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韦驮劲十二势图及拳谱

    经常坐着搞研发、办公的人员和和尚有什么区别呢?和尚练武又练功,才能少去那么多病痛,而办公室工作者的皮囊通常就没那么注意这些了,引用一篇《久坐易致“六伤”》作证(原文:https://www.sohu.com/a/219411385_751505):

一伤筋:久坐不动,会使肌肉松驰,血脉不畅,发生淤积,导致静脉曲张,痔疮及“坐板疮”。

二伤骨:久坐不动,全身重力压在脊椎骨底端,加上肩颈部长时间不动,会引起颈椎僵硬,还会导致脊椎骨变形而诱发多种脊椎病,而出现弓背及骨质增生。

三伤肌:久坐不动,血流不畅,肌肉僵硬、酸痛、萎缩,使肌肉失去力量和弹性而发生痉挛。

四伤神:久坐不动,还会产生压抑、无精打采、倦怠无力、哈欠连天,有时还会引起虚火上升,牙咽疼痛、耳鸣、便秘。

五伤心:久坐不动,对心脏工作需求减少,可致心脏功能降低,引起心肌萎缩,给高血压、冠状动脉栓塞提供了机会。

六伤脑:久坐不动,大脑供血不足,当人突然站起时,会感到头晕、眼花,甚至呕吐。所以需要久坐工作的人,应该在不工作时多做活动。

        解决办法其实也简单,多运动,就像多喝热水一样万能,但是怎么动呢,广播体操、瑜伽、跑步,品类繁多,争论也多。其实古代的和尚们早已有了解决办法,人家经常打坐,也免不了血脉不畅、气血虚弱、颈椎僵硬,自然也就出来了高人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猜对了,《易筋经》登场了,至于究竟是谁发明的,就不去考古了,总之它是活动筋骨的良药,还并不苦口。

       我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体育总局、少林寺的版本进行了综合,在尊重经典的前提下,完全根据韦驮劲十二势图整理出了这套拳谱。《韦驮劲十二势图》不是《易筋经》的全部,但它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只是各家又对它进行了再次发挥,加入自己的功法,其中有些功法过于重视柔美和连贯性,导致辅助动作比核心动作还多,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了。我这里不做自我发挥,只做资料的搬运工,有不同见解的,欢迎交流。

       在下面的练习中,所有动作,包括呼吸,都需要缓缓进行,没有直接一步到位的操作,切记,这不是用于搏击、格斗的功法。如果不会腹式呼吸,请忽略所有与呼吸相关的内容。呼吸不要强行乱来,伤到肺泡、内脏就不好了;各种动作也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要猛操作。

目  录

凝神准备... 0

第一势 韦驮献杵第一势... 1

第二势 韦驮献杵第二势... 2

第三势 韦驮献杵第三势... 3

第四势 摘星换斗势... 4

第五势 出爪亮翅势... 5

第六势 倒拽九牛尾势... 6

第七势 九鬼拔马刀势... 7

第八势 三盘落地势... 8

第九势 青龙探爪势... 9

第十势 卧虎扑食势... 10

第十一势 折躬势... 11

第十二势 掉尾势... 12

 

凝神准备

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

  1. 两脚平行开立,脚距与肩同宽,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五指自然并拢微屈,两眼先平视正前方的一个目标,排除各种纷扰,澄心调息。然后轻垂双眼上帘,做到心定气静,神态安详,呼吸平稳,如右图所示。
  2. 内观百会,体觉该穴开张,如春日晨露,淫淫润泽;如夏日解冰,晶莹沁神。接着,返观下照,缓缓经泥丸、咽喉、膻中、中院、丹田、会阴,下达涌泉。在返观下照的过程中,自感周身内外若解冰化水,洗涤污浊,向下排出体外。随着冲脉的畅通,外则周身各处,全部放松;内则浃骨洗髓,气定神凝。如此反复1~2遍后,将双眼缓缓睁开,然后开始易筋经内功的练习。

