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库中一些定义名词的理解

数据:对客观事件进行记录并可鉴别的符号。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

个人理解:数据库指的是一些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管理数据库而设计的电脑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包含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划的同类实体。比如,学生(学号,姓名) 。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比如,(张三,李四) 。
实体之间的联系: 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属性: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
: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属性的取值范围来自某个域。
元组: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也称码键。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人们为数据库设计的一个严谨的体系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用户级对应外模式,概念级对应概念模式,物理级对应内模式,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库形成不同的视图。所谓视图,就是指观察、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法,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反映,很显然,不同层次(级别)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是不相同的。

模式也称作用户模式,他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局部数据的螺接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他是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和概念模式,他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公共的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种模式,模式处于三级结构的中间层。
数据定义语言:是SQL语言集中负责数据结构定义与数据库对象定义的语言。
数据操作语言:用户通过它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三级模式的优点: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

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内模式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不受影响,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对外模式/模式映象作相应改变,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发布了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 · 访问量 106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reedomhy/article/details/104475503