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算法和hash冲突 collision

散列表,它是基于高速存取的角度设计的,也是一种典型的“空间换时间”的做法。顾名思义,该数据结构能够理解为一个线性表,可是当中的元素不是紧密排列的,而是可能存在空隙。
散列表(Hash table,也叫哈希表),是依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訪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訪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
比方我们存储70个元素,但我们可能为这70个元素申请了100个元素的空间。70/100=0.7,这个数字称为负载因子。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高速存取”的目的。基于一种结果尽可能随机平均分布的固定函数H为每一个元素安排存储位置,这样就能够避免遍历性质的线性搜索,以达到高速存取。可是因为此随机性,也必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冲突。所谓冲突,即两个元素通过散列函数H得到的地址同样,那么这两个元素称为“同义词”。这类似于70个人去一个有100个椅子的饭店吃饭。散列函数的计算结果是一个存储单位地址,每一个存储单位称为“桶”。设一个散列表有m个桶,则散列函数的值域应为[0,m-1]。
解决冲突是一个复杂问题。冲突主要取决于:
(1)散列函数,一个好的散列函数的值应尽可能平均分布。
(2)处理冲突方法。

(3)负载因子的大小。太大不一定就好,并且浪费空间严重,负载因子和散列函数是联动的。

解决冲突的办法:
(1)线性探查法:冲突后,线性向前试探,找到近期的一个空位置。缺点是会出现堆积现象。存取时,可能不是同义词的词也位于探查序列,影响效率。

(2)双散列函数法:在位置d冲突后,再次使用还有一个散列函数产生一个与散列表桶容量m互质的数c,依次试探(d+n*c)%m,使探查序列跳跃式分布。

经常使用的构造散列函数的方法
散列函数能使对一个数据序列的訪问过程更加迅速有效,通过散列函数,数据元素将被更快地定位:
1. 直接寻址法:取keyword或keyword的某个线性函数值为散列地址。即H(key)=key或H(key) = a•key + b,当中a和b为常数(这样的散列函数叫做自身函数)
2. 数字分析法:分析一组数据,比方一组员工的出生年月日,这时我们发现出生年月日的前几位数字大体同样,这种话,出现冲突的几率就会非常大,可是我们发现年月日的后几位表示月份和详细日期的数字区别非常大,假设用后面的数字来构成散列地址,则冲突的几率会明显减少。因此数字分析法就是找出数字的规律,尽可能利用这些数据来构造冲突几率较低的散列地址。
3. 平方取中法:取keyword平方后的中间几位作为散列地址。
4. 折叠法:将keyword切割成位数同样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位数能够不同,然后取这几部分的叠加和(去除进位)作为散列地址。
5. 随机数法:选择一随机函数,取keyword的随机值作为散列地址,通经常使用于keyword长度不同的场合。

6. 除留余数法:取keyword被某个不大于散列表表长m的数p除后所得的余数为散列地址。即 H(key) = key MOD p, p<=m。不仅能够对keyword直接取模,也可在折叠、平方取中等运算之后取模。对p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取素数或m,若p选的不好,容易产生同义词。

查找的性能分析
散列表的查找过程基本上和造表过程同样。一些关键码可通过散列函数转换的地址直接找到,还有一些关键码在散列函数得到的地址上产生了冲突,须要按处理冲突的方法进行查找。在介绍的三种处理冲突的方法中,产生冲突后的查找仍然是给定值与关键码进行比較的过程。所以,对散列表查找效率的量度,依旧用平均查找长度来衡量。
查找过程中,关键码的比較次数,取决于产生冲突的多少,产生的冲突少,查找效率就高,产生的冲突多,查找效率就低。因此,影响产生冲突多少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查找效率的因素。影响产生冲突多少有下面三个因素:
1. 散列函数是否均匀;
2. 处理冲突的方法;

3. 散列表的装填因子。

MD5 和 SHA-1 能够说是眼下应用最广泛的Hash算法


参考文章

https://blog.csdn.net/u010412301/article/details/53982699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944351 查看本文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2232736/article/details/80239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