要点:本功法是以禅观法(即闭目内视,以意念运行,似乎看见了具体的对象进行觉察、体验,亦可把体内外的景象结合起来进行观想的一种方法),返观自身体内冲脉的七个要窍,达到清虚洗髓、神气凝定的效果。亦是易筋经内功的一个重要修炼法。若单独练习这个功法,也可采用坐式或卧式的体位进行。

第一势 韦驮献杵第一势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1. 预备:自然呼吸,左腿往左横跨半步,两脚与肩同宽,两脚尖外展30度,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收腹松垮,膝松微屈,脚趾抓地,脚掌踏实;舌抵上颚,头如顶物;目平视,半开半合,定心凝神
  2. 平抬手:吸气,两手同时缓缓沿身体两侧平举,掌心向下,指尖向外。自觉气脉流动时,意念随吸气时导引气从指间而出进入鼻内,下层丹田
  3. 环拱手:呼气,双手向前叠手,左手在外,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呼气时气从下丹田上胸,循三阴经入掌贯指

附注:意守下丹田时,臀部微收,以利于气贯丹田。若势毕要单独收功,则行呼气,并两手贯劲由胸前向小腹下按,两掌指间相对,掌心朝下。

第二势 韦驮献杵第二势

足趾拄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1. 横担降魔杵:呼气,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功夫深了只用拇指点地);目瞪、平视;心平气合,舌抵上颚。式定约静立半分钟。意守中丹田(膻中)、劳宫穴,呼气时意守脚拇指大敦穴

要点:意想双手横担降魔杵,足尖之力上贯双腿、腰骶部、肩背部,最后贯力于双臂,横担于肩上。

第三势 韦驮献杵第三势

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

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1. 掌托天门:吸气,双肘微弯,双掌缓缓收至耳下,掌心保持向上,然后尽力上托,同时提升脚跟,以不能再升高为限;咬紧牙关舌抵上腭,双目通过天门内视两掌之间;闭会阴穴,开会阳穴;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意守泥丸(上丹田,在眉间直入三寸处),内视天门(卤门,在百会穴前三寸处)。
  2. 收拳:呼气,两手握勾拳,两臂缓缓下降,如腋下挟持千斤重物,两拳下降至两腰间,如叉腰之状;双脚跟也同时缓降至地。

要点:双掌上撑时,须如掌托重物,劲贯掌指;双拳下运,劲贯两腋;足尖立地,须有插入地下的意念,使身躯尽量伸长。要注意胁、腿中段的劲力锻炼。

第四势 摘星换斗势

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1. 右式:吸气,右掌向右上方缓缓高举,掌心朝下,使劳宫穴正对印堂穴,同时扭项,目视劳宫穴;同时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2. 左式:吸气,以腰带肩,以肩带臂膀行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要点:意守劳宫穴时,同时将双手掌劳宫穴与印堂穴用意念连成一条线。呼气时,须使内气直下达于脚下内侧。自本势起,凡有左右先后时,均以右手、右脚领先行动,所谓阳为阴之帅”“阳行则阴行,切不可逆反。

第五势 出爪亮翅势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
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1. 抬手:吸气,双掌回腰侧,掌心朝上,然后双掌缓缓上托至胸侧。
  2. 排山倒海:呼气,气贯下丹田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边推边加力,意如排山。怒目前视时,想象眼前有一轮皎洁的明月,以平阴阳。然后吸气,开劳宫穴,意想吸收天地气内聚膻中,从原路回收于胸侧;再呼气,气贯下丹田,双拳变立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

要点:两掌前推用刚劲,收回用柔劲,推出如移山排浪,收回如海水退潮。

第六势 倒拽九牛尾势

两骽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

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1. 右式:吸气,头向右转,身体也随之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大步,右膝前弓,左膝挺直,呈右弓左箭步势,右掌变握拳,拳心朝上上抬于面前。同时左掌变拳,拳心朝后停于体后,犹如拽住脱缰牛之牛尾。两肘皆微屈,身体前倾,双膀用力,前拉后拽,逼臀撑胯,使小腹放松而有空旷感,目视右拳心,意想两手拉成一条线。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2.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弓右箭步,右拳拽尾,目视左拳心。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第七势 九鬼拔马刀势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

