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也不知道程序员35岁以后该怎么办!

1

小王大学毕业了,他22岁,进入一家普通的公司做了程序员。

初入职场的小王是个菜鸟,被公司的老员工带着,开始做CRUD。没多久就熟练了,丧失了新鲜感。

这个时候的小王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别人说Python好,他就去看Python,别人说前端要火,他就去学前端,别人说以后是移动互联的时代,他就去看Android开发......   每一样都是浅尝辄止,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已又迷茫不已。

幸运的是,小王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工作之余开始恶补计算机基础,看算法,学模式,读源码,在一个个项目开发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技术。

他开始从技术的狂热份子变成了一个务实派,理解了绝大部分公司都是业务驱动。技术为业务服务,不管多么牛气的技术,能够提升项目的工作效率,帮助产品,帮助公司赚钱才是紧要的。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9393682 查看本文章

很快,小王从菜鸟变成了独当一面的骨干,再过几年,小王具备了架构设计的能力,可以设计大型的系统,精通面向对象,可以遵循各种OOD的原则进行设计。

他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新技术,很快就能掌握其本质。

转眼间10年过去了,小王变成了老王,成为一个优秀的技术人了!

2

然而,老王此时已经32岁,正在奔向所谓技术人员的“大限”:35岁!

业界的各种新闻、小道消息让他感受到了压力,开始焦虑。

他反思了一下,十多年来自己一直积极进取,似乎并没有没做错什么,但是在时代的大潮下,在飞速的变化中怎么总是感觉站立不稳,没有安全感呢?

老王开始每年更新简历,然后出去面试,看看自己在这个市场上值多少钱。他发现一个让人悲伤的现象,那就是面试自己的人年龄越来越小,虽然努力掩饰,老王还是看到了一丝尴尬。尽管自己技术精湛,可对方似乎想要一个精力更充沛,更能加班,更听话的年轻人。

老王还想在技术相关的领域打拼,他想一直做到40岁,50岁,甚至60岁,他想到了各种出路:

(1) 转向管理,管理技术团队。只是管理的坑也不多,需要往里边挤,也不一定能挤进去。

(2) 坚持技术路线,做架构师,技术专家。

这两条路看起来不错,只是如果一直呆在一家公司,相当于命运就和这个公司绑定,需要忍受公司的种种不足,万一公司出了什么闪失,来一波裁员,后果不敢想。

(3) 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那是九死一生。

自己还有没有时间再搏一把?能不能承受起沉没成本?失败了以后,再去找工作,还能找到吗?

(4) 跳出单纯的软件开发,去做和技术相关的教育,咨询等方向,这将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型。

3

小王和老王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 当然是我虚构的,他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可能是你,是我,是他。

有一天,有个和老王类似的同学和我在微信上聊起了出路的问题,我们提到了这些东西:

首先自己的心理上要做好准备,到了一定年龄,收入不再大幅上涨,甚至下降,是大概率要发生的事情。很多行业都是这样,只不过IT业体现的更加明显,出现得可能会更早。

其次不能完全依赖公司提供的舞台了,要把个人的品牌给搞起来,让自己的影响力扩散到公司之外去。

第三,得和外界的人建立更多的连接了

有了影响力和人脉,这样找工作的方式才有可能改变,工作才有能主动来找自己,或者通过朋友来推荐工作,避免拿着简历去面试,然后面试官比小10岁的尴尬。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 技术人的个人品牌如何建立呢?

其实很多人都清楚, 有写作,演讲和开源项目这三板斧。

只是这条路也不容易,能坚持下来的人还不太多。 不过反过来看,正是由于难,走上这条路的人反而少,大部分人都是不行动的看客, 只要行动起来就能超过很多人。

可以加上适当的个人营销,注意不能过火了,在互联网时代,言过其实的夸夸其谈很容易被人戳破。记不起是谁说过一句话:让自己的名气比自己的实力弱一点。我觉得挺对的。

即使是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这个世界遵循二八定律,只有20%的人能把自己的个人品牌给建立起来,剩下的80%该怎么办?

我自己也难以给出解决方案,因为中国IT业的高速发展也就这20年,35~40岁的程序员刚出现没多久,大家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没有人能以过来人的身份指点迷津,给那80%找到出路。也许再过10年,20年才有经验之谈吧。

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好的心态,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对吧?

发布了18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73 · 访问量 25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a120515692/article/details/1044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