之后,发现自己走了一段弯路,在此分享一下,如果被喷也知道自己是有多二,免得自己以后再走弯路。

入职当天,经历一些列流程了解考勤制度、认识自己的Team、听老大讲目前Team开发的业务、了解系统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就是分配各种账号,各种权限。最终,我看到了项目的需求,拿到了系统的代码并在IDE里面run了起来。

第1周: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由于我是新来的,所以还是先找个和业务关联性较差的需求入手。接下来,理解需求,确定技术路线,找小伙伴们确认,然后码代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产生价值的时候来了---合代码。Git仓库,多分支开发,测试环境,开发环境,线上环境代码,最终总算搞清楚如何把我的代码提交到仓库。

第2周:我想做什么。当时没想太多,觉得先从代码结构角度去了解业务吧。微服务架构,偶尔可见Dubbo身影,搭配工作流Activity,依赖用户中心,支付服务等。但是跳出代码,我还是无法了解到业务的"葡萄藤",只能看到外面的一个个"葡萄"。中间也接了一些与业务无关,纯粹是技术重构的工作。神奇的是,我居然在不了解业务的情况下,纯粹通过技术视角完成了重构,并且在单元测试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潜在BUG。

第3周:我该做什么。前面的任务完成,我依然感觉眼前的这个系统是个黑盒,不太理解业务是什么样的,以至于每当老大问一些问题的时候,总觉得词汇有些生涩,有些不太明白,和他的视角不一致。听完他的讲话,下来理解时发现,当时的对话简直是对牛弹琴,因为我当时对基础名词理解有着离谱的偏差。带着这种感觉,我从已知的业务中理出了一条主线,沿着这条主线深入到具体的代码中,似乎了解得更多了一些。

第4周:哪里不对。我现在做的事情似乎在主业务线的边缘,所以,我仍然没有切入业务。回首这条切入路线,纯技术角度,和业务的关系不大。于是重定位目标,了解业务,然后再结合技术架构,知道哪块业务代码大概在哪个位置,核心的业务是什么,未来又会是什么样的。我犯了一个非常基础的错误:技术服务于业务。无论什么技术都是业务驱动的,所以业务是灵魂。纵然是一个技术人员,也得清楚对公司而言,业务是有意义的,对个人而言,技术是有意义的。所以,首先理解业务。要测试账号,登陆系统,每个功能都点点,用用,这样就知道系统是做什么的,有哪些业务场景,结合目前的一线反馈,知道哪里是系统的软肋,老大开会时为什么老是强调那些个问题,老大的期望又是什么。似乎我有十万个为什么,但是好像很快都将迎刃而解。

总结一下,搞清楚自己的主线,不能被胆怯,他人的影响给带偏了。觉得不对,及时反思,虽然1个月,但我刚刚从蒙圈的状态想过来,悄悄对自己说,还好不是2个月。

发布了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277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laizhixing007/article/details/824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