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问题是这么来的,老师最近要求项目用新的方法,一周之内要做出一个基础的模型。我感受到了压力,头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我知道靠自己的能力是完不成的,另一个是团队的积极性太差了,感到很无力,说其他人的消极不影响我那是不可能的。

压力一大,扛不住人就垮了。

我想着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做项目呢,保研机会渺茫,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自己不怎么喜欢的事情不说,还要照顾着其他人的情绪。做项目为了哪般呢?

消极情绪总是会向下蔓延的。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幻想着自己如何在大学里飞速提升自我,投入到AI领域,做出自己的东西。当时,觉得读研是一件很自然的东西,当然,不排除当时也因为高考考砸了心中郁结难平。其他的都没多想,谈恋爱啊,打游戏啊,这些我统统都没想,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博览群书,怎么将知识一块一块的吃掉, 怎么锻炼身体,这些东西我一想起来就很兴奋,所以继续读研深造在我看来自然不过。 现在呢,我为什么要读研呢?不读研难道就没有出路了吗?条条大路通罗马,万一我不适合做科研,而更适合工作呢。而且,毕业后还有一件一直想做的事情。所以,读不读研,我还不知道。

以前没怎么想过出国,现在国内的竞争压力太大了, 程序员太饱和了,像我们这种写代码的,任何技术学校都能找出一大批,我的优势在哪里呢?再者,国内996大行其道的时候,个人只能被996的车轮无情的碾压,我个人是极力反对996的,更不喜欢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只看到了资本家丑恶的嘴脸,完全看不到本应该诗意的生活的人了。“你给我去工作罢!我给你丰厚的工资。”像是拿着皮鞭抽打着牲畜那样。还有很多国家缺程序员,像德国啥的,社会福利又好。这里说到的都反应了我希望生存压力小一点,然后才想出国的。当然还有自己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喜爱。但是,在其他国家生存也不容易啊,食物,交流,朋友,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出不出国,我还不知道。

上面都是往大了说,往远了说的,回到这几天。

这周开始上网课了。上课的内容还是挺简单的,上课也没花费太多时间,倒是刷剧、打游戏、胡思乱想占了很多时间。而且,为了抑制住胡思乱想,不想学习, 又去刷剧、打游戏,形成了浪费时间的正反馈,一环扣一环。胡思乱想,想什么呢,想的还是想要什么,学什么东西呢?我承认,前面三个学期的课程都是水过去的,上课没怎么听,期末成绩全靠期末考试那几天挣。这个学期我是真的想学好这几门课,尤其是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我觉得这是一个程序员的基本修养,必须好好学。好,这边我想的很好啊,先开始怎么学操作系统,路线都想好了,就差一个开始了。操作系统可是个大坑啊,要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上面,那项目那边怎么办?去他的项目!

这个时候,井盖子盖不住了, 什么水都喷出来了。当初我想的是好好研究机器学习,说好了坚持敲代码,自己实现各种机器学习算法;我还想好好的阅读课外书,虽然一年读完100本书的雄心壮志已经在2020的前夕搁浅了。

总结起来就是, 我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一种解决方法是限定几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专注于完成这几件最重要的事情。

另一种解决方案却恰好相反,趁着年轻,多试试,生活的巧克力自己尝了才知道。

说心里话,我更倾向第二种解决方案。我的性格使我偏爱第二种解决方案,我也喜欢遵从心里的意愿。

我喜欢尝试多种东西,而不是新鲜的东西,我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保持观望的态度,可能这也是我总是赶不上潮流的原因吧。拿网络用语来说,“安利”这个词是“推荐”的意思,我不喜欢这个词,一者是不喜欢人们对安利公司的戏谑,再者是认为没必要给“推荐”造一个奇奇怪股的兄弟。如果很有意思那就拿过来用,通常都是水群必备词汇。大学里,我尝试了很多新东西,谈恋爱、新的朋友、新的运动、新的游戏、轰趴、辩论赛、编程、linux、网页制作、各种比赛、哲学······每次尝试新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一场新的冒险,“别问我去哪里,只要告诉我哪里有冒险”,著名探险家EZ如是说,尝试新的东西会让我保持兴奋,充满激情。尝试了很多之后,才会发现什么最适合自己。当然,这个过程要付出很大的试错成本。我曾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学习前端,任务做一个网页界面,花了很多时间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最终交作业的时候甚至都懒得交了。令人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这一个月发生的事情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是的,试错了你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那个学长劝我去学习前端的时候,我还是会做同样的决定。因为,我从不害怕尝试。

我不想把敢于尝试这件事情说的多么伟大,试错了碰的遍体鳞伤的时候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我相信专注一件事情才能臻于完善,精益求精。但是,我更相信不断的尝试才可能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但也有可能还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谁又曾真正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呢?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hichens/p/1238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