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1. 右式:吸气,右拳变掌从腰际外绕回脑后,右脚收回直立,头向左转,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反手贴于脊部两肩胛间,左腋紧闭。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2. 左式:吸气,左右手势互换。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要点:意想大刀缚于背后,身体挺拔,一手握刀柄,一手持刀鞘,意气相合,抽刀对敌,正义凛然。

 

第八势 三盘落地势

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

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拏。

两掌翻齐起,千斛重有加。

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1. 落地:吸气,左足外开成马步,大腿与小腿成90度夹角,同时左掌绕至胸侧,右掌从体后亦绕至胸侧。呼气,掌心朝下按力于双膝之前外侧。式定后舌抵上腭,瞪目,咬牙,约静蹲半至一分钟。
  2. 起落:吸气,双腿起立,两掌翻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至高与胸平时,再翻为掌心朝下,变马步。如此反复三次。

要点:此势始终须瞪目、咬牙、合唇,以助劲力。两掌上托须有托举千斤的意念,两脚下蹬起立须有入地生根的意念。

 

第九势 青龙探爪势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修士效之,掌平气实。

力周肩背,围收过膝。

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1. 右式:吸气,两目平视,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立正姿式;鼻呼,左掌自胸前变拳,顺式回收于腰际,右掌自胸前变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体左伸探,身体左倾约15度,头反向
  2. 左式:呼气,意念引导内气自下丹田上注膻中,收小腹,俯身,腰前屈,两膝挺直,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直身,变握拳停于腰际。吸气,同时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右、式姿式反复作三遍。

要点:意想变身为龙,张牙舞爪,腰部扭动,脊柱为轴,左右交替,翻转腾挪,自由穿梭于云端雾海。

第十势 卧虎扑食势

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骽相更。

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

鼻吸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

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1. 右式:吸气,两目平视,上式结式为双拳停于腰际。呼气,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掀起,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2. 左式:吸气,身体起立,右脚收回,左足向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作卧虎扑食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要点:意想变身猛虎,匍匐前进,探近猎物,凝注前方,蓄势待发,捕捉到位。两爪点地,十指必须以指间触及地面,不可使指间塌凹。腹部微收,使腰部松平,此虎伏之法也。

 

第十一势 折躬势

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

头惟探胯下,口更啮牙关。

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

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1. 抱头掩耳:吸气,舌抵上颚,两掌上升抱头,掌心紧按耳,不让闻声,两掌的中指间微微接触,指头贴在玉枕穴处,两肘与肩平。
  2. 打躬观天:呼气,弯腰,两膝挺直,咬紧牙关,将头向两膝的空挡中间弯垂下去,以不能再垂弯为度,两目从胯裆中观看身后的天际意在双肘尖,腰胯放松。式定后随意停留片刻。式毕吸气,起身直立,掌心离耳,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

第十二势 掉尾势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

瞪目昂头,凝神壹志。

起而顿足,二十一次。

左右伸肱,以七为志。

更作坐功,盘膝垂眦。

口注于心,息调于鼻。

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1. 昂首顿足:吸气,腰微前屈,两掌相覆,掌心朝下,右掌在上;呼气,瞪目前视,两掌下落,尽量使双掌触地,凝神一志,意存丹田。式定后脚跟离地,再落地,三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共脚跟顿地二十一次,伸膀七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式。
  2. 坐定静心:坐于平坦处,盘膝,提项拔被,双足交叠而坐,双手叠倚,置于下丹田前方。意念集中,下守丹田,达到势定意静,即可起身,结束功法。
发布了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5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ving/article/details/1044953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