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we got to now 读书

不思考久了,人就笨了。

读书不是走马观花,因此,不致于之后只记得一个书名,或是偶尔想起,原来这书我是看过的,仅此而已。因此读书,需要你去总结思考。

SO,《How we got to now》,Let‘s Go !

前言. 机器人历史学家与蜂鸟之翼

前言是由作者向读者说明撰写本书的意图及书中阐明的主要问题。

作者想以机器人历史学家的角度写灯泡,录音合成,空调,一波洁净的自来水,腕表,玻璃镜片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

为什么要描述这些东西的历史?

1.它让我们能够以新颖的眼光,来看待我们通常认为理所当然的这个世界。

2.这些发明创造促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范围之广超出了我们的合理想象。发明的出现通常是由于某个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新发明一旦传播开来,它们最终会引发其他可能急难预料的变革。比如蜂鸟之翼。

花卉给花粉补充了更多富含能量的花蜜,引诱昆虫把授粉当成一种惯常行为。而这些昆虫也进化出的感官工具,使其能看到花粉,或被花粉所吸引。开花植物和昆虫之间的这种互利共生的现象,产生了花蜜。蜂鸟为此进化出了一种极其特别的飞行机制,使它们能够悬停在花朵旁边。蜂鸟进化了一种新颖的快速煽动翅膀的方式,不仅施力与翅膀上挥时,也施力于下挥时,这就使得它们能够漂浮于半空中,吸收花蜜。

如果有人观察植物的授粉行为,他们一定从逻辑上判断这种新仪式和鸟类的生活毫无关系,然而它却最终引起了鸟类身体进化的不可思议的形态。

可能有人会类比于“蝴蝶效应”。蝴蝶效应的非凡特性(或者说不确定性)在于,它包括一连串几乎不可知的因果关系,在蝴蝶周围跳动的空气和大西洋上酝酿的风暴系统之间的联系,你无法描述。而蜂鸟和花卉,是完全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倾向性,花卉以直接而清楚易懂的方式影响了蜂鸟的外形。“蜂鸟效应”即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领域内的变革。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fuluwwa/p/9063108.html
w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