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搬家记——从搬家看公司发展

本文由Markdown语法编辑器编辑完成。

1. 我的公司搬家记

今天是我入职新公司三个月多一点的日子,也是新公司搬家的大日子。听公司的老员工说,这已经是来了公司以后的第3~4次搬家了。从之前的8楼,搬到11楼,搬到27楼… 搬家的原因无非是这家创业公司,在成立后短短的四年内,公司员工在持续地增加。原来租住的办公室已经放不下这么多人了。
去年同期,公司才不到100人,然而今年已经300多人了。虽然公司有很多同事都在全国各地办公,但是北京本部的员工也在不断增加。以至于,公司每周晨会的第一项章程,就是介绍上一周入职的新同事。

说到搬家,我也大概算了一下自从2013年7月毕业到现在的5年多的职业生涯,虽然只在两家公司工作过,但是搬家的次数,已经有5次以上了。

关于搬家的记忆,我大部分都是在上一家公司。记得刚去海淀上地公司面试的时候,公司的布局还是按格子来划分的,就是传统的软件公司的工位布局。每四个人分居在阁子的四个角。周围是高高的柜子,导致坐在自己的阁子里,是看不到别的同事在做什么。站起来,也顶多能看到自己旁边的同事。如果有问题要跟隔壁同事交流,需要先喊一声,听到回音后再进行后续的交流。

后来由于公司的部门调整,每个部门重新划分了工作区域,于是需要从公司的一个区域搬到公司的另一个区域。那时候由于刚入职公司不久,自己的东西比较少,也在同一间办公室,因此很快就搬完了。

后来由于公司的业余缩减,原来租着写字楼两层的公司,准备缩减为只租一层。而要想把原来在两层办公的员工都集中在一层办公,势必需要重新装修一下公司。这样原来的一个阁子坐四个人的布局已经无法满足了。因此公司向大家征集装修方案,而最终确定的方案就是,跟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一样,采用开放式的办公空间,一个长长的桌子上紧挨着坐4个人。这样原来的一个阁子,至少能放2排桌子,坐满的话可以坐16个人,大大地增大了办公室的空间利用率。这样的布局,使沟通更加的方便了,因为只要一站起来,整个办公室的几乎所有人,都尽收眼底。

当时为了装修办公室,我们大家先集中搬到一层,装修另一层。等另一层装修完毕后,公司便退租了原来的那一层,大家统一都搬到新装修好的办公室。这样在短短的三个月间,就又经历了两次搬家。

后来,由于我所在的部门和另外一个部门进行了合并,而我的部门又需要搬到另一部门的区域,因此又经历了一次搬运过程。

再后来,由于我们部门在北京的另一个区有项目,因此我又拿着笔记本去客户那里办公。这一做项目,就在客户那里呆了一年。

再然后,我就离开了那家公司,而进入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在新公司工作三个多月后,就又迎来了一次搬家。

2. 从搬家看公司的发展

其实,从搬家的经历中,也依稀可以感受到公司的发展状况。

在上一家公司经历的几次搬家中,前两三次搬家是同一个办公室不同区域的搬迁,可以看出公司在不断地根据市场再调整公司的架构和部门。而最后的两三次搬迁,则是由于公司的业务在不断缩减,为了节省成本,而不得不缩小自己的办公区域。

犹记得当时和我们在一幢楼里面的有滴滴公司。早期的滴滴,也是只租了两层楼,那会滴滴刚上线不久,每天在大楼的一层大厅,都能看到有很多穿着白衬衫的司机师傅,拿着自己的报名表,在集合和培训。当时听说,好多员工为了见滴滴的总裁柳青,还守在那层的女厕所那里。后来,滴滴发展壮大,搬到了软件园二期,在那里有一座全新的大楼是滴滴公司自己专属拥有的。

后来又一家企业51Talk也搬到了那栋楼里,先开始只租了一层楼,后来随着业余的扩大和上市,后来基本上他们租了三层楼。由于那家公司的女员工特别多,以至于在程序员盛行的西二旗,出现了少有的在楼道里,女士比男士还要多得多的盛况。

后来读到了吴晓波老师写的《腾讯传》。在马化腾刚创业时,他当时租的只是朋友的一个临时的办公室,后来腾讯不断壮大,最终在他的母校深圳大学对面,建起了一座39层楼高的腾讯大厦。书中作者动情地说,“这样马化腾便可以在顶层的办公室,日夜俯瞰他的母校,回味他们的青春岁月。”

发布了18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416 · 访问量 13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inter_peng/article/details/8500